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中什么岗位最安全?答案是“在美国军队当将军”。在美国参战的近4年中,美军将领只有不到25人丧生,其中有一位尤其“特殊”——他就是莱斯利·麦克奈尔中将,美军二战中死于己方火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身亡用一句流行语概括就是“不作不死”,更讽刺的是,正是他的撒手西去,美军坦克部队的发展才有机会步入正轨。

麦克奈尔1883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从小就是优等生,在西点军校的成绩位列同届学员第11名。因为资历优异,他在35岁就提拔为准将,是一战中美国陆军最年轻的将军。在二战爆发前的1940年,麦克奈尔又被上级看中,成为美军陆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谋长——军旅生涯一路顺风顺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奈尔作为优等生登上1904年的西点军校年鉴。

事情起因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顺利上岸。德军虽然一开始手足无措,但很快就稳下神来,依托树篱地形层层阻击。虽然盟军拥有数量与火力优势,但依旧一筹莫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曼底德军顽强抵抗,盟军进展缓慢。

当时,诺曼底前线的美军最高司令官是布莱德利将军,他的部队陷在圣洛附近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布莱德利提出了一个代号为“眼镜蛇”的行动方案,其核心是放弃以前盟军的宽大战线作战模式,转而试图集中火力和兵力,以“破其一点”的方法击穿德军整条战线。在这个方案形成以后,布莱德利找到巴顿商讨具体步骤,巴顿看了以后发现这竟然和自己的想法暗合,而且布莱德利的方案更加协调各军兵种、各部队的行动,比自己技高一筹。因此,巴顿也全力支持布莱德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7月,视察诺曼底前线的布莱德利(左)。

计划拟定

“眼镜蛇”行动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空地火力的前期打击,尤其是运用空中力量的力度与方式。该计划使用当时盟军能集中起来的空中力量,沿着与德军防线平行的航向轰炸,并与美军前线保持2-3公里距离——这样一来,轰炸机可以将炸弹全部扔在德军头上,并有效防止误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心头肉——重型战略轰炸机

但是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陆军航空兵的坚决拒绝。他们的第一条理由是其中需要调动重型轰炸机进行低空轰炸,但后者从没接受过这种专门训练,会造成误炸伤害;第二点是航线不能与德军战线平行,因为这会让战机长期处在防空火力的威胁下,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陆航与地面部队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官司一直打到艾森豪威尔那里。最后艾森豪威尔回复坚决支持地面部队,陆航才无话可说,同意重型轰炸机部队参与进来。按照设想,攻击机和中型轰炸机将“关照”德军的最前线,重型轰炸机部队则轰炸德军战线后方2300米左右的纵深地域。但是陆航坚决不同意平行飞越德军防线,对于误击问题,他们表示将“尽可能通过无线电等手段避免”。

主角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奈尔标准像,摄于1942年。

7月12日,布莱德利向下属介绍眼镜蛇行动,从本质上说,他的方案绝对是一大创新,而且成功可能性极大,因为如果一切顺利,德军绝不会有一线生机。他邀请了大批军方高层前来观摩,本文的主角——莱斯利·麦克奈尔也在此列。

此时美国参战已有2年多,期间麦克奈尔继续官运亨通。战争爆发后不久,他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副手,负责部队的编组和训练,做了很多的幕后工作。也正是因此,他在美军中得到了一个绰号——“陆军的大脑”。

但这个绰号也有奉承色彩,麦克奈尔同样是个争议人物:他总是排挤坦克部队,并且偏爱自己出身的炮兵,战争初期美军最匪夷所思的理论——“坦克是用来打步兵的,反坦克的是炮兵”——便由他提出,这也成了美军装甲部队在发展中屡走弯路的原因。

声望和地位升高还带来了盲目自信。麦克奈尔从没有在前线服役过,只有1916年在美墨边境与游击队过招的经历。他经常想往前线跑,一方面是为了掌握第一手信息,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资历,

在北非,麦克奈尔曾遭到过德意军的炮击,但只受了轻伤。这一次,在接到西点军校老同学布雷德利的邀请之后,他又欣然去了前线。

7月25日

因为各种原因,眼镜蛇行动数次延期,直到7月24日才万事俱备。结果上午时分目标区上空突然布满乌云,布莱德雷深感不妙,立即通知空军方面取消行动,然而为时已晚。几百架盟军飞机黑压压飞临战场,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把许多炸弹扔到了战线另一侧的美军头上,当场炸死炸伤100多名美国大兵,麦克奈尔也差点送命,幸亏他的手下在炸弹落下前的一刹那,把他从车上拽进了沟里。经历过这么一次死里逃生,常人理应知难而退,但麦克奈尔却坚持继续考察战况——这给后来的情况平添了一丝“不作不死”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镜蛇行动中,美军重型轰炸机飞越烟雾弥漫的德军阵地。

