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初,历时52天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的实力第一次发生了逆转。势如破竹的解放军随即发动淮海、平津两大战役,一举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局。

平津战役作为三大战役的收官之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面对傅作义的55万大军,面对北平这座历史名城,中共中央实在是不想在这里大动干戈,一旦战端开启,不仅城内的军民将饱受战火涂炭,而且无数的文物古建都将顷刻化为乌有。面对这样的局面,毛主席制定了和平解放北平的策略,最终让北平免于战火。

到底是什么让傅作义这位手握重兵的国军名将最终选择了弃城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能攻善守的“布衣将军”

1895年,傅作义出生在山西运城,家境虽不至于清贫但也绝不是大富之家或者什么名门望族。

傅作义的父亲也是劳动人民出身,后来虽然有了一定的积蓄,但是他从不溺爱儿女,尤其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十分注重的,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坚持上学。在他的支持下,傅作义在15岁那年考入了太原陆军小学,开始接受正规军事教育。

1911年,也就是傅作义刚刚入学一年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太原等各地军校纷纷响应起义,思想进步的傅作义担任了起义军学生排排长,随军赴娘子关作战。由于其优秀的表现,在1912年时被保送至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继续深造。

天资聪颖的傅作义在学习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尤其是进入第一陆军中学后,他更是自认为自己聪明过人,各科学业在他看来并没什么难度,因此也就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甚至还沾染了与人攀比的不良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傅作义因为花钱大手大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把父亲给他的一学期生活费花光了,无奈的他只得向同学借钱度日。

等到他寒假回家跟父亲提及此事后,本来以为会被父亲责骂甚至是揍一顿,但是傅作义的父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而是很平静的带着他来到了黄河边上。

心情忐忑的傅作义并不知道父亲要干什么,到了河边后,父亲带着傅作义一起脱掉了鞋袜,走进了寒冷刺骨的河水中,并且告诉他:“从这里背一个客人到对岸,每次可以挣两个铜钱,我的钱就是这样挣出来的。”

羞愧万分的傅作义失声痛哭,并向父亲保证再也不会攀比浪费了。

自此之后傅作义不仅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而且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即使后来他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封疆大吏”也依然崇尚朴素的生活,被人称为“布衣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傅作义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并加入晋军,成为了阎锡山的部下。

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正在经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样的乱世中军事人才自然成为了各方争夺和培养的重点,像傅作义这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当然也是很受器重的。

短短几年时间,傅作义已经升至晋军第4师中将师长,非常受阎锡山的赏识,1927年傅作义迎来了他的“成名战”—— 涿州之战。

当时由于阎锡山与张作霖的政见产生分歧,双方在河北、山西一带摆下战场,准备大打出手。

傅作义率领的第4师利用奉军换防的漏洞直接奇袭了涿州,并且一举成功。作为北京与保定之间的军事重镇,张作霖岂能将其拱手让人,他一边加紧与阎锡山在京汉线、京绥线附近展开大战,一边命令张学良夺回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军总共对涿州发起了七次总攻,飞机、坦克、重炮,甚至连毒气弹都用上了,硬是攻不下来,最后就连“一代枭雄”张作霖亲自跑来坐镇指挥都无济于事。

后因晋军部队整体战局的失利,涿州变成了孤城,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傅作义才在阎锡山的授意下与奉军议和,撤出了涿州。

但是这一战又给傅作义增加了一个绰号——“守城将军”

二、傅作义是“七路半”

一战成名的傅作义虽然在涿州之战后被张学良软禁了起来,但是很快就在友人的帮助下逃往了天津,并被阎锡山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1930年大权在握的傅作义帮助阎锡山对抗蒋介石,参与了“中原大战”,这场旷日持久的军阀混战在付出了各方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后,最终以蒋介石获胜而告终,国民政府终于在名义上统一了各方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行动,已经被收编的傅作义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

由于中原大战中各方势力都元气大伤,尤其是张学良的入关参战造成了边防空虚,这就让一旁虎视眈眈的日本人找到了机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傅作义联合宋哲元等50余名爱国将领联名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并且加紧训练部队,准备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然而就在大家群情激愤的时候,蒋介石还是不顾大局依然对中央红军穷追猛打,并不让各军把抗日作为第一要务。

1933年1月得寸进尺的日本军队侵占山海关,虽然蒋介石知道一旦长城失守,那么华北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却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就在此时,傅作义等爱国将领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致电蒋介石和阎锡山主动请缨,要求率兵抗击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此时再没有像样的军事抵抗行动,任由日军长驱直入,蒋介石也怕到时他还没“剿灭”红军,自己先被日本人干掉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不太情愿地让傅作义等将领即刻率部赶赴长城各关口,由此被世人称为“抗日第一战”的“长城抗战”拉开了序幕。

