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历史上确有着这么两座皇陵永保安全,其中一个是号称中国第九大奇迹,有着地下长城之称的秦始皇陵;第二个便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一起合葬的乾陵。在上世纪60年代, 中国史学界对于皇陵掀起了一场发掘热。

在当时负责考古乾陵的郭沫若看来,这时候的乾陵应该早些进行发掘,于是他便向周恩来总理申请利用火药炸开乾陵。但是周总理却巧妙地拒绝了他的这一请求,时至今日,乾陵依旧处于地下的安全保护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光流逝,乾陵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里,皇帝的陵墓象征着他在死后的统治。因此,皇帝对于陵墓的修建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往往会在墓里面放置大量的珍奇异宝。后来有些盗墓贼为了获取不法收入,便打起了这些皇帝陵墓的主意。但是在千百年的发展当中,陆续有皇陵被盗、乾陵却避开了被盗的命运。乾陵,是谁的陵墓呢?

乾陵里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这是一个罕见的合葬墓。乾陵的选址是在梁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往时的秦始皇曾经在此建筑宫殿,而汉朝张骞和丝绸之路也经过了这座山,可谓是风水宝地。

在唐高宗后期,因为身患疾病,所以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朝廷的话语权,在唐高宗去世以后归葬于乾陵。

而之后武则天则取代了大唐王朝建立了大周王朝,在她死前曾经留下一命要求和唐高宗一起合葬于乾陵。在这一命令的推动之下,历史上罕见的皇帝夫妻合葬墓就此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公元684年开始动工,在23年以后这座皇陵才最终完工。依据历史记载前淋里放置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更是流传着藏有武则天少年时的画像。

在以讹传讹的过程当中,后来人对于这座陵墓开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对于乾陵进行探究想要找出乾陵所在、并打开这座藏满了珍宝的皇陵。

二、经历的苦难,乾陵屹立不倒

在唐朝末年、为了打开乾陵,黄巢更是派遣了四十万大军去发掘,但是也无功而返。而最为出名的可以说是五代时的节度使温韬,这位节度使出名的并不是政绩,而是他盗墓的能力。

温韬一开始没有找上乾陵,而是找了其他唐朝皇帝的陵墓。在连续得手了17座唐朝皇陵以后,温韬终于将目标盯上了乾陵。他先是派遣了几万人来发掘,但是因为发掘过程中种种神异的现象,最终他只能选择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了这些苦难,乾陵之所以屹立不倒自然有着其重要的地理原因和建造突出之处。乾陵之所以能够在千百年的岁月当中安然无恙,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无法找到。

在考古专家对于梁山的地质进行探究以后发现,因为梁山的石灰岩地质导致原本被埋藏的乾陵在不断加深所在的位置,同时也将墓室的入口不断加深,这也是为什么黄巢和温韬派遣数万人都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

第二个原因则是乾陵所采取的关闭方法,使得墓室和整个山体合二为一。它先是依照梁山的地势建造了厚达五米的城墙;此外,在乾陵的建造规格上虽然比不上秦始皇陵,但是也是仿照长安的城市建设、有着五米高的城墙进行保护。

但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农民发现了乾陵的墓道,这也就有了郭沫若想要炸开乾陵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郭沫若的做法,周总理的回复

1956年,随着对明朝地下皇陵发掘的深入进展,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让专家顿时皱起了眉头。在打开地宫大门的那一刻,大量珍贵的文物,在接触到空气后损坏。

这也使得当时国家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痛心不已,但是这一时候却掀起了一场考古挖掘风。当时各地纷纷将当地的皇陵作为发掘对象,一时间,中国可谓是遍地开花。

但是这些人的发掘并不是专业的考古,于是周总理在得到这一消息以后迅速下令,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掘帝陵、这才保全了如今的部分皇帝陵墓

但是偶然机会中发现钱陵的墓道口,这让考古专家不禁兴奋了起来,他们通过历史书资料的比对,发现这一地宫墓道的尺寸正好和乾陵的记载一致,于是便开始转向发掘武则天的乾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一消息的郭沫若非常兴奋,他连夜开始撰写对于乾陵发掘的计划书,并且在计划书写好以后他直接向周总理陈述了发掘的必要性。在他的计划书中,有一部分便提到利用火药炸开如今的墓道可进入地宫进行发掘。

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周总理委婉地拒绝了。他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好事都做完,开发乾陵可以留给后人来完成。正是这样委婉的方式也阻止了当时考古发掘热的盛行、保留了珍贵的皇陵。

要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考古技术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出土的文物如何进行最大限度地保存一直是一个难题。并且在郭沫若的计划中提到,利用炸药的破坏性是否会损伤墓体结构、进而引发对于地宫的损毁也是不可而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未来可待,揭开历史的面纱

时至今日,对于乾陵的发掘依旧停留在之前的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中国的考古界对于历史的探究只能停留于此。

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中国的祖先存留下了太多的遗传,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的珍贵文物。我们在对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也更应该深刻明白历史的可知性,无论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揭开曾经留存于历史的面纱。

暂时的保护性阻止更是为了以后完美性的认知,这便是周总理当年的考量、也是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