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都知道,网上经常有近现代文豪的排名,其中第二到第十的排名不管怎么排都是有争议的,但是第一从来都没有争议,因为排在第一的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近现代的头号大文豪,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可以很直白地说,在近现代文坛,鲁迅敢称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鲁迅幼名叫长庚,生于光绪七年,书香门第,门庭往来无白丁。11岁入三味书屋读书,而后因祖父周介孚下狱而家道中落,受尽白眼,不得不避难乡下。

三年之后其父亲去世,家庭更加举步维艰,而鲁迅从此时开始拾笔写日记,记录世态炎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笔下既有童年趣事,也有家道中落的艰辛,更有家族分房拒绝签字受到叔辈训斥的辛酸。

也正是因为少年时代的苦难,让鲁迅立志求学出人头地。

在光绪二十四年,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在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求学,主学开矿。

在光绪十八年,陆续从矿路学堂毕业后,考取了日本公费留学。

也正是在日本,鲁迅开始了从事文艺译作工作,也为其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在宣统元年,鲁迅出版了《域外小说集》,此后归国成为了杭州、浙江两级 师范学堂的生物、化学教员。

而在第二年,鲁迅写出了其个人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一举打入了中国文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鲁迅在民国七年进入了《新青年》担任编委,也正是在这一年,鲁迅第一次以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的发表让当时的文化界认识到了鲁迅,两年之后,鲁迅被北京高等师范学院聘为讲师,专门讲解中国小说史。

在这一年九月,鲁迅发表了小说《风波》

三年之后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问世,而后《中国小说史略》也正是出版。

此后随着思想热潮的不断翻涌,鲁迅的文风也变得更加犀利,在这一时期,鲁迅因为支持进步学子的正义斗争而被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职务,鲁迅当即向平政院状告了章士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十五年,鲁迅为“三一八惨案》发声,创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抨击段祺瑞政府的所作所为,但也因此被列入抓捕名单之内,不得不避难于山本医院,但尽管在避难之中,鲁迅依旧奋书急笔。

在这期间,鲁迅创作出了《仿徨》,而后赴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但仅仅几个月后便辞职离去。

从厦门大学离职后,鲁迅去了中山大学任教,这一年他因营救进步学子无果愤而离职,同时还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

离开中山大学,鲁迅去了上海,正式和许广平同居,不久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为”周海婴“。

此后,《北平笺谱》、译作《死魂灵》、《故事新编》相继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民国二十年,鲁迅在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时胃疾发作,治疗很久虽然暂时无安,但医生诊断结果非常不乐观,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

而后果然没过多久,鲁迅在入冬前胃疾再度发作,而这一次鲁迅没有能撑下去,在1936年10月19日上午,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公寓因病去世,享年55岁。

从疾病发作到病逝的几个月时间里,鲁迅足足消瘦了60多斤,可见胃疾给他造成了多么大的痛苦。

在身体每况愈下时,鲁迅感知生命似乎已经来到了尽头,但是,对于死亡,鲁迅并没有丝毫恐惧,这从他第一次胃疾好转之后写下的文章《死》中可以看出来。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对其身后事作出了交代,这算是鲁迅的“遗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遗嘱”提到了七点:

第一点:不收丧葬礼金。

第二点:赶紧埋掉。

第三点:不做纪念。

第四点:遗忘我。

第五点:孩子若无才别做空头文学家。

第六点:不要轻信承诺。

第七点:交友慎重。

从这份遗嘱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哪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依旧非常率真,没有丝毫畏惧生命尽头的恐惧。

在其病逝之后,他的妻子许广平先是告诉了他的弟子胡风,然后由胡风向外界正式宣布了鲁迅去世的消息。

鲁迅病逝消息公布之后,整个上海为之震动,宋庆龄女士更是直接来到了鲁迅家中看望许广平,并在和许广平商议后,拟定了9人作为鲁迅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其中便包括了宋庆龄自己,以及鲁迅生前的文坛好友沈钧儒、茅盾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鲁迅留下了遗嘱说不要搞纪念会,但耐不住前来吊唁的人,很多各界的知名人士虽然没有收到邀请,但都前来吊唁和瞻仰鲁迅的仪容,以表示对其离去的哀悼和怀恋。

除了来吊唁的各界知名人士,在鲁迅出殡当天更是有大量社会人士来送葬,从万国宾馆到万国公墓一路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而在当天葬礼中抬棺者为16人,并且来头都非常大,其中包括了肖军、巴金、胡风、张天翼、欧阳山、曹白、周文……等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圣陶曾经在《相濡以沫》中记录过鲁迅葬礼的场景,他这样描写道:

一个个自动组合的队伍,擎起写着标语的旗子或者横幅,唱着当时流行的抗敌歌曲或者临时急救的歌曲,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墓地,大家动手铲土,把盖上‘民族魂’的旗的鲁迅先生的棺材埋妥。

“民族魂”这三个字鲁迅先生当得起,教员曾经评价鲁迅说: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