傅作义作为第7兵团的总指挥亲临前线,与全体官兵一同作战,抱着必死的决心痛击日军。

然而就在众将士浴血奋战的时候,仍然想靠妥协来解决问题的蒋介石竟然派人与日军谈判,还接受了日本人极其苛刻的停战条件,并最终下令让各部撤出阵地。

傅作义虽然怒不可遏,但也无可奈何,只得饮恨退出战斗。

虽然长城抗战失败了,但是在这些爱国将领及中国军队的努力下,日军侵略中国的步伐被拖延了下来,同时也让傅作义等人看到了自己军队的不足和缺陷。此后的四年里,他们加紧训练部队、采购装备,为将来真正的大战做着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实现“国共合作、携手抗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加入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此时的傅作义已经是第二战区第7集团军总司令,既然同属一个战区,又都是一心抗日,那么往来自然频繁。

在忻口会战和平型关战役中,傅作义都展现了他超前的战略思想和视死如归的抗日决心。

尤其是在忻口会战时,他不仅派兵夜袭了板垣师团司令部的前线指挥所,还在娘子关失守后主动承担保卫太原的重任。当时的太原已经成为日军矛头所指的第一号重镇,留下来守城所要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以防守而闻名的傅作义并不惧怕。

在傅作义的指挥下,全军将士抱定必死之决心与日军周旋,从守城战打到巷战,最后不仅成功掩护卫立煌、孙连仲、陈长捷等部转移至安全地带,还在接到撤退命令后率部突围离去。

日军最后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得到了太原城,可以因为死伤惨重已经无力继续南侵了,傅作义又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防守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作义也因此受到嘉奖,被升任为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地位甚至可以与阎锡山平起平坐。

因为他的防区和八路军120师贺龙的部队就隔着一条河,双方往来紧密,中共对这位能攻善守的爱国将领自然是赞誉有加。

由于需要频繁交换情报,双方见面和沟通的机会非常多,在此期间傅作义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都成为了朋友,而且还结交了很多八路军将领,他对于中共抗日的决心以及策略非常认同,双方经常进行政治、军事交流。

1938年,在阅读了大量毛泽东送给他的政治书籍后,受到启发的傅作义也效仿八路军建立了政治工作委员会,废除了不合理的军队陋习、组织官兵学习及分享经验、协调军民关系,真的成了八路军的“兄弟部队”。

这种情况对于蒋介石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难怪就连傅作义的老长官阎锡山都暗地里对蒋校长嘀咕:傅作义的部队已经成为“七路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死守平津,决不南撤

1938年底,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驻防绥远,如此一来他终于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

他大刀阔斧地改组政府、整备军务、积极备战,同时还举办“抗战建国讨论会”,轮训各级军政干部。

由于傅作义对参训人员没有政治上的限制,所以只要是真心抗日的军政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是担心部队被“赤化”的蒋介石立刻派人“劝诫”傅作义,要将所有的中共人员全部排除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抗建会”的活动中共只参加了五期,但是就是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傅作义与中共产生了更加微妙的关系。

在学习和交流中傅作义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共的政治、军事思想,并将其逐步植入到自己的带兵实践中,收获颇丰。

1939年12月,一直以守城而闻名的傅作义主动出击,以奇袭的方法夺取包头,并且将急于报复的日军黑田师团击溃于绥西,最终以五原大捷结束了这场历时150多天的战役,开创了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的先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直到抗战胜利,傅作义一直主政绥远省,这位文武双全的名将一手抓军事,一手抓民生,不仅将军队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大兴水利工程、支持农垦。也正是因为他这段“治理黄河”的特殊经历,日后才会在新中国担任水利部部长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急不可待地与中共反目成仇,在他的命令下傅作义率军攻击张家口。

1946年10月,利用我军的判断失误,傅作义的部队从张北绕开防守占领了重镇张家口。为此受到了蒋介石的特别嘉奖,第二年被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曾经的“至交好友”眼看就要兵戎相见。

自从傅作义任职总司令以后,他也十分纠结,虽然自己拥有五十多万大军,武器装备十分充足,但是他毕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他的信任,在蒋介石眼中他傅作义顶多是一个“杂牌中的精锐”。

为了能够更加便利地指挥部队,也为了给自己在战略和政治上留个后路,1947年底,傅作义将他的总部迁往北平。

而此时的解放军已经从之前的战略防守态势转为了战略反攻阶段,为了逐步拔除傅作义的羽翼,对付这位素以防守闻名的国军大将,解放军没有盲目与其主力对决,而是围绕其“平津保三角防御区”展开逐个击破的策略,以此慢慢瓦解其防御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1947年底晋察冀野战军与东北民主联军合作的“冬季攻势”,这一战算是剜了傅作义的心头肉。

