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壮大自己的实力,各政治集团打响了一场又一场的人才争夺战,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曹操写《短歌行》又写《求贤令》,不过“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格局让人才们就像水一样丝滑,倏忽之间就从东流到了西,这里要说的就是田豫从刘备那里“滑”到曹操那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志·魏书·田豫传》里关于田豫和刘备的描述不多,也就一句话: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不过虽一句话,却能得出不少信息,首先田豫生于171年,刘备投奔公孙瓒于188年后不久,也就是说田豫投奔刘备时,年仅17岁。

尽管才17岁,可刘备却“甚奇之”,至于如何“奇之”却没有详细的记载,这说明一点:田豫并没有受到重用。很多人说,194年刘备成为豫州刺史,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由请辞的时候,刘备不还“涕泣与别”吗?但要知道“受到重视”和“受到重用”的概念不一样,何况前头刘备对待要杀自己的刺客都万分礼遇,哭一哭真没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田豫确实走得很奇怪,毕竟当时刘备的声望已经很高,虽然田豫口上说是为了母亲,但他重新投入职场时,却也没有去找刘备,而是找了公孙瓒,重点是尽管没有明说田豫是何时去找的公孙瓒,但公孙瓒从195年开始打仗就很不顺手了,后来甚至连仗都很少打。

所以田豫在公孙瓒手下任职时,总算当了县令,但却依然没有什么存在感,要不是他聪明且口才好,在王门叛投袁绍,领着一万人来进攻的时候,能大义凛然对他说“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使王门羞愧而走,否则田豫之于公孙瓒又是一笔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田豫的人生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开始时是尖尖的小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丰满、却厚重,公孙瓒遭遇接连失败、众将疏离,当了缩头乌龟3年后,总算是被袁绍逼得自焚了,于是田豫等人又成了无主散兵,这时候鲜于辅被推了上来,要为众人选一根大腿抱,面对四周的雄狮们,他茫然失措。

田豫非常有意思,他劝说鲜于辅:“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曹操在当时实力确实强劲,不过很多人也不差,实在不知道田豫为啥这么自信,而且同一时期刘备也在曹操手下,当然两年后他就作为衣带诏谋反集团的一员,跟曹操对着干了,田豫却再也没有离开过,并且一路高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豫先是在曹操手下当参议军事的属官,后来迁升为弋阳太守,公元218年曹操边塞硝烟再起,乌桓又开始在背地里搞小动作,曹操于是让曹彰北征,田豫被任命为相一同前往,曹彰被乌桓的埋伏弄得六神无主,田豫却根据地形造出圆形战阵,严防死守之下乌桓只能撤退,田豫乘胜追击,连前来支援的鲜卑军队也被打得稀里哗啦。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上位,鲜卑更为嚣张,数十个部落有联合侵扰边塞的行为,因为田豫有经验,所以被任命为持节前往征讨,田豫凭借挑拨离间、诱敌深入、擒贼擒王等等一系列方法,将这些鲜卑人制得服服帖帖,要不是王雄等人嫉妒和忌惮他,诋毁诽谤他,导致朝廷将其调走,田豫原本能使鲜卑数十上百年不敢再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他又杀了周贺、一眼识破孙权意图,一段话挽救合肥新城,历经至少9战,创造了挈瓶之智、鼓噪而起、钟鸣漏尽、杀鸡炊黍等成语,威震边疆、曹魏,不过曹操、曹丕,司马懿也是对他颇有敬重,他多次请辞,司马懿都不允许,后来终于允许了,还是拜他为太中大夫,领取九卿的俸禄。

这里要说一下,古代的退休金可是国君或者说朝廷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的,看不顺眼的一般都很少,田豫退休了还拿九卿的俸禄,其地位可想而知,而且他死的时候82岁,妥妥的高寿,熬走了曹操,熬走了曹丕、熬走了曹叡、熬走了曹芳,甚至熬走了司马懿,没错,司马懿死于251年,田豫逝世于252年,不可不谓一代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奇的当然还在于一个人能在乱世中活得这么精彩,且又这么冷静、理智、健康而无惨痛往事,所以很多人也不必鄙夷他弃刘备投靠曹操,认为是“小人行径”,这只是当时良禽择佳木栖的平常表现,也不必为他惋惜可能错过了在刘备手下大放异彩的机会,毕竟陶渊明都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