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让我开始反思”,欧空局官宣150亿欧元新太空计划

【文/观察者网 齐倩】中国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空间站的画面,令欧美“眼红”。

欧洲航天局(ESA,简称欧空局)局长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直言,在目睹了中国航天员乘坐自己的火箭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他开始反思,“欧洲到底想要实现什么?”

于是,欧空局开始“支棱”起来了:一口气拨款150亿欧元,启动新太空计划。

欧空局发布“欧盟太空计划”

当地时间6月22日,欧空局宣布启动“欧盟太空计划”(European Union Space Programme)。

根据官网介绍,该计划持续到2027年,届时欧盟27个成员国和英国将深化在卫星导航、地球观测、空间态势感知和安全通信等领域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将获得欧空局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预算拨款,高达148.8亿欧元(约合1149亿元人民币)。欧空局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命名为“欧盟太空计划机构”。

欧空局介绍称,预算的增加将为欧盟各个行业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新的欧盟空间计划将通过为欧盟公民、企业和政府创造增值、安全和有保障的空间服务来产生更高的投资回报,到2025年,欧盟与太空相关的工作岗位将增加到40万个。

此外,这笔预算资金还将帮助开发下一代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并扩大其监测地球状态的哥白尼—哨兵航天器的范围和能力。

欧空局和欧盟官员签署金融框架伙伴协议,图自欧空局网站

由于欧盟和欧空局属于两个独立实体,成员国身份并不完全重叠(例如,英国属于欧空局,但不属于欧盟),因此“欧盟太空计划”将在欧洲金融框架伙伴协议(FFPA)下运行。

22日当天,欧空局和欧盟官员签署了金融框架伙伴协议。不久前,该协议经过了欧空局所有成员批准。

欧空局执行主任达·科斯塔(Rodrigo da Costa)总结道:“随着今天金融框架伙伴协议的签署,我们已经与欧盟和欧空局一起确认了强大的计划,以使欧洲太空水平保持在应有的位置——顶层。”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23日报道,在“欧盟太空计划”宣布启动时,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强调,欧洲需要(在太空领域)变得更加灵活。

他说:“在世界各地,太空正在经历大规模转型和快速工业化。为了保持欧洲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在欧洲处理太空事务的方式。我们必须适应快速的发展,预见新的发展。我们必须为未来设定一个雄心勃勃的、具有颠覆性的空间议程:更有活力、更创新、更冒险!”

BBC报道截图

欧空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则担忧,相比美国和中国野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欧洲正在落后。

阿施巴赫表示:正如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那样,中国正在大举投资。我们刚刚目睹了三名(航天员)乘坐自己的火箭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让我反思——欧洲到底想要实现什么?”

此外,阿施巴赫和布雷顿还提议,欧空局明年应召开一次特别峰会,以确定欧洲在太空领域的目标,以及欧洲各国是否下定决定为此付出代价。

但就在欧空局准备大展拳脚之际,BBC提醒,鉴于英国和欧盟的关系,“欧盟太空计划”在运行时可能会遇到麻烦——安全排除(security exclusion)。

BBC称,如果英国和欧盟关系得不到缓和,或者进一步恶化,那么在欧空局讨论与欧盟有关的敏感安全问题时,英国可能会被要求“离开房间”。

6月17日下午6时许,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国朝“星辰大海”迈出的这一步,引发了外媒的高度关注。

中国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空间站的一幕,同样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对中国壮举表达祝贺的同时,NASA局长尼尔森也声称,中国在太空领域雄心勃勃,正在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必须时刻“紧盯中国”,并呼吁国会向NASA批准更多的预算资金。

延伸阅读

台媒:骄傲!中国空间站用中文界面 该轮到中文上场了

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而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麒麟操作系统和中文操作界面近几日持续引发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媒体的关注。

麒麟操作系统

中文操作界面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台湾岛内媒体中时新闻网6月23日凌晨刊文《天宫启动新兴太空语言 外国航天员加紧学中文》。

文章写道:“全世界所有的天文与太空科学爱好者,对于各种太空科学影片中的受访者使用英文与俄文受访已相当习惯。不过自从中国启用了空间站之后,国际空间站也可能在数年之后退役,有关太空科学的国际媒体与网络论坛正在议论纷纷,许多国家的航天员除了原先的英文与俄文之外,早已开始加码学习中文,否则上了中国空间站会连操作界面与作业手册都看不懂,也不见得能跟中国航天员沟通。这些有关全球航天员学中文的现象,让许多大陆与海外华人忍不住感到自豪与骄傲。”