7月25日,圣洛地区的德军惊恐地看到2400多架美军飞机遮天蔽日地飞了过来,投下无数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同时盟军炮兵也发射了密集的炮火。德军士兵现在只恨自己的工事挖得太浅了。

当天的轰炸与炮击保证了眼镜蛇行动的最终胜利,待到硝烟散去,美军发现当地地形已经完全改变,村庄不见了,道路没有了,山头消失了,沟渠填满了,地图失去了作用。他们的装甲部队立刻投入进攻,在炮火和600架中型轰炸机的不间断掩护下开始推进。现在他们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弹坑太多,甚至一个弹坑套着另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让工程兵开路,缓慢推进。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术,纵观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怕都不可能找到这么优秀的空地一体化作战,装甲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完美配合,让德军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他们看似坚固的工事都成了瓦砾堆和废墟,甚至强大的坦克也支离破碎。事实上,整个眼镜蛇行动的胜负在这一个小时左右的火力准备阶段就决定了。尽管幸存的德军拼死抵抗,但充其量只能取得一些战术胜利,他们的预备队和物资支援完全断绝了,对于整个局势已毫无意义。德军的防御很快土崩瓦解,只能选择后退以免被全歼。同时,在眼镜蛇行动的影响下,蒙哥马利也一反常态迅速南下,从另一个方向夹击德军,至此,诺曼底的战局已彻底倾向于盟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镜蛇”行动之后,美军检查一辆被炸弹摧毁的德军豹式坦克。

但轰炸也带来了大问题。7月25日上午行动开始后,各级单位都在无线电里呼叫,整个通讯网络立刻就崩溃了,谁也无法准确联系,导致误击事件此起彼伏。

在这天,麦克奈尔的好运气终于也用完了!

当时麦克奈尔正在前线一处巧妙隐蔽的阵地中观察敌情,这时空军第8航空队的77架轰炸机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低,错误的偏离了航向,把这里当成了德军前线,将炸弹投掷在了麦克奈尔所在的阵地上。他的随从连忙拉着麦克奈尔四处躲避,最终一枚炸弹落在麦克奈尔躲避的散兵坑内,巨大的爆炸将他炸到20米的高空中,即刻丧命。麦克奈尔的尸体被炸得支离破碎,最后是靠衣领上面三枚将星的残片才确认身份。这次事件导致了麦克奈尔在内的111名美军士兵阵亡,造成近500人受伤。

事后余波

麦克奈尔不幸成了美军在二战中殉职的最高级将领之一,消息传到后方,盟军高层大为沮丧,艾森豪威尔怕此事影响军心,特地命令新闻检查部门“低调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奈尔在滨海科莱维尔公墓的墓碑,为了不影响士气,他只能偷偷入葬,葬礼也几乎没有照片。

所以麦克奈尔的葬礼规模很小也没有及时报道。但在葬礼上的四名抬棺者中,有三人都是集团军一级高官(巴顿、霍奇斯和布雷德利),可见麦克奈尔的声望并不低。

1954年,在麦克奈尔去世十周年纪念日上,为了表彰他的功绩,麦克奈尔被追授为上将。

麦克奈尔的死是美军的一大损失,但装甲部队却长舒了一口气。以前发展缓慢的M26潘兴坦克进入快车道,在二战结束前,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终于投入现役。因祸得福的还有坦克歼击车,麦克奈尔要求它们必须与坦克有所区别,因此没有安装炮塔顶盖,存在“平时挨雨淋,战时弹片雨,一颗手榴弹一车全报销”的问题,他死后不久,装甲顶盖就被加了上去。因为麦克奈尔的阻碍,美军只能用火力和装甲薄弱的“谢尔曼”坦克去对抗德军,致使无数装甲兵死在其中。也许正是这些装甲兵的诅咒,才让有着战役隐蔽学专家的麦克奈尔倒霉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奈尔视察M10坦克歼击车,这种车型曾被其寄予厚望,但顶部敞开的炮塔是个重大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上被击毁的“谢尔曼”坦克。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麦克奈尔的陈旧思维,二战时期美军坦克的发展滞后于其他重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