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的陈小鲁和粟惠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身在英国的陈小鲁,还挂念着岳父粟裕75岁的生日。

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写了一首小诗遥寄祝贺:身驰两万里,游子念父慈,几番故园梦,惊断更添思。

除了思念岳父之外,这一年恰好又是他父亲陈毅去世10周年。

自从父亲陈毅和母亲张茜相继过世后,粟裕一家就把陈小鲁视如己出。

1975年,陈小鲁和粟裕的女儿粟惠宁结婚之后,更是成为了一家人。

战争年代,陈毅和粟裕两个人就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随着陈小鲁成为粟裕的乘龙快婿,两家的情谊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对陈小鲁而言,对岳父是敬重和关爱,而和岳父的子女,还在学生时代,双方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陈毅(右)与粟裕(左)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陈小鲁是在父母对粟裕的谈论中,知道他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事迹的。

那时候,他听到最多的是“粟司令”。

16岁那年,陈小鲁在课堂上,第一次结识了粟裕的儿子粟寒生。

两个人天然的有一种亲近之感,尤其是下学之后,胡同里都是他们到处玩闹的身影。

彼时陈毅一家居住在中南海,由于内部管理严格,所以陈小鲁很难把粟寒生带到自己家里玩。

相比之下,粟裕一家居住在中南海一墙之隔的胡同里,于是,市井之家就成了陈小鲁经常光顾的地方。

可以说,粟裕是看着陈小鲁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粟裕和妻子楚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和其他同学,经常在粟裕家里聚会,使得独门独户的院子,充满了家庭的气息。

而且粟裕喜欢栽种果树,每到收获的季节,院子里果香四溢。

这样无忧无虑的中学时代,即使时隔多年,陈小鲁依旧记忆犹新。

他知道父亲和粟裕是多年的老战友了,一同参加过南昌起义。

尤其是在朱德领导下的三河坝阻击战完成之后。

当时,整个部队伤亡惨重,悲观的气氛笼罩在部队内部,有些战士开小差逃跑,有些甚至叛变投敌。

在这种艰难的时刻,陈毅作为唯一的团一级的政工干部选择留了下来,警卫班长粟裕虽然头部负伤,同样选择留下来坚守。

陈毅与妻子张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涣散,朱德在江西信丰城西的天心圩,对部队进行了必要的整顿。

正是在这期间,陈毅和粟裕正面相识了。

在部队整顿的过程中,粟裕被陈毅的人格魅力所倾倒,那种勇于担当的风范,深深感染了这个年轻人。

所以30多年后,每当陈小鲁来到家里,粟裕见到这个年轻人,仿佛就看到了年轻时候的陈毅。

他会经常问候其父母的身体如何。

有一次,陈小鲁和粟寒生几个同学,一起结伴到郊外的石花洞游玩。

由于离城太远,再加上交通不便,等到游玩结束,他们一帮同学只能选择留在山里过夜。

那一晚对这帮年轻人虽然是很快乐,不过却让家里的父母焦急等待了一个晚上。

井冈山会师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给陈小鲁的母亲张茜打了电话,询问孩子们的情况如何。

由于陈小鲁当时是寄宿生,平日已经回家较少,所以其母亲直到接到了粟裕的电话,才知道胆大的儿子都学会夜不归宿了。

于是,待到他们回去后,张茜把陈小鲁叫回家里狠狠批评了一顿。

孩子们完全不懂得体恤大人的心情,那个时候外面很乱,怎么能不告诉家里,就随便在外过夜呢。

被母亲批评了一顿,此后,每当他们再一起出去玩,都会先在粟裕家里集合,这样长辈们也就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了。

在陈小鲁的记忆中,粟裕家里从地图到各种能用到的工具,仿佛什么都有。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们这帮中学生,也骑着二八大杠的自行车,从德胜口水库,一直到河北的盘山,都曾留下过他们欢乐的身影。

一转眼,愉快的中学时代结束,22岁那年,陈小鲁和粟寒生都分别参军入伍了。

遥想当年,他们的父辈在这个年级,已经跟随着毛泽东和朱德,在中央苏区和国民政府的队伍周旋多次了。

1928年,21岁的粟裕,已经在朱德的率领下,跟随南昌起义的剩余部队,一起上了井冈山。

从那时候起,中国革命的斗争,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抗战时期的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在随后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粟裕就活捉了国民政府军18师师长张辉瓒,这件事给毛泽东和陈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由此,毛泽东所作“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词句在其后的岁月里也传遍大江南北。

