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的身份成功篡夺皇位的人,这在古代来说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代的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藩王都是采取打压的政策,虽然历史上造反的藩王有很多,可成功的却只有朱棣一个。由此可见,古代藩王想通过造反登上皇位,是多么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皇子们实在想当皇帝的话,夺嫡的机会恐怕还要大一些,毕竟历史上通过夺嫡登上皇位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唐朝的李世民,清朝的雍正,他们当上皇帝之前都不是太子,可最后却通过夺嫡踏上了皇位。朱棣所选择道路,相对于夺嫡的难度来说,可以说是困难级别的。

实际上,踏上造反这条路,其实不见得是朱棣的本意。也许他曾经对父亲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侄儿朱允炆感到愤怒,可他终究是大明朝的王爷,如果不是朱允炆再三逼迫的话,朱棣也不可能走上造反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当初分封诸子为王,原本是想让这些藩王拱卫皇室,成为皇室的屏障。可朱元璋在留下的祖训中又规定,诸藩王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领兵“靖难”,同时他又规定后世的皇帝在必要时也可以“削藩”。正是因为朱元璋留下来的这两个祖训,才导致了“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的发生。

朱允炆登基之后,在威望方面本来就不能服众,同时他内心又觉得诸位藩王叔叔手握重兵,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于是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实施削藩,先后将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几位叔叔废为庶人。虽然朱允炆成功地削除这几位藩王,可他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这几人,而是雄踞北平的燕王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削藩时,有不少藩王都跑去找朱棣哭诉,认为朱允炆暴虐残酷,连自己的亲叔叔都迫害。可朱允炆毕竟是皇帝,朱棣也无法过多干预,而且他知道这个侄儿真正忌惮的其实是自己,所以只能任由朱允炆削藩。直到朱允炆忍不住对他下手,开始秘密调离他手下的精兵强将时,朱棣这才开始坐不住了。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削藩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削藩成功,那自然可保皇位无恙。可若是削藩不成功的话,那极有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甚至弄不好还要丢掉小命。不要说朱允炆这样的愣头青皇帝,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当初削藩时不也丢掉了半壁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手下有一个奇人,名叫姚广孝,他就是后来著名的黑衣宰相。当朱允炆开始逐渐削除朱棣手中的兵权时,姚广孝就建议朱棣不能任由朱允炆这样继续下去,不然迟早要成为朱允炆的阶下囚。朱棣于是就求教该如何应对,姚广孝就建议他实施祖宗家法,依照太祖皇帝立下的祖训,发动“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初期,朱棣势弱,朱允炆势大,按照正常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朱棣是不可能有机会染指皇位的。可随着朱允炆的一系列迷之操作,再加上李景隆的神助攻,短短四年内朱棣就击败朱允炆登上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当上皇帝后,对当初自己就藩的北平进行经营扩建,下旨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墙,并且最终在永乐十九年迁都北平。从此以后,明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完成了由南向北的转移。除此之外,朱棣还下旨新建了一座大城用来拱卫北平,这座城就是天津。

据明朝文人李东阳在《重建三官庙碑记》中的记载,朱棣起兵南下渡过沽河后,途经一个叫海津镇的小镇,他见此地地势险要,乃是联系南北的咽喉要道,于是就给它改了个霸气的名字叫“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后来朱棣当上皇帝后,一方面对自己就藩的北平进行经营扩建,另一方面下旨在海津镇另起一座新城,并将其命名为“天津”,用以拱卫北平。如今天津已经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同时还是国家物流枢纽,是联系南北的纽带,有“河海要冲”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