台媒在文章中写道:不论是电视或网络的科学与探索频道,过去主要都以英文为主,受访者如果是俄罗斯人,则会使用俄语。最近太空科学网络与论坛已开始讨论,中国空间站启用后,“操作手册与使用接口使用的是中文吗?”甚至有人主张,方便未来可能登上中国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可以考虑中英文并列。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上了中国空间站跟上了中国船舶一样,使用中文是必然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欧盟一些航天员早就开始学中文。欧洲太空总署官员说,有几位已经学了3年中文,为的就是将来搭乘中国载人飞船登上中国空间站。另有一名意大利的女航天员克莉斯多佛瑞蒂(Samantha Christoforetti)则是大学时期就开始学中文,她有可能成为首位登上中国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

文章回顾了美国和苏联在太空中的合作往事:“从美苏在太空中握手之后,两国的太空机构与航天员交流频繁,双方都努力学习对方语言。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航天员表示,在训练当中最头痛的是学习俄文,甚至比失去方向感或失去重力造成晕眩呕吐还要痛苦。而为了要学好英文与俄文,美俄两国会安排航天员到对方的太空部门居住与学习,同时加强语言训练。”

“今年美国SpaceX火箭完成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联盟号预备退出国际空间站运载任务,但是各国航天员又有新的难题了。国际空间站因老化与经费问题,大约会在2028年至2030年之间除役,届时可能只有中国空间站在轨道上工作,而且中国也欢迎其他国家参与中国空间站的运作与研究工作,目前已知会有17个国家的航天员陆续登上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文章分析。

现在,中国人说:“该轮到中文上场了”。

文章认为:“未来各国航天员将在中国的火箭发射场与天宫空间站上与中国航天员互动,显然中文会是主要语言,英语有可能会做为辅助语言。还没有学习中文的外国航天员,恐怕就得加把劲了,因为环境险恶的太空中,指令传达与理解错误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至于有关太空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将会有愈来愈多的论文以中文发表。按此情势发展,中文即将成为新兴的国际太空语言,只要谨慎经营,中国成为太空强国也是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香港媒体注意到了空间站的“中国大脑”——中国自主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而正如麒麟研发团队成员所说:“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来说,任何一段操作系统代码,都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6月23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发布《从火星到月球:中国航天任务背后的计算机系统》一文介绍说,无论是中国的火星车、空间站还是带回月球样品的月球探测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鲜少有人知晓的系统。麒麟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被视为国家机密,而它在中国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刚刚得到了官方证实。

上周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指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而我国自主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已经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北斗工程、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项目贡献了“中国大脑”。

中国空间站意外带火这部8年前的美国电影:是时候学中文了

这几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取得突破性成就,让一部2013年的美国电影,重新火了一把。很多网友“考古”发现,好家伙,科幻片变“纪录片”。

8年前,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操刀的《地心引力》里,女主角命悬一线,驾驶俄罗斯“联盟”飞船,开向中国天宫空间站,试图驾驶中国飞船返回地球。

天宫空间站种菜,网友表示“种花家传统艺能”

然而在中国空间站,女主角面对写满中文的控制台却犯了难,只能使用“点兵点将”大法。

最终,女主角有惊无险地驾驶神舟,回到了地球。

这两天,央视等中国主流媒体,历史上首次曝光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操作界面,网友们发现:嘿,真跟《地心引力》里一样!

网友温馨提示:想来中国空间站,要先学好中文哦。

无独有偶,在TikTok上,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新闻的外国博主也重看了这部电影。

这名TikToker6月19号感慨,“是时候学中文了。中国空间站的控制系统全是中文写的。Gravity(地心引力)这部电影已经变成了Reality(现实)。”

楼下一名加拿大华裔说,“我同意,我从没机会学习普通话。”觉得学中文很有必要的网友还真不少。

但也有人觉得,中国的空间站这么先进,肯定能选择语言的辣。

还有评论“卖弄”起自己学到的中文。实际上,英国广播公司(BBC)2018年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都在学习中文(Why Europe’s astronauts are learning Chinese)?

文章爆料,欧洲宇航员正在努力学中文,因为想去天宫空间站。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宇航局主导建造,最早将于2024年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