伟大的温伯格去世,

杨振宁更加孤单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泰斗斯蒂芬·温伯格于2021年7月23日去世,享年8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分子群体普遍公认配得上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称号的,只有寥寥两个人而已。一个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始人杨振宁,一个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温伯格

还有一个是盖尔曼,但于2019年去世。

从此,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奠基人:杨振宁、温伯格、盖尔曼、费曼等人,就只剩下杨振宁先生

如果说这世界还有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那就是超弦理论的威腾,然而超弦至今未得到实际验证。

温伯格在物理学众多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

TOP1:他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创立者之一,为杨振宁先生的“规范场论”立下了汗马之功。

TOP2:提出了轴子的概念以解释强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它目前已成为暗物质的重要候选者之一。

TOP3:最早意识到了实际的宇宙学常数比量子场论的预言小得多。发展了对称性自发破缺理论和有效场论方法

TOP4:1967年,温伯格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阐述电磁力和弱核力如何作为统一的弱电力,预测了当时从未观察到的基本粒子(W、Z 和希格斯玻色子)的特性,并推测“弱中性流”决定了基本粒子如何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论。后来的实验包括 2012 年在瑞士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中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都证实了他的预测。

TOP5:温伯格也热衷于科普工作,他著有《解释世界》、《终极理论之梦》、《最初三分钟》和《仰望苍穹》等,这些作品在科学界和大众之间流行。例如,《最初三分钟》用简单但激动人心的语言描述了宇宙诞生的最初几分钟,并阐述了宇宙膨胀的原因。

根据杨振宁的说法,顶尖的物理学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可以找一个词来描述。

温伯格的风格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找一个词来描述,那大概是(近乎可怕的)深刻的冰冷。温伯格一生工作的动力乃在于,把世界变成一块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毫无神秘的甚至毫无意义冰块。

在所有顶级物理学家中,温伯格似乎是最没有“人情味”的一个,他力求把一切含有人的意味的东西从科学中清除出去。在他看来,宇宙不过是一个冰冷的无情的,按照一套终极理论运作的系统,一切尝试对宇宙赋予某种人情味的做法,都是胡说八道。

他对哲学和宗教的拒斥在顶级物理学家中无出其右。他是把“纯理科生”立场贯彻到极致的人。尽管他对历史了解颇多,但这一切都成为他贯彻纯理科生立场的材料。

他如此坚决的冰冷的立场,常常让我感觉他像一个满怀理想主义的涉世未深的少年人。他对追寻终极理论着迷,似乎一切其他的议题都不能使他感兴趣,如果有着什么其他人阻碍了追寻终极理论,那一定是他对终极理论的理想没有完全认识。

在劝说美国建造超导对撞机时,他几乎都是在诉诸他那还原主义的终极理论之梦,而没有对现实政治和经济做出什么考虑。

在温伯格那里,人的问题丝毫不能引起他的兴趣,这是他给人冰冷的感觉的原因所在。科学史学者张卜天曾师从温伯格,最后痛苦得只能退学,后来在哲学和科学史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安慰。人文学科关注的大都是人,和有关人的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这对许多人非常重要,但对温伯格毫无意义,这或许就是他对哲学和宗教反感的原因。

谈及温伯格,人们不得不去回忆在那粒子物理的黄金年代里, 人们能够精确地使用量子场论为基本框架的形式理论所得出的计算结果, 来和粒子物理实验进行精确比对,从而让物理学的发展一日千里,最终,促成了以场论为核心的当代物理的基础。

大师已去,斯人已逝,伟大的温伯格必将照耀物理世界,为21世纪的科学驱散乌云!在这个天才云集的粒子领域里,今天,泪眼模糊处,只余下杨振宁先生一个人的孤单。

编辑:量子君

内容整合自 澎湃网、知乎、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