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经天下》周刊 陈畅 程靓

编辑 | 杨洁

“药中茅台”片仔癀又火了。现在,买片仔癀和“抢茅台”差不多,线下排队、每人限购两粒之后,限购数量又一夜之间从2粒变为1粒,黄牛党出没其中;一粒3g的药片在网络平台上,甚至“炒”到了1200元,但仍旧一药难求。

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了反应。6月23日,片仔癀开盘即涨到了431元/股,盘中一度股价上涨至439.93元/股的历史高点,当日报收428.35元,较今年年初280元/股的股价,上涨了53%;市盈率高达146倍,已远远将茅台抛在身后;片仔癀的总市值也已达到2584亿元。

片仔癀凭什么被“疯抢”?一粒看似普通的小药片,究竟是“神药”还是“保健品”?而市盈率远超茅台的片仔癀,是“名副其实”还是充满着泡沫?

一粒千元,加价也买不到

6月23日上午九点,位于北京朝阳区的银河SOHO片仔癀体验店打开大门,冒雨从早晨开始排队的人们终于得以进店购买片仔癀药锭。

“店里34人,每人只能凭身份证买1粒(药锭),590元一粒,买完就没,后来的人不要再排队了。什么时候有货,后面打电话等通知。”一名店员不断地如是对仍旧徘徊在门口的购买者们回复。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在前一天,该店里的“限购”数量还是2粒,一夜过后,数量又缩减了一半。

为什么只销售34粒?门店销售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每天拿到的货源数量都不一样,因此能卖多少都是以当天的货源量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财经天下》周刊拍摄

换句话说,片仔癀从供应的源头上就开始“饥饿”了。《财经天下》周刊拨打片仔癀官网上的北京代理电话,对方告知称,药最近都没货,购买都需要预约。

不仅是线下店面货源紧张,在电商平台上,片仔癀大药房的官方旗舰店也纷纷显示“缺货”或“下架”。在其他部分代售药店里虽然可以找到该药,但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最高的一家卖出了1200元/粒的高价,较原价已然翻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淘宝页面截图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由原漳州制药厂改制创立,2003年6月,片仔癀登陆上交所。官网显示,其产品范围包括药品、外销产品、化妆品、日化用品、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其中“卖药”是片仔癀最赚钱的业务,历年中其医药整体业务营收占比平均超过八成。

片仔癀的药用产品,即片仔癀药片和胶囊,就是这次被“抢购”的对象。

在体验店现场排队的,不乏片仔癀的忠实用户。一对六七十岁的老夫妇,因为排不进店里而万分焦急,他们拦住抢购到药片的顾客,提出加价100元从对方手中购买一粒,但却遭到了拒绝。他们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自己已经服用片仔癀多年,之前也都是来这家店买药,但从来没有遇到过现在这种“排队限购”的情况。他们从媒体上看到了这两天“抢药”的消息,赶忙前来排队,但还是慢了一步。

体验店门前排的队伍中,一位焦急的年轻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是他第一次购买片仔癀,没想到就赶上了要抢购。他的父亲刚做完手术在家里,需要买护肝类药品补身体,他听别人说,片仔癀对此有效,就连忙来排队买药。

在现场排队购买的人群里,除了买药来给亲属和自己治病的人以外,还出现了黄牛的身影。片仔癀已经开始成为了投机分子倒买倒卖赚差价的工具。“我590元买的,半天时间转手780元卖出去没问题。现在这东西就是靠炒!”一位黄牛表示。

这位黄牛已经“炒”了片仔癀不止一天。据他说,现在的单粒药大多是盒装拆散卖的;在三个多月前,门店还可以卖10粒装的盒装产品,但现在“不卖了,目前市面上能出的盒装药至少要8400-8500元一盒,后面肯定会炒到上万元。”

当初抢茅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手快有、手慢无”,限购、抢购、价格倒挂,“抢”片仔癀的情景,已经和它渐渐重合。而若拿片仔癀与茅台酒进行单价比对,定价1499元的53度飞天茅台500ML,平均下来一毫升价格大约是3元;相比之下,一粒3g的片仔癀药锭剂定价590元,平均下来1g约为197元。“药茅”产品单价是“酒茅”的65倍,要是以目前炒作趋势来看,一粒片仔癀能换一瓶飞天茅台的日子,看来也指日可待了。

“神药”真值这么多钱?

加价也买不到的片仔癀,究竟能治什么?莫非是因为“神药”的疗效,才令众人趋之若鹜?

