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网站近日刊登尼泊尔学者、专栏作者比姆·布特尔的一篇文章,称在抗击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过程中,印度遭遇了明显的失败,这让西方意识到,他们误判了印度的正确位置。

6月23日,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3日超过3000万例,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超过这一数字的国家。

虽然此前印度的疫情已经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但随着新型变异病毒的出现,印度疫苗接种率较低,解除“封城”带来的人员流动可能导致新一轮疫情爆发。

印度国内外都对莫迪政府放开疫情封锁措施表示反对,但对印度来说,再不解除封锁,印度的经济即将面临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印度,正陷入经济和疫情的两难选择:想要让经济复苏,就必须解除封城,但解除封城,必将加快疫情的传播速度。

前不久,“德国之声”发现,新冠疫情的流行,甚至导致印度童婚数量激增。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做的是日薪工作,疫情暴发导致这些民众失业,花光了毕生积蓄。他们普遍面临粮食安全问题,财务状况也很可怕。许多人不得不让未成年的女儿出嫁,以此减轻经济负担。

目前,在南亚国家中,印度位于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排行榜的垫底位置。甚至落后于刚果、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等一些真正挨饿的国家。

布特尔认为,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其实只是这个国家的都市部分,仅包含印度人口的35%左右。而更多的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地区,那里的状况与外界眼里的印度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9年的下议院竞选活动中,莫迪政府提出了到2024 年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口号,但面对疫情的影响,这种雄心很难实现。

西方从印度在疫情中的表现得出结论:印度不能发挥他们希望印度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在印度疫情爆发之前,不少西方媒体曾经称赞印度是“民主的典范”,在印度疫情得到“遏制”的时候,西方媒体也不遗余力地进行吹捧。

但当印度疫情爆发后,西方媒体开始对印度群起而攻之。不仅包括印度政府抗击疫情的实力,也包括印度对言论的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莫迪政府曾经加强了对推特等社交媒体的管制,《纽约时报》很快发布文章称,在莫迪的统治下,印度媒体已经不再那么自由。

事实上,莫迪政府非常在意西方的眼光。因为印度正是从西方国家的吹捧中找到了自信,立志要成为“全球大国”。

然而,西方对印度的吹捧,却是一场不折不扣地“捧杀”。

西方认为,印度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可以成为全球参与者,并有助于对抗中国。因此极力吹捧印度,希望能将印度作为地缘政治工具,打压中国的发展。

然而,印度的经济毫无疑问只是空中楼阁。

去年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制造商的大篷车将涌向印度”的说法曾经一度被印度媒体热炒。但没有任何依据和理由表明。国际制造业企业在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印度经历过数次土地改革,至今为止还存在地主和佃户的关系。而莫迪想再次推进农业改革,甚至遭到印度民众上万拖拉机“堵城”的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内功”都没有修炼好的印度,就在西方的吹捧下赤膊上阵了。

《印度时报》专栏作者苏尼尔·沙兰此前曾发布文章,称“印度对世界从来不重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他认为,印度应该立刻退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因为美国并不会直接与中国“交战”,他们将利用印度“开枪”,但是如果印度为美国卖命与中国对抗,最终只会被中国“一击毙命”。

如今,在没有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印度已经成为“四方安全对话”的累赘,西方媒体的“变脸”,其实已经是一种变相的警告:如果印度不能派上用场,就即将被抛弃。

印度最大的悲剧,不是选错了对手,而是掩耳盗铃,甘于被西方舆论利用。(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