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烟草烟雾是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它在许多部位可以引起癌症:口腔、食管(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肺、胃、结/直肠、肝、胰腺等[1]。其中肺癌、胃癌和食道癌,可是中国排名前列的癌症杀手[2]。

这些年来很多吸烟者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吸几支香烟、吸入的尼古丁比较少,就没什么关系[3]。英国开展的健康调查中,每天消费1-5支香烟的吸烟者比例稳步上升,从2009年的18.2%升到2014年的23.6%。在美国也有类似的趋势,每天消费<10支香烟的吸烟者比例,也从2005年的16%增加到2014年的27%[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抽烟少一点,就没有患癌风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近期,悉尼大学研究者在《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这项分析对22万余名45岁以上的参与者进行随访,发现吸烟与患各种癌症的风险上升有关,并且抽的越多,患癌的风险也越大[5]。

而且吸烟时长和吸烟量,还与因癌死亡风险直接挂钩不过在任何年龄戒烟,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所以还是那句话,戒烟永远不算晚

研究团队使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45 and Up Study队列研究数据,来进行本次与吸烟相关癌症风险的量化分析,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健康和生活方式研究,研究对象是1901-1964年出生的人群,入组者大约占该地同年龄段人口的11%,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

借助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者评估了参与者自我报告吸烟史,对随访期内癌症风险的影响,此外还考虑了饮酒、特定癌症患者家族史(如乳腺癌)等变量因素。在229028名年龄≥45岁的参与者中(7.5%为当前吸烟者,35.3%曾经吸烟,57.2%是从不吸烟者),共发生了18475例癌症和5382例癌症死亡。

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患整体癌症的风险增加(HR=1.42),包括肺癌(HR=17.66)、喉癌(HR=11.29)、头颈癌(HR=2.53)、食道癌(HR=3.84)、肝癌(HR=4.07)、 膀胱癌(HR=3.08)、胰腺癌(HR=2.68)和结直肠癌 (HR=1.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吸烟与各种癌症发生风险比的关系

各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随着吸烟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抽1-5支/天的肺癌风险为9.22倍,大于35支/天的肺癌风险为38.61倍,所以哪怕是轻度吸烟,都与肺癌风险显著相关,每天论包抽的话风险就更可怕了。

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者死于肺癌、肝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头颈癌、结肠直肠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以及原发部位不明的癌症的风险更高。对于各种类型癌症(除胆囊和肝外胆管),除了女性乳腺癌胃癌之外,当前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的死亡风险均随着每天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

下面这张图体现的信息,汇总起来就是一句话:每天哪怕多吸一根烟,发生癌症的风险都会增加百分之一,因癌症死亡的风险增加百分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的1.01和1.02,就是每天每一支烟与风险的关系汇总

对于当前吸烟者来说,80岁以前被诊断为任何癌症的累积终生风险为48.3%,从不吸烟者为41.1%,也就是说如果一直吸烟,不管吸多少烟患癌概率都比正常人高7.3%。特别注意的是,当前吸烟者80岁前确诊肺癌的绝对累积风险为14.0%(约1/7),位居各种癌症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癌绝对风险情况

如果及时戒烟,尤其是在45岁前戒烟,那么还能一定程度挽回吸烟导致的肺癌风险,其中25岁前戒烟的吸烟者,肺癌发生风险与从不吸烟者差异很小(HR=1.08),26-45岁戒烟者的风险会上升73%-289%,但跟45岁后戒烟者风险翻9倍(HR=9.27)相比还是轻的。

总结起来,这项澳大利亚研究再度提示了吸烟者患癌症的风险很大,即使“轻度”吸烟者也不例外,而戒烟尤其是尽早戒烟,可以降低患癌风险。如果读者朋友们当中还有人“涉烟未深”,赶紧早点戒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Working Group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Personal Habits and Indoor Combustions. Volume 100E A Review of Human Carcinogens.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100E; 2012.

[2] Chen Z, Peto R, Zhou M, et al. Contrasting male and female trends in tobacco-attributed mortalit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uccessive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Lancet. 2015;386(10002):1447-1456. doi:10.1016/S0140-6736(15)00340-2

[3] Hackshaw A, Morris JK, Boniface S, Tang JL, Milenković D. Low cigarett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meta-analysis of 141 cohort studies in 55 study report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BMJ. 2018 Apr 11;361: k1611]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BMJ. 2018 Nov 28;363: k5035]. BMJ. 2018;360: j5855. Published 2018 Jan 24. doi:10.1136/bmj.j5855

[4] Jamal A, Homa DM, O'Connor E, et al. Current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adults - United States, 2005-2014.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5;64(44):1233-1240. Published 2015 Nov 13. doi:10.15585/mmwr.mm6444a2

[5]Weber M F, Sarich P E A, Vaneckova P,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cancer death in relation to tobacco smoking in a population‐based Australian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 | 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