传说片仔癀拥有“皇家血统”,它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最初是只有皇亲贵族才配拥有和食用的“神药”,其后才流传民间,主要功效就是养肝、护肝。而“片仔癀”的命名意为“一片即可去癀”,而“癀”即“热、毒、肿、痛”,也是西医所说的“炎症”。根据片仔癀的说明书,其产品功能包括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多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痛疽疔疮、无名肿毒,以及跌打损伤和各种炎症。

在贴吧等社交媒体上,关于片仔癀药效的传闻更是已经神乎其神。有人说,服用片仔癀一个疗程,就治好了自己多年的慢性肠胃炎;还有人称,家中老人患癌,但生前坚持吃片仔癀,不仅延长了生命,还减轻了痛苦。

《财经天下》周刊就此询问了多位中医人士,他们肯定了片仔癀具备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但均表示,并没有听说它有能“治疗癌症”的作用。“一般不会在医院用。”一位医生干脆表示,“不要相信这么神奇的说法,世界上没有神药。‘人云亦云’,泡沫都是吹出来的。”

而市面上还有种说法是,“绝密性+稀缺性”,构成了片仔癀的护城河。

据称,片仔癀在1965年就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和国家保密局列为绝密级国家重点保护中药制剂。绝密级配方保密期限为永久,再加上该公司是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这都让片仔癀形成了市场垄断地位。

而片仔癀的原材料,也是稀缺资源。其目前公开的原材料有牛黄、麝香、蛇胆、田七等珍贵稀有药材。根据片仔癀的财报,在2019年,片仔癀肝病用药产品成本费用率18%,其中92%的成本来源于原材料,而牛黄和天然麝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材料,占比达90%。

其中麝香的来源——麝,已被列为国家濒危物种。根据《我国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我国的麝种群数量已经由上世纪60年代的250万头下降到1999-2001年的6-7万头;从趋势上看,80年代之前,我国麝资源平均每10年减少一半,在80年代后这个速度已经加快到每5年减少一半。根据西南证券报告,我国每年麝香产量在600公斤,但需求大约为1000公斤。在1970年前后,天然麝香价格已经达到黄金的3-4倍。

资源的稀缺性、资料的绝密性,为片仔癀提供了绝佳的讲述资本“故事”的脚本。也让其药锭成为了中药里的“高端产品”。

想要吃片仔癀治病,所花费的成本也并非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

互联网上曾经有一个梗,说最富有的人,是“一边喝茅台、一边吃片仔癀治肝病”的人。据了解,要吃片仔癀锭剂治疗癌症和肝硬化,用量是0.6g/次、3次/天,也即患者一天吃药要花约355元,那么,一个月下来光吃药要花费超过1万元,且需要长期服用。昂贵的价格刷下了一大批低收入者,只剩下高净值人群。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片仔癀除了药品本身的价值外,隐然成为了一种“身份象征”,它也因此可以被理解为“药品中的奢侈品”。

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刘春生认为,“片仔癀的炒作价值可能已经超过其药用价值”。

“抢购”片仔癀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1988年甲肝大爆发时,片仔癀也因为养肝、护肝的疗效变得“一药难求”,当时甚至出现了“三粒片仔癀,换一台17寸彩色电视机”的情景。

但现下医疗现状已经不同于往日,对时隔30多年再现抢购潮的原因,片仔癀体验店员表示也并不清楚。刘春生分析称,这里面有偶然性因素,也有必然性因素,“包括国家对中药的大力扶持、现代人消费水平提高、熬夜之后开始重视健康等”。

天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药品供应的不足,让片仔癀“供不应求”,辅以高昂的价格,让片仔癀开始和茅台一样,带上了投资和金融属性,从而也身价倍增。

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片仔癀即使是590元一粒的价格,也已经超出了国内消费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因此,现在“炒”片仔癀的,可能并非是真正用来治病和保健的人群在购买,而是投机囤货者,通过抢购片仔癀,然后坐等涨价、赚取暴利。

在他看来,当前的片仔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药品,而是沦为了炒作赚钱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视觉中国

2500亿市值,有无泡沫?

