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了沉重与乏味,你认为对吗?即使偶尔轻松,稍纵即逝。在佛学文化中讲了四个字“人生酬业”,人生一世,不过酬偿业报而已。过去造的善业,现在有善报,造不恶业,得不善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中的因果丝毫不差,人生酬业用两个字代表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业障,在佛教经书中也常常看到,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讲:阎浮提众生,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业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阻碍事业、运气差、工作、婚姻家庭,等等。对修行者而言,障碍自己的积极性。有些人为了消除业障,平常都会做一些善事,工作之余,放生,做义工培养自己的慈心,这样有效吗?业障消除了,身上有4种表现,对照一下你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出离心生起

什么是出离心,有这个心并不是厌倦,而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向什么方向努力,业障消除,这种思维心就会自然而然的生出来。

由于贪心和执念逐渐减少,自己的心情也越来越愉悦,对于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常常能知足常乐,享受当下。这就是一种最强有力的表现。出离不是想死,而是更好地活着,这一点要明白。有一首诗句,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人生这场修行,就是要不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智慧会生起

破迷开悟、破邪显正,这是学佛人常常听到的训诫,每个人无量智慧本自具足,无外求。怎么样破迷呢,读经就可以吗?其实不然,抱着经书啃一辈子,如果内心放不下,就是个书呆子。还需自己发自内心下工夫才行。

同样是读经,有人成了书呆子,有人正应了那句古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们当然要做后者,三藏十二部经典,各种名词都能看懂,如果不克服自己的烦恼,还是不能入门。《坛经》云: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慈悲心生起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很多信众去寺院烧香拜佛,都是走走形式而已,合掌跪拜的时候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影响自己的心愿是否达成,心里想的全是名闻利养,磕再多头也没用,心中常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能心心相印。

就是因为有了执着,执着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慈悲心难生,天天嘴里念叨慈悲,却不懂慈悲的含义。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慈”能给予人快乐,“悲”能帮助人消除烦恼。都是为别人着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菩提心生起

什么是菩提心,这是大乘佛教的精髓。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想想你有这个希求心吗?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要发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回向偈都念过,其实有一句,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读一下,并没有发菩提心,当自己菩提心生起的时候,说明已经战胜了心魔。

业障消除了,身上会有以上这4种表现,对照一下,看看你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