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一则新闻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7月18日,西湖景区一辆行驶中的电动两轮车(也称电瓶车)无故爆炸燃烧,车上的一对父女被烧成重伤,至今仍在医院抢救。

消息一出,举国震惊。大家除了关心伤者的伤情之外,也让父女俩招致不幸的电瓶车到底是哪个品牌,担心这样的不幸会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上。对此,杭州市监管部门在在7月19日公布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伤者使用的电瓶车为“CZYMH”,中文名称“迅驰雅马哈”,于2018年购于杭州本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电动车爆燃初查系锂电池起火,说明书显示原装为铅酸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杭州电动车爆燃初查系锂电池起火,说明书显示原装为铅酸电池

但事有蹊跷的是,雅马哈中国否认了“迅驰雅马哈”品牌和自家的关系,而且雅马哈出品的电瓶车早在2017年已经停产,言下之意则是伤者买到了“山寨产品”。同时,另一则消息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伤者当时购买电瓶车的时候并非整套购买,而是购买了所谓的“空车”然后自己选装电瓶,而引发爆燃的电瓶据说不到500元。

可以见到,这次的事故并非单纯的质量问题,而是揭开了电动两轮车销售行业的一些“潜规则”,而正是这些环节出现意外,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电动车销售套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在小雷的印象中,电池从来都是跟车一起出售,就如智能手机和他们的电池一样。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厂商标配的电池往往有着更高的安全要求,而且出厂前肯定会有对应的安全测试,至于后装的第三方电池,其质量、稳定性和性能如何,谁也不清楚。

但在真实市场上,售卖“空车”的店家比比皆是,我们甚至不用到线下店去一一探寻,只需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电动车”、“电动车 空车”等关键字,就能发现售卖“空车”或者“裸车”的店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小雷注意到,明目张胆售卖“空车”的店家都不是什么大牌子,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品牌如雅迪、爱玛、台铃、新日等等,均没有类似产品出售,我们只能在他们的官方店中购买包含电池的整车产品。

借此小雷以消费者的身份和电商客服聊了一下,他们表示店铺内的产品全都是整车出售,没有提供分拆出售的选项。但具体原因倒没有说得很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雷参考其他店家发现,他们的裸车售价仅仅为1500元左右,若是选择配电版本,售价则出现了较高的提升,比如说搭配20A铅酸电池,售价来到了2280元;搭配22A石墨烯电池版本,售价提升至2480元,如果用上成本更高的锂电,那么售价将突破3000元,搭配大容量锂电,整车售价将提升至7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想而知,对电瓶车来说车体本身其实用不了多少成本,如果单买裸车,1500元左右就能买到相对兼顾外形和性能的产品了。但如果和电池打包一起买,那么售价将会直线上升,这时候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说,“另购电池”似乎成为了更划算的选项。

而“空车”选项的出现也意味着,市场上应该会有一些售价相当有吸引力的电池单品。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在某电商平台上找到了一些第三方锂电品牌,他们所售的电池产品不可谓不诱人:号称48V65A规格,能让电动车跑160至200公里的电池组,售价不过为2699元(含优惠券)。试想一下搭配另外购买的1500元“空车”,那么一套“高性能长续航电瓶车”的购置成本,也不到5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头再看电瓶车商家给出的SKU,性能、续航相近的版本整车售价已经来到了6500元(含优惠券),一千多元的差额很难让人不动心。

只不过,价格存在明显优势的单独销售电池肯定存在隐忧,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质量问题。虽然卖家宣称自家的产品是“三元锂”材料,但在安全面前小品牌的产品始终无法令人安心。

针对车电配套出售的事情我们也咨询了九号公司这边的看法,他们表示自家的产品只要是正规渠道销售,那就必然是按照整车规格来出售。实际上,对正规品牌来说电池容量和配置已经成为重要的SKU,就和电动汽车一样,电池性能直接影响了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简单说就是大电池、长续航版本售价会更高。

难以保证的电池安全

和电有关的技术和功能总是和安全息息相关,这对汽车行业来说早已达成共识。为了提升安全性,部分汽车企业研发出了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等拥有新式结构的锂电电池组,也有很多车企围绕电芯材料(比如磷酸铁锂、三元锂等)进行了广泛研究。

但实际上,电瓶车(电动自行车)出现电池自燃、起火等现象的数量并不少,消防部门公布的起火概率为每年十二万分之一,也就是平均每年2000起。除了这一次的爆燃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外,不久前自动自行车在电梯内突然自燃的事件,也已经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的讨论引入到大众视野当中。

造成如此种种事故,是因为电动自行车的企业不够重视安全吗?那必然不是。相反,头部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往往十分重视电池安全,去年年底小雷受邀前往雅迪研发总部参观的时候就了解到雅迪在电池安全方面的部署,比如说研发锂电状态智能检测系统、长寿命安全锂电产品等等,在安全层面下足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他的品牌车企如小牛等,也宣称加入了新一代BMS电池保护技术,让电池能够在多种突发情况、极端环境中依然保证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头部的电动自行车企业都将电池安全视为重要的指标,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自燃、燃爆事件,将会极大地影响和削弱企业的信任度,带来堪称毁灭性的公关危机。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电动自行车的产品特性、销售环节等因素总会给电池安全带来影响,这不是一两个车企能够解决的。

首先,在产品层面电动自行车可更换电池的设计是为了便利考虑,但也客观地提升了安全风险。很简单,个人用户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第三方生产的同接口电池并安装使用,而这些电池的品质如何、安全保护是否到位、有没有合格的出厂证明等等无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这一次的杭州电动自行车爆燃事件,最可能的事故原因就是出在事主购买的第三方电池(据闻以500元购买的锂电,而同规格正规锂电售价普遍在2000元以上)身上。

或许,多发的第三方电池燃爆事件会促使头部厂商加快研究电池一体化方案,让个人用户拆卸电池的难度直线上升。但从利益考虑,市面上白牌、杂牌电动自行车仍占主流,这些车辆生产成本低、难度低,销量庞大,他们的安全性仍要打上一个问号。

其次,在购买车辆后车辆是否使用原装电池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限制,而且电动自行车在二手市场交易流通比较常见,这些产品可能在二次销售的过程中换上劣质电池,而一般的消费者无法感知。

这就涉及到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难题,在一些城市里电动自行车是需要上牌管理的,但在大多数城市中却不需要。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可以作为普通消费级产品一样自由流通,经过几个车主的手、进行了什么程度的改装并不公开透明,哪怕在流转的过程中电池或者其他内部结构出现了安全性问题,最后一任购买者也无法得知。

总而言之,小雷认为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和整个市场较为无序、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有关。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中,电动自行车都不是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不如汽车那样有严格且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不如智能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那样有精密的科技加持以监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偏偏,电动自行车因为有大容量电池组的存在,其安全风险却要比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产品都要高不少。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 小雷认为电动自行车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洗牌,除了性能、价格等因素之外,车企们在电池安全层面做的努力,也会成为消费者考虑选购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