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发以来,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但除了屠呦呦之外,中国本土曾经也有多项科学研究非常接近诺贝尔科学奖,却因为各种原因,遗憾地与之擦肩。

已故科学家王淦昌在1942年提出一种探测中微子的建议:用K电子捕获的方法来验证中微子的存在。

“王淦昌—艾伦实验”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确切地验证中微子存在的著名实验。这个结果不仅证明中微子存在,也为费米理论提供了坚固的实验基础。

可惜的是,物理学是实验科学,诺贝尔奖要授予真正从实验中测量到中微子的人。

1942年,是全面抗战的第五年,国内缺乏做这种高尖科学实验的土壤。

前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恒花秀武后来替王淦昌惋惜,说:你已经走到诺贝尔奖的门槛上,差一点就跨进去了。

1979年钮经义代表人工合成胰岛素团队竞逐诺贝尔化学奖,也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影响评选的原因,有人猜测,是当时要求保密,中国学者并未及时发表成果,结果被别人抢先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一项完全符合诺贝尔设奖宗旨的“造福人类”的世界级的重大成果,既有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又有技术上的重大发明。

但遗憾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明廷华说:“杂交水稻可能因为纳入不到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领域而不能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现在,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院士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本土拿到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一人。

2020年3月3号,有三位科学家荣获菲列兹·伦敦奖,其中之一就是薛其坤

菲列兹·伦敦奖被国际公认是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它也因此也被认为是准诺奖

薛其坤是国内首个、亚洲第二个获得此项荣誉的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清华大学做了一个名叫《从一到无穷大》的招生宣传片,意思是一个从来没有产生过大学生的家庭,只要走出了一位大学生,就会对家庭做出天翻地覆的改变。

薛其坤就是一个“从一到无穷大”的大学生,他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山区,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在研究室里三十年如一日地做科研,在2013年,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杨振宁认为,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