和父辈们比起来,陈小鲁他们参军的时候,环境已经大不相同。

不过,父辈们当年的斗争精神,还是在精神层面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

那时候,陈小鲁去了东北,粟寒生则去了北海舰队。

他们双双离开北京,接下来的三年岁月,作为新兵,他们既没有资格探亲,更没有资格随意离开部队。

陈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的锻炼下来,中学时代的那种散漫的个性,逐渐被纪律严明的军旅生涯磨平了。

1971年,对陈小鲁来说,是自己人生转折的一年,也是让他悲喜交加的一年。

这一年,他首次有了探亲假。

回到北京,他很快见到了老朋友粟寒生。

高兴之余,粟裕等人也十分担心陈小鲁父亲陈毅的身体。

彼时的陈毅因为癌症,已经做了大手术,老战友粟裕十分牵挂他的身体。

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这位从枪林弹雨中一起走过来的老友,是否还能闯过这一关了。

但是在年轻的时候,他们都是有这样的信心的。

粟裕夫妇和自己的两个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还是在中央苏区的时候,27岁的粟裕在1934年担任抗日先遣队的参谋长,在浙南的山区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随着长征的开始,陈毅也留在了中央苏区,领导游击作战。

对陈小鲁而言,他只能从父辈们的回忆中去探知当年的岁月。

随着探亲假的结束,他和粟裕的女儿粟惠宁有了联系,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两个年轻人开始了恋爱和通信。

岁月的潮流在滚滚向前,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接过老一代们的友谊之情了。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陈毅便病逝了。

粟裕在回顾老战友一生的时候,不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粟裕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两个人密切配合,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

彼时的陈毅作为华东野战军的一号首长负责全局,而粟裕则主抓战役指挥。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也就是在那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在工作上,陈毅给了粟裕很大的支持力度,进而可以使得粟裕在具体的指挥作战中,能放开手脚。

所以当老战友过世,粟裕的心情也随之跌落到谷底。

而对陈小鲁来说,更大的悲痛或许还在后面。

陈毅病逝后,张茜也查出了癌症。

她与病魔顽强抗争了2年,生病期间,粟裕的妻子楚青以及其他老战友都过来陪她聊天说话,

陈毅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在1938年的时候,就一起参加新四军了。

像陈毅和粟裕一样,她们之间的友谊也延续了几十年。

随着张茜病情的恶化,她最牵挂的,还是孩子们的将来。

1974年的春天,粟裕夫妇一起来看她,病榻前,粟裕告诉张茜,不要操心孩子的事,会照顾好他的。

接着,楚青和陈小鲁和女儿粟惠宁一起来到张茜的窗前,正式告诉她婚事定下来了。

就这样,生命最后一刻的张茜,将儿子托付给了一生的老战友。

随后,粟裕夫妇专门请陈小鲁在家里吃饭,并且正式定下了他和女儿粟惠宁的婚事。

他们告诉准女婿,这里以后也是你的家。

从此,岳父和岳母,给他的精神层面平添了无尽的动力。

粟裕(左)与朱德(中)、陈毅(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陈小鲁身处部队工作特殊,因此他的婚事并没有立刻办理,一直到1975年的8月份,陈小鲁和粟惠宁才正式结婚,那一年,陈小鲁29岁。

彼时,陈小鲁所在的沈阳军区,他是最年轻的团一级干部,未来不可限量,再加上刚刚结婚,工作和生活一切都顺风顺水。

但是,他却萌生出了想要调离原岗位的想法。

他先是给岳父粟裕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首先提出了想调到北京工作的想法。

接着,陈小鲁在信中说出了真实的想法。

原来,他所在的团,是整个军区学习小靳庄典型,而他作为团一级的主官,还是政治处主任。

粟裕视察辽东半岛军事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那个时期,如果继续呆在原部队,就得违心地去做很多事情。

如果选择不做,就会违反部队的纪律,而且也对不起这么些年来对他悉心培养的部队领导。

所以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陈小鲁觉得,只有调离原来的岗位,才是最好的办法。

他将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告诉了岳父粟裕,粟裕虽然希望他仍旧留在野战部队,不过女婿有自己的选择和主见。

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态度,这一点难能可贵。

粟裕最终同意了陈小鲁的请求,他的工作也就从原来的部队调到了总参二部。

(右起)聂荣臻、陈毅、彭真、粟裕、李先念、蔡树藩、薄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妻子粟惠宁在总装备部工作,他如果继续留在东北,夫妻二人就得长期分居。

