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默躺平的人

最近“躺平”一词火了,连带着不少媒体对“躺平”大肆口诛笔伐。

我是挺疑惑的,“躺平”只是大家累了随口说说的词,上升到某种堕落的生活方式大可不必。而且这么说的一般也还都挺累的,只是过过嘴瘾罢了,真正践行“躺平”的人根本说都不会说,人家早就去做了。

举个例子,近10年深莞惠、上海、广佛肇都市圈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80万,成都、杭州、郑州、苏锡常都市圈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40万,可见全国人民里很多还是用脚投票,去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本来人口就密集,新来的这些大规模外来人口来到大城市,说他们是来躺平的恐怕不客观——中国这么多人,还是在努力奋斗的。

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群人口不断增长相反的是,一些资源枯竭、传统工业衰落、欠发达地区人口一直在收缩。2019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的说法。不过国内收缩型城市定义还存在差异,主要在收缩年限方面,我们这里把连续三年净流入人口为负值的城市视为“收缩城市”,到2017年全国就有58个收缩城市。

有趣的是,流动人口在收缩城市的居留意愿还挺高。有研究对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黑龙江绥化、山东日照、安徽宿州、山东东营、内蒙古通辽、宁夏中卫、辽宁盘锦、黑龙江佳木斯、山东聊城和内蒙古乌海市,这十个里就有四个(黑龙江绥化、安徽宿州、宁夏中卫和黑龙江佳木斯)是收缩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是个例。还有研究发现,收缩城市中具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比例为43.55%,非收缩城市中具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比例为35.57%,收缩城市的定居意愿流动人口竟然比非收缩城市高约8个百分点。

相比起去那些机会多的大城市群,去收缩城市的流动人口大概相对更加“躺平”,而且他们好像还挺乐在其中,定居意愿挺高的。总有人在逆“潮流”而动,选择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方式,也不声张,这看上去和“躺平”也无异了。

当然,在收缩城市生活,未必是真就绝对躺平了,也会有生活压力,只不过没有大城市那么大,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拼命,自然可以算作相对的“躺平”。而且在收缩城市的流动人口定居意愿不低,也说明人家想明白了。

理性的选择

那么这些想在收缩城市定居的流动人口,到底想明白什么了呢?

应该和钱关系不大,毕竟收缩城市流动人口家庭月均收入为5934元每月,而非收缩城市流动人口家庭月均收入为7556元每月,可见在收缩城市躺平赚的确实不如在那些人口流入地区多。甚至收缩城市的房租负担都比非收缩城市高一点,收缩城市、非收缩城市的家庭房租收入比平均值分别为14.91%和14.67%。

这说明收缩城市对部分流动人口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吸引力。

当然,必须明确的是,收缩城市对流动人口本就没太多吸引力,不然也不会收缩了。但收缩城市对其周边乡村的人还是有吸引力的——怎么收缩,它也算个城市。这些周边乡村的人,因为自身条件所限,难以去更远的大城市谋生,所以定居在附近的收缩城市愿望就较为强烈。

尤其是在收缩城市有亲属的周边乡村的人,亲戚之间在收缩城市抱团发展也是一条出路。

另外收缩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较高,更愿意在收缩城市定居。女性愿意从乡村到城市,而且考虑到后代的学业问题,就更愿意进城定居,哪怕是收缩城市也行。至于农村教育落后、家长更愿意进县城让孩子受教育的问题,我们之前在《农村孩子绝望的军备竞赛》里提到过了。

收缩城市还有个优势,那就是收缩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较低,这对于渴望定居的人是好消息。很多人还是想买房定居的,如果大城市的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那退而求其次,在收缩城市买房也可以是一个选择——这也是为什么鹤岗买房一度成为网上的热点,尽管鹤岗并不适合很多人居住,但有一部分定居人口能在鹤岗买房定居,那也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收缩城市的房租负担都比非收缩城市高一点,但房价收入比较低,而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偏高的,这就说明收缩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房租负担才是接近世界正常情况的,反倒是大城市的房价较为反常。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国内经济增速还很快,而大城市房价是全国最有钱的那批人抬起来的,代表的是在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赚到钱的那批人。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水平可能会和如今的收缩城市靠拢,而房价很高的将会是那些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城市群。

有些人想通了,恰巧又能在收缩城市找得到工作,买得起房子,就选择在收缩城市定居了。

转变思路,豁然开朗

我们昨天在《北雄安,南深圳》里提到了,国内这么多地方,走的路线是不同的,以后大家发展会有更多的选择。

其实现在选择也不少,中国这么大,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如果觉得国外更好,那在国外发展也很好,都是全球化时代了,具有世界眼光,在全世界寻找自己的理想家乡也是件好事。

另外躺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比之前压力稍小一点之外,还是得想想办法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条件,顶多是比以前更悠闲而已,少一些无用的努力,多一点时间用来看路,考虑未来发展方向不好吗?

更何况哪怕躺平,人也是要消费的。中国正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地位被提高了,而正是产能过剩的时候,人们不那么逼自己努力,有了闲暇时间多用来消费,这对产能过剩的国内经济不是一件好事吗?

更何况,舍弃掉不必要的努力,更多回归内心、回归家庭,也有时间生孩子,这对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读者朋友都有了一定的理财意识,很是自觉,知道躺平情况下也要想办法维持生计,这样积极有序地躺平,是对大家更好的生活方式。

毕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肥胖率增长了,而且工作时间长,也会挤占劳动者休闲时间,让劳动者缺少放松、娱乐和社交,心理上也会有疲惫的感觉。过度劳动,对大家的身心健康,都不大好。

收缩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也能给我们更多启示。

收缩城市显然不是一味收缩的,而是动态收缩,还能吸引一部分人的。这样的城市收缩过程很自然,是人民群众用脚投票出来的,不需要太多干预。

政府与其强行扭转收缩过程,大搞无用投资,浪费大量钱财(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独山县欠下百亿负债修建“水司楼”,这哪怕躺平也都比瞎折腾好),不如因地制宜,想想如何服务好愿意来的流动人口。而且人口流失,当地人均资源上升了,也未必是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国内也不应该“唯GDP论”了,而是更应该注意做好服务型政府,尤其是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大家无论生活在哪里都能找到幸福。

这就需要转变思路,以往用GDP来选拔、考核官员的思路不能继续了。但GDP是个明确的指标,以后用什么新指标(或是符合指标)来考核官员,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是我在阅读完陆铭《大国大城》后的思考。陆铭老师在书中提出用“人均GDP”来替代GDP来考核,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是天真了些——真要用这个单一指标,信不信会出现驱赶辖区内低收入人口的事情发生?

真是令人伤脑筋呢。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1]董昕,张朝辉,周卫华.为什么收缩城市的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更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3):43-51.

李韵秋, 张顺. “职场紧箍咒”——超时劳动对受雇者健康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 人口与经济, 2020.

发改委首提“收缩型城市”,哪些城市在收缩?|界面新闻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028213.html

王欣, 杨婧. 劳动时间长度与健康的关系——基于肥胖视角[J]. 人口与经济, 2020(1).

2021中国人口大迁移报告 https://www.yicai.com/news/101077169.html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