强势单品,撑起了片仔癀的营收。

片仔癀早期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海外,在上市前后的2000-2004年,其平均外销比例达到45%左右,且外销中约96%的营收是来自东南亚地区。但在上市后,公司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到了2019年,片仔癀华东大区营收占比达到74%。

根据财报,片仔癀(肝病用药)2019年全年收入21.81亿元,占据了公司全部药品收入的96%,2020年营收25.39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20.56%。

片仔癀“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打响,也不存在出货压力。但事实上,“提价”也是其营收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广发证券报告显示,片仔癀过去几年,一直在提价过程中。与片仔癀主要核心原材料类似的安宫牛黄丸,近十年来仅在2012年和2019年涨价两次,自2005年起的累计提价幅度为122%;而同期片仔癀的提价幅度则达到了372%。

《财经天下》周刊统计发现,近15年时间内,片仔癀共对核心产品提价15次,2005年零售价格为130元/粒左右,2016年上调到500元/粒,2017年调至530元/粒,目前已经涨至590元/粒。

片仔癀方面对外表示称,提价是被动的,原因是主要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据悉,天然麝香因为供给有限,2016年价格已经达到每克450元左右。

片仔癀的股价表现也很夸张。片仔癀在2003年上市时,发行价为8.55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5.98元/股,上市之后股价就经历了一路飙涨,至今股价已上涨了27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年财报数据看,虽然片仔癀的营收在增长,但营收增速尤其是肝病用药增速,却已出现明显下滑。2017年公司的营收增速最快,达到了60.85%,但随后营收增速便开始逐年下降,到2020年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新低,仅有13.78%。同时,2017-2019年,片仔癀的肝病用药营收增速分别为35.48%、32.07%、21.37%,逐年下降。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片仔癀肝病用药的毛利率在2016年时曾达到了88%,但之后,就一直下滑。整体来讲,片仔癀毛利率也处于同行业较低水平。同花顺曾对包括同仁堂、仁和药业、片仔癀等66家中药公司2014年-2018年五年的毛利率情况做过统计,其中有9家五年平均毛利率超过80%,9家的平均毛利率超70%,17家超60%;而片仔癀的平均毛利率则仅为45%,排在较为靠后的第46位。2018年之后,公司的毛利率也从未超过50%大关。

片仔癀一直在高调宣传其技术与科研能力,但根据财报,其在2020年,研发费用合计仅为9755万元,2018年-2020年,片仔癀的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三连降,分别为2.12%、2.09%、1.50%。2017年片仔癀的销售费用为4.04亿元,2020年就已达到6.468亿元,是同年研发费用的6倍多。

这意味着,片仔癀要提高营收,相比起研发来,更加依赖于营销能力和销售渠道的扩张。

“过度依赖于单一产品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存在很大风险,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为它带来严重打击。如果想要长期维持股价稳定或增长,片仔癀需要想出更多的办法。”刘春生称。

为了破局,片仔癀试图通过线下体验开店增加销售渠道,据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260家在营体验馆;另一方面继续砸钱加大对品牌和产品的推广宣传。

除了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业务外,片仔癀也开始推出其他产品。早在1981年,片仔癀就推出了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成为明星美容类单品,之后公司又相继生产了牙膏、清痘系列、眼部面部护肤品、面膜等产品。

在2014年,片仔癀还曾进一步提出“一核两翼”大健康发展战略,“一核”是指公司保持传统中药生产龙头企业的核心优势,同时以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的发展作为两翼,以药品流通为补充。这也表明了片仔癀在化妆品、日化品领域拓展的战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视觉中国

但对于其核心产品片仔癀来说,增长的放缓的局面仍在持续。由于毛利率下行,其惯用的产品提价方式还有多少操作空间,也开始为业界所疑问。去年10月,片仔癀发布三季度财报后,“民间股神”林园清仓式减持片仔癀股份,就一度引发了热议。

在去年7月,片仔癀对龙晖药业有限公司出资控股,取得了后者51%的股权。龙晖药业拥有中西药品批准文号115个,其中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及西黄丸(双天然)是主打商品。这是片仔癀上市以来的首次并购,业内也认为其真正意图不排除是冲着安宫牛黄丸而来。

巧合的是,之前发生“瞒豹、漏豹”,以致3只金钱豹逃逸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其大股东为龙晖集团,而龙晖药业就是龙晖集团的旗下子公司。

片仔癀的“抢购”,究竟是“药中茅台”由于稀缺性引发的又一次供不应求,还是泡沫破裂的前奏?仍然还有待检验。

但刘春生认为,片仔癀的药用价值到底如何、能有多少技术含量,未来也有可能受到质疑,毕竟这些不是单靠消费者讲出来就可以,而是需要科学验证,中药走向世界也要与国际医疗审核体系接轨。“只有多元化业务做出了圈,受到市场广泛认可,才能够带来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安全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