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01所与112厂提出歼八II的大改方案,在歼八II的基础上换装涡喷14发动机,采用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电传操纵等一系列新技术,研制一型与歼10水平相当的战斗机,研制经费7亿元,预计在1995年左右首飞,2000年前后交付空军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0年10月31日,最高领导在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的陪同下视察112厂。112厂和601所汇报了研制歼八III 的设想,领导当场表示:“我们在八二工程上吃了亏,航空工业系统一定要把歼八III搞上去,为国家人民争口气。”

1991年1月8日,总参和国防科工委批准了技术指标。同年5月,批准立项,歼八III工程正式上马,计划争三保四首飞,争六保七定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1所与112厂根据空军提出的作战要求,对飞机性能指标统一了意见,提出在歼八II02批次的基础上进行“两项大改,两项适应,八项改进”。两项大改是指换装涡喷14发动机,提高推力,改善飞机加速性能和爬升率;换装“八二工程”的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具备下视下射能力。两项适应是指已知歼8D的空中加油能力;具有综合电子对抗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项改进是指,一是从发射半主动中距空空弹,过渡到发射主动中距空空弹,具备超视距发射后、双目标攻击能力;二是用外补偿空速管;三是增加载弹量,可挂载12种炸弹;四是换装HTY4A弹射座椅,实现零高度至升限、零速度至1000千米/时的安全弹射;五是换装电子防滑刹车;六是提高使用过载;七是改善可维修性和可靠性;八是采取减重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7月28日,02架静力试验机总装完成,确保了01架样机按时首飞。

1993年12月12日,搭载着昆仑发动机的01架样机首飞成功。

1994年12月30日,03架全状态样机首飞,实现了争三保四的目标。

1995年10月31日,01架样机转场630所(飞行试验研究院)。

1995年12月17日,04架样机首飞。

1996年3月23日,03架样机转场630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1月24日,大约下午1时,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副大队长黎庭光驾驶04架样机由沈阳转场至阎良,此时天气条件发生改变,阎良机场的能见度不足3000米,而飞机着陆的能见度要求不小于5000米。地面指挥员黄炳新立刻向空军西安基地报告,并建议04架飞机去备降机场降落。但飞机已经飞过临汾,剩余燃油不足2吨,不可能再折返备降机场,只得继续朝阎良机场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飞机距离阎良机场100千米时,气象条件持续恶化,其实这个时候已经不具备降落条件了。飞机到达跑道上空,在指挥员的引导下,试飞员找到跑道,然后下降高度,正常放下起落架,模模糊糊看到部分跑道,随后进行方向校正,2个主轮正常接地滑行,飞机在跑道滑跑了约500米。可试飞员不知道前方跑道上新挖了一条半米多深的电缆沟,激烈的撞击使右主起落架结构断裂,起落架脱落,飞机向右冲出跑道,撞断5根铁丝网水泥柱以及若干树木,最终停在了周围的农家果园里。此次二等事故导致飞机严重受损,飞行员受伤,真可谓“阴沟里翻了船”。研制进度滞后,上级不得不批准再生产一架与04架样机状态一样的05架样机,完成定型试飞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9月10日,05架样机转场到试飞院,开始承担定型试飞的科目。

1999年5月20日下午,05架样机刚起飞三分钟,试飞员报告左侧发动机火警信号灯亮,疑似发动机故障。地面指挥员立刻下令取消飞行,飞机返场,随后就失去了联系。飞机带着巨大的火光坠落,坠地后发生爆炸,碎片散落处最远距机身达400米,试飞员成功跳伞,但受重伤,爆炸另造成地面4人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连续发生两起事故,剩下2架样机已难以完成原定的任务,定型试飞无法进行下去,加上本来研制进度就严重滞后,而歼8F的研制任务进入关键期。2000年9月,上级决定歼8III工程进行调整,该型号只做技术鉴定,不再等待列装。

2001年,歼8III型号最终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