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黔东南州共计6个项目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我州新入选代表性项目3个:苗族古瓢舞,嘎百福,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扩展项目3个:思州石砚作技艺,(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来一起看看吧!

苗族古瓢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舞蹈也叫做“给哈舞”,古瓢之家乡:送陇村。“给哈舞”是苗族同胞们一种古老的渔猎生活真实遗留下来的舞蹈形式,有古瓢琴伴唱,当地苗族同胞逢年过节和劳作之余都要盛装起舞。舞步为一步一顿,两手插于腰内侧,随舞步上下摆动。舞场以拉古瓢琴者为中心,女性围于内圈,男性围于外圈,边歌边舞。舞步单一而舒缓,配以女性盛装,显得古朴、典雅而大方。

古瓢琴是苗族的一种传统舞蹈乐器,在丹寨县的雅灰乡送陇村、南皋等地区的苗族村寨,尤其是送陇村,传承与保留较为完整,从七八岁的小孩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几乎都会跳这种舞。

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里酸汤鱼是凯里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贵州“黔家特色菜”,该菜品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酸汤、鱼、葱等。其鱼多选用当地出产的稻花鲤或鲶鱼、草鱼,酸汤最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作料熬煮而成。

苗族曲艺嘎百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百福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民间说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苗族口碑古籍之一。 它是以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为题材,通过民间艺人叙事言情的说教表演,寓教于乐的传统说唱活动,晓喻人们遵循事理,调解民间纠纷,聚众“仪榔”,阐述“榔规”等。

主要流传剑河、台江、雷山、施秉、凯里、镇远、黄平、麻江、丹寨、榕江等十多个县市,二万多平方公里的苗族地区,为一百多万苗族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其中,流传最为普遍的是剑河、台江、雷山、凯里一带的苗族村寨。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主要分布在麻江县宣威镇附近的各个大小苗族村寨。是苗族一种治疗筋骨折伤、跌打损伤的药材,为外敷膏药。一百多年来、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各民族同胞的健康作出了不菲的贡献,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赞誉。

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龙嘘花”是台江县苗族民众的传统习俗。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来文化与当地苗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在台江苗族地区得到了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现在各族文化和谐共处的典范。

舞 龙者由青壮年人组成,他们赤膊裸身,在嘘花的火光之中来回翻腾,整个场面惊险、刺激,被誉为“勇敢者的游戏”。舞龙嘘花之夜,舞者赤着胳膊,不怕火花烫伤;嘘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追逐的劳累和艰险;观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花筒四射,紧追围观;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舞、可嘘、可观,场面精彩火爆,体现了苗疆儿女龙腾虎跃的勇敢和智慧。

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查看全名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凯里市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新兴城市,被誉为“苗侗明珠”。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苗侗医药养生之乡”“中国酸汤美食之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强县”等称号。入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2020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凯里素有“芦笙故乡”“东方斗牛之乡”美称,有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有如同天籁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有异彩纷呈的挑花、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有奔放悠扬的芦笙盛会,有精彩绝伦的斗牛大赛,推出了“凯里十八菜”特色餐饮。被赞誉为“露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全球最友善的旅游目的地”。

凯里有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浑然交融的清水江、巴拉河,有“天造山水”美誉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下司古镇,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清水江风雨桥,有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典范的云谷田园,有“一园阅尽黔东南”的苗侗风情园,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自然”世界十大旅游景区和“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是黔东南的旅游集散中心。

来源:黔东南微报

凯里消息

声明:消息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通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赞 是一种肯定 | 分享是一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