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后,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引发外媒关注。包括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卫报》、《纽约时报》、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都跟踪报道了中国这项载人飞行任务的全过程。

《纽约时报》在其报道的引言中直接指出,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挑战了美国在太空探索的主导地位(...it challenges U.S. dominance of space explorati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惊叹于中国在短时期内取得的进步(China's space program has expanded rapidly in the past decade... )。

文章称,从去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到今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再到如今的航天员“入住”中国空间站,这一切中国仅用了约半年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NN报道截图:中国成功完成将宇航员送到新空间站的发射任务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太空专家乔蒂·霍纳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太空计划取得的进展,真是“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过去12个月里,中国已经走在了太空探索的前沿位置。

英国广播公司 (BBC)也发文肯定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此次发射以及随后的任务,再次展示了中国在太空领域不断增长的信心和能力。

The launch and subsequent mission are another demonstration of China's growing confidence and capability in the space doma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BC报道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报道截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自主建造”成了外媒报道
中国空间站时的关键词

在肯定中国的同时,各家外媒也不忘将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宫”与国际空间站进行比较。

《卫报》断称,在未来,“天宫”可能是唯一可运行的空间站。理由是,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预计将于2024年退役,尽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该空间站能在2028年后继续运行。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Canada, Europe and Japan – is due for retirement after 2024, although NASA has said it could remain functional beyond 2028. It sets up a scenario where Tiangong could be the only operational space stati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报》报道截图

至于中国为什么不是国际空间站的参与者,而是自主创新、独立发展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究其原因,有美国的“功劳”。

不少外媒17日不约而同地提到国际空间站一直将中国排除在外。BBC称,这让中国在十多年前开始进行自己的空间站计划。法新社说,中国的太空“雄心”部分由美国禁令引燃。

但与美国的做法截然相反,中国明确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敞开大门。

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进入空间站阶段,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使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据悉,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三位欧洲航天员,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学习中文,期待未来与中国同行顺利开展合作。

根据欧洲空间局与中国航天局2015年达成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持续互派航天员进行综合性训练,目标是从2022年起开始让欧洲的航天员登上中国空间站。

正如俄罗斯专家所说,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为国际航天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编辑:陈烨 胡雨濛

实习生:石雪妮

中国日报(ID:chinadailywx)综合美联社、BBC、CNN、卫报、纽约时报、CNBC、环球时报、央视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