当时傅作义命令第35军南下救援被我军攻击的涞水,这大名鼎鼎的35军可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嫡系部队,在抗日战场上也算是作风硬朗、敢拼命的优秀队伍。

军长鲁英麟是傅作义当年在保定军校五期的同学,作战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结果在救援途中被解放军以“围点打援”的方法一举歼灭,鲁英麟兵败自杀。

第35军的惨败给傅作义敲响了警钟,手中的王牌部队如此轻易就被解放军给收拾了,这也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军的真正实力,更加坚定地执行他“分区防御”的策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跟解放军交手。

然而随着1948年9月辽沈战役的打响,傅作义再一次陷入两难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东北战局的急转直下,沈阳的卫立煌拒绝执行蒋介石南下救援锦州的命令,蒋介石只能来找傅作义,让他派兵北上救锦州,并且要求傅作义将所有军官的家属送往福州,美其名曰一旦战局不利,大家可以迅速撤往南方,保卫江淮。

对于蒋介石的命令和“好意”,傅作义可是不敢恭维,他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从军事角度考虑,锦州已经成为孤城,救援基本无望,去了只能徒增伤亡。

其次如果他的主力离开北平,很可能就会被解放军趁虚而入,丢掉这个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最重要的就是他信不过蒋介石,如果他援锦失利退往江淮,几乎可以断定会被蒋介石“吃掉”。

虽说傅作义手中当时有55万大军,但其中只有二十几万是自己的嫡系,另外的三十多万人马可都是蒋介石派给他的,关键时刻能不能听他指挥可真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援锦州绝对是一场硬仗,打这种硬仗一定要用自己的嫡系、如臂使指,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但一旦援助作战失败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嫡系将损兵折将。如果带着所剩无几的嫡系去了南方,那他傅作义也就成了摆设了。

所以傅作义坚决不同意援助锦州,也不同意撤往南方,他告诉蒋介石:只有坚守华北才能掌控全局,北平、天津、张家口则是华北战场的重中之重,决不能撤。

无可奈何的蒋介石也只得作罢,任由傅作义排兵布阵、严防死守。

四、东野秘密入关,和平解放北平

随着辽沈战役落下帷幕,国共之间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决定性的逆转,傅作义犹如惊弓之鸟,密切注视着战局的一切变化。自认为手握重兵,又控制着平津地区所有的铁路及港口,他完全有能力抗衡解放军的任何攻击,至少他自认为防守绝对是他的强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次傅作义过于自信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单从战术上讲,他的防守确实无懈可击,但是他低估了林彪。

在傅作义看来,东北野战军刚刚打完辽沈战役,部队继续休整,想要入关作战威胁平津至少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

而且就在东北战事刚刚结束之后,淮海战役也打响了,解放军没有足够的部队再来找他的麻烦,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加固城防。

在中共中央的眼中,天津、张家口都可以打,唯独北平能不打就不打,这里是千年的古都,文物古迹到处都是,而且北平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地带,一旦两军开战,那些历史悠久的宏伟建筑、驰名中外的学校都可能付之一炬,这都将是中华文明的重大损失,所以中共中央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作义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他断定中共投鼠忌器,不会轻易攻击这里。

看出了傅作义心中的“小算盘”之后,毛泽东命令林彪反其道而行之,一边让新华社和电台频繁播放东北野战军庆功、修整的新闻,一边迅速集结部队采用昼伏夜出的办法秘密入关。

1948年11月底,等傅作义发现不对的时候,东野部队早已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唐山、塘沽、张家口等要地的包围。

为了让傅作义彻底断绝抵抗之心,解放军对北平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先集中优势兵力将张家口、新保安、天津等地分别攻下,断掉其所有退路。

此时的傅作义又像当年的涿州之战时一样,陷入了绝境。其实他何尝不知此次自己再无胜算,但是由于担心投降后会不会被中共处决,他迟迟不敢做决定,毕竟他可是新华社公布的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

然而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北平被围之前就一直有人不停地在劝说其投降中共,完全没有必要为蒋介石继续卖命,其中不乏其至交好友、同僚袍泽,但最让他没想到的“劝降者”竟然是他的大女儿——傅冬菊。

而且更让他吃惊的是,傅冬菊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安排在他身边的地下工作者。

最终傅作义听取了女儿和好友邓宝珊的耐心劝解,在强大的军事及政治攻势下不再犹豫,于1949年1月22日正式宣布《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同时将城内的20多万军队撤出城外等候改编1月31日,解放军举行了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对于戎马一生,能攻善守的傅作义来说,如果固守北平确实会给解放军带来不少麻烦,但一个傅作义又怎么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呢?所以说他最后还是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制定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策略,不仅让城内的军民免遭战火,还保护了这座历史名城,可谓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