所以将工作岗位调回北京,也算是弥补了这一缺憾。

在跟部队领导谈及工作调离问题的时候,陈小鲁的理由就是夫妻两地生活,妻子不能随军,而且岳父的年纪也渐渐大了,身边也需要亲人照顾。

军长对陈小鲁的调离感到很意外,在那些日子里极力挽留他,并且表示他在部队的表现很好,群众基础也不错。

这时候选择离开是很可惜的。不过彼时的陈小鲁已经下定决心,他谢绝了部队领导的一番好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小鲁和妻子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庭。

粟裕与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时常像学生时代那样,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京城里的大街小巷。

随后在单位的安排下,1977年,陈小鲁到南京外语学院学习。

这期间,他也偶尔会和岳父一家在一起生活一段时日。

记得有一次粟裕到新疆的部队考察,陈小鲁也陪同前去。

住在招待所里的时候,陈小鲁还保持在部队里的生活习惯,一大早起来跑步,正好碰见了在院子里散步的粟裕。

吃饭的时候,粟裕就表扬女婿,生活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

这样愉悦的氛围,让陈小鲁找到了久违的家的感觉。

他和妻子粟惠宁彼此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常只要有机会,就会回到原来的胡同和院子,去陪伴父母。

张茜、罗伊、陈模、楚青(从左至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母楚青有一次要在家里招待老战友,由于来的人比较多,客厅的桌子根本坐不下来。

于是陈小鲁就向岳母提议,可以搞一搞自助餐。岳父笑着说,今天就看你当“主角”招待客人了。

家里的厨师,还有岳父身边的警卫员以及司机,都被陈小鲁召集了起来,把提前预备好的饭食和果蔬一道道端上来,忙乱中透着一种相聚时刻的欢乐。

1981年,随着陈小鲁做起了驻外武官的工作,他和妻子粟惠宁大多数时间,都奔波在国内和国外。

虽然工作忙碌,但陈小鲁仍旧没有忘记当年对妻子做出的承诺,那就是遍游各地。

还在野战部队的时候,由于夫妻双方都是军人,聚少离多,一年时间能有一个月的相聚时光就算不错了。

老年时期的陈小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工作的转变,夫妻两个先是有了时间在全国各地探访。相聚的时光里,加深了两个人的感情。

当陈小鲁担任驻外工作的时候,夫妻之间的情谊和情分,也延伸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1982年,彼时的陈小鲁和妻子正身处英国,因工作的缘故,他们不能回来给父亲粟裕过75岁的生日。

而对长辈的思念,都融化在了点滴的生活中。

和父亲陈毅一样,陈小鲁偶尔也会吟诗诵词,于是身处异国他乡,他和妻子对家里的思念,也都寄托在了诗句之中。

周恩来夫妇与陈毅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国外生涯,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而陈小鲁和粟惠宁,两个人的夫妻情谊,经过岁月的磨洗,也显得愈发光洁如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小鲁转业。

虽然已近知天命之年,但是他依旧像年轻人一样,怀着一份激情在大时代里选择了下海。

无论自己做什么,妻子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夫妻间的情分是携手共度的。

尤其是在她自己退休之后,闲暇的时光多了,夫妇两个可以更多地呆在一起。

老年时期的陈小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也渐渐老了,粟裕当年居住过的院子,成为了陈小鲁和粟惠宁的回忆场所。

院子里一切照旧,除了瓦楞上随风摇摆的小草,院子里的果树每到丰收时节,依旧会飘出果香。

膝下儿孙环绕,他们也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

不过很多时候,粟惠宁依旧会回想起四十多年前,母亲楚青第一次问她,是否愿意和他交往。

那个当年,和她二哥一起在家下棋的青年,到如今也是满头的银丝了。

彼此相识46年,彼此携手经历过43年的风风雨雨,陈小鲁和粟惠宁两个人,勾勒的是自己新的家庭,也延续和见证了老一辈们的情谊。

陈小鲁夫妇与孙辈在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传承有战争时代血与火的淬炼,也有特殊时期曲折的历程和心灵上的碰撞交汇。

但无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无论开启了怎样的人生征程,两家人或者说两代人的起点永远没有变。

当年井冈山上和华东解放区的战友情,续接到了北京的胡同小院,两代人之间浓浓的情缘,终于在岁月的长河里融汇成为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