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融媒体系列报道

我和我的党支部

今天,为您带来由湖南电台携手全国100家电台采制的《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最强大脑”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我的党支部|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中联重科“最强大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和我的党支部|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中联重科“最强大脑”!

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联重科的“最强大脑”,拥有党员65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博士、硕士占比超过80%,该党支部传承“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创新基因, 不断释放创新活力。

近年来,创新成果加速涌现:超高强钢结构成套技术,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纤维复材结构设计制造,行业首创国际领先;无人作业机群协同,打造智慧施工新生态;柔性黑灯工厂,智能制造谱新篇。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是湖南人骨子里的性格特点,也是湖南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一中联重科“最强大脑”——研发党支部流淌着的创新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所在的企业中央研究院,是中联重科核心技术部门,致力于工程机械领域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公司其他事业部提供技术支撑。研发党支部汇集了中央研究院技术骨干,拥有党员65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博士、硕士占比超过80%。“85后”的结构研究工程师佘玲娟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佘玲娟为测试一款设备在高寒地区的使用情况,远赴新疆,她这样描述当时的工作状态:“你不能喝水,因为你找不到厕所。外面真的很冷,我把我所有的裤子穿上都没有用。女生只要去外面看现场,都会有这种情况。”而这点苦,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十年前,刚毕业的中南大学研究生佘玲娟来到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便参与到一项重要试验中。她跟着时任副院长、研发党支部老党员付玲做焊接结构疲劳试验,这是中联重科突破“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技术”的关键一环。过去由于该技术研究在国内是空白,大型吊装设备一直无法国产化,我国核电、风电等重大工程建设长期依赖进口设备。工程机械臂架上有上百个焊接结构,焊接结构疲劳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克超高强钢的抗疲劳设计难题,就像医生开方子延长人的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联重科副总裁、总工程师兼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中间)和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斌(左一)与相关研发人员讨论技术难题)

付玲认为,试验最困难的就是通过数据找到一种方法,既能指导设计,又不能无限次做下去。往往一个臂架还没有“疲劳”,人就很疲劳了。付玲常常鼓励大家:“你要忍得住这样的寂寞,坚持下去。”

枯燥的试验从早做到晚,自2006年起,老党员付玲就一直主持并坚持研究“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技术”,用掉近万根试件开展试验,累计循环加载次数高达70多亿次,且最初试验条件十分简陋。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知识产权主管、研发党支部书记石铁梅回忆道:“那个时候不叫实验室,非常简陋的,就是露天摆一个设备。印象最深的就是鞋子,鞋子很容易翘,踩在油啊泥啊里,有时候半个月就废掉一双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基于“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技术”生产出来的最大起重量达320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在中联重科长沙麓谷工业园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型吊装设备进入国产化,随后该设备在我国多个核电项目中成功应用,保障了国家重大能源建设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对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党员来说是“家常便饭”)

初入公司的宝贵经验,也在年轻党员佘玲娟心中,种下一颗“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创新火种:为按时向德国客户交付产品并通过严苛的欧盟疲劳寿命认证标准,她通宵达旦在2天时间里完成了数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为解决智能设备传感器准确性低的问题,她提出30多种方案,并制造一系列小试件对各方案进行测试,最终成果亮相上海宝马展,获得业界专家好评;她还大胆打破基础施工设备臂架内加强筋的结构,变“O”型为“U”型,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抗疲劳性提升两倍,成本降低10%。十年间,佘玲娟从一名秀气女学生成长为中联重科疲劳耐久性方向的技术带头“女汉子”。她说:“党员要冲在前面,勇于突破、敢于突破,老党员常常说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我们相信我们也能做。你回去你也睡不着,你何不在这里,要带领大家把这一块难题解决掉。”

佘玲娟还经常跨部门、跨行业同其他技术人员交流。她向专注材料研究的院内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斌请教,如何降低一款最新的应急救援设备单个模块的重量,以便其保持性能稳定的同时,在救援现场实现快速组装。刘延斌给了她多种方案供参考,比如重组模块,利用轻量化手段进行优化,或者运用新材料把模块重量降下去。刘延斌说:“现在新技术发展很快,原来更关注机电液的联合创新,现在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也加快融合到工程机械领域。”

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得益于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霸得蛮”的机制创新。为了让研发人员人尽其才,研发党支部搭建起“一纵一横”两个平台:“一纵”即打造研发党支部与各个经营单元的研发、生产、制造和试验等部门的联动,不定期跟据项目需求加强与各经营单元的交流,让研发成果得到尽快转化或更好的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一横”即将研发党支部党员划分在不同党小组,党小组打破“行政部门墙”,各专业、各领域相互融合,创新思维不断撞击,实现“产业科技化”。

创新基因代代相传,

创新机制释放活力。

近年来,

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党员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超高强钢结构成套技术,

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纤维复材结构设计制造,

行业首创国际领先;

无人作业机群协同,

打造智慧施工新生态;

柔性黑灯工厂,

智能制造谱新篇……

中联重科研发党支部正意气风发,

朝着工程机械“智造新时代”大步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后”青年党员、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结构研究工程师陈锋:

“面向未来的工程机械,绿色、智能、安全,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85后”青年党员、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结构研究工程师佘玲娟:

“结构做得更大、更长、更轻,保证使用过程时时刻刻健康安全。”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斌:

“党员把自己作为一面旗帜往前推,把一些高端的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领域,带着技术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中联重科副总裁、总工程师兼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

“在智慧产业城,未来所有臂架焊接都是机器焊接,产品本身的智能,还有一个智能服务。希望中国的工程机械从现在并跑的阶段,在‘十四五’实现领跑。”

来源:湖南电台新闻事业部

编辑:安徽广播电视台生活频率运营中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