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帝王家,时时刻刻都需要谨言慎行,普通人家说错话最多也是责罚。到帝王家,任何一句话都事关性命,不得不谨慎。然而有时候再谨慎也敌不过情感的变化,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起初很得武帝的心。

但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色衰爱弛,武帝又有了别的儿子。于是对刘据态度大不如前,嫌弃他不像自己,在几个奸臣的挑拨离间下竟逼死了刘据。康熙的次子胤礽与刘据比较相似,不同的是他比刘据幸运,至少还有父子情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子情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生于紫禁城坤宁宫,其母赫舍里皇后在生下他两个时辰后去世。赫舍里去世那一年才21岁,康熙与她年少成婚,感情非常好。爱赫舍里氏,自然也爱她拼死留下来的嫡子,起初康熙对这个儿子也是如珠如宝的疼着。亲自抚养,长到两岁就立他为皇太子,授胤礽外祖父赫舍里·噶布喇世袭罔替的一等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子五岁该另找住处,特意命人修葺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太子的东宫。太子要出阁读书,修缮文华殿,以便他出阁听讲。康熙要出门去辽东关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告祭,或是去视察吉林乌喇地方、明孝陵,都要带着胤礽在身边。

一则离远了离久了舍不得,二则让他多多学习,将来当好一个储君。就算不能带着,那也不忘问候留守宫中的爱子,有时胤礽忘记给父皇写信。他便十分焦急,太子得了小病,康熙便也寝食难安。康熙对每个儿女都很疼爱,但要说花心思最多的,还是胤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才能

请的都是最好的老师,又是康熙亲自教养,胤礽在政治才能上不可能太差。事实上在康熙的精心教养下,胤礽有着较高的政治才能,康熙亲征准噶尔期间都是他坐镇京师处理朝政。因为康熙的允许,胤礽可以结交江南士绅,可以与外国传教士往来。大清皇太子的言行举止,给江南士绅以及传教士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可见他的个人修养也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承矛盾

然而也是康熙多年的骄纵,胤礽养成了不可一世、乖戾暴躁的脾气,任意鞭挞诸王、众臣。康熙并非不知道,却有意包庇,始终认为自己的儿子没过错。是儿子身边的小人教唆教坏了太子,为维护太子,不惜罢斥重臣明珠。结果就是胤礽四周树敌众多,且清廷的制度本身也有问题,明朝诸王是食禄而不治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诸王却是“内襄政本、外领师干,皇子的权力大了容易与太子发生矛盾,也容易增长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种欲望在皇帝没有明显厌恶太子时,尚且能抑制,一旦皇帝表露出一点对太子的不喜便没法抑制了。恰好这种不喜很快到来,一个是胤礽本身脾气暴躁,另一个是太子的权力过大。

太子权力过大便会与皇帝的权力冲突,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哪怕康熙再喜欢这个儿子也忍受不了。而不管胤礽如何精通文韬武略,拥有不俗的治国才能,康熙对他的情感发生变化悲剧便不可避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以太子狂妄不改为由,再度废胤礽的皇太子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暴自弃

一朝废了太子,矛盾没了,此前的疼惜之情反而又生出来。并未杀了儿子,只是将他囚禁起来,康熙对这个儿子还是多有照顾的。在立胤禛为帝时,特意交代要他善待胤礽与皇长子,故而胤礽的囚禁生活待遇还很不错。

或许是胤礽并未威胁到自己,或许是康熙临终的遗言,雍正许胤礽丰其衣食以终余年。但胤礽自己似乎是有点自暴自弃,对外界的任何事都不再关心,终日过着之纸醉金迷的生活。为解闷一连娶了13个妻子,生下29个儿女,一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去世。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