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百姓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然,这个“百步”只是一种虚拟的说法,并不是限定只能走100步。

不少老人都喜欢饭后结伴出门溜达,岂止百步走,经常一走就是1~2个小时,或是走个五、六千步才肯休息的人都有,觉得这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法。

最近小超(化名)的奶奶常打电话向他“投诉”说,老头(小超的爷爷)看了一档养生节目,说饭后散步对身体影响不好,现在吃完饭都不愿意陪她去散步

奶奶便搬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希望小超帮她说服爷爷。小超上网查了些资料,告诉奶奶“你们说的都不对”,结果被奶奶移出了群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的散步方法,讲究这5点

饭后适当散散步,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与朋友、老伴一起边走边聊,还能放松心情,所以不少老年人把它视为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过,饭后散步也是有讲究的。

时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叶正茂副主任建议,饭后并不适合马上行走,应在用膳后休息半小时为宜

这是由于饭后马上散步,胃部正处于充盈的状态,需要足够的血液帮助分泌消化酶与食物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而此时散步,无异于把血液分散,不利于肠胃对食物进行分解。

而且晚上7~9时散步是比较适合的时间点,太晚了氧气会变稀薄,太早了街上人多空气污浊。

速度

饭后散步要掌握好速度,虽然已经休息了一段时间,但仍不能走得太急,以一分钟90步,即一秒走1~2步为佳,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走路过快过久,大量血液被分配到运动系统,不仅影响消化,长期如此,还可引发胃部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晚餐后会表现出血压下降,走得太急,还会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姿势

散步时,并不是拖拖拉拉的走,弯腰驼背,穿不适宜的鞋子,这些错误的锻炼方式都会造成四肢关节磨损,给本就不灵便的腿脚带来负担。

走路时,保持上身挺直避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最好足跟先着地

风向

尤其在夏天,即使不是快速走动,也会产生微汗。一边出汗一边吹风,很容易受凉引起感冒、咳嗽等。因此散步时,最好选择逆风散步,顺风返回。如果室外风比较大,那就逆风开始散步,然后顺风返回。

环境

由于居住环境受限,也有老年人选择在马路边散步,但马路上会受机动车尾气的影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浓度都较高。长期吸入这些有害气体,可以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饭后散步好处不少,但并非人人都合适

饭后散步非常适合由于高血糖、肥胖、胃酸过多、久坐等问题困扰的人群,通过散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消除疲劳、让心情保持放松,并使头脑清醒。

但饭后散步也并非人人适合,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糖尿病、贫血、胃下垂、冠心病患者,则并不适合“饭后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性胃炎:

对于慢性病患者,比如患有胃轻瘫、消化溃疡性胃炎的病人,由于胃肠蠕动受到障碍,食物在胃里的积蓄时间比较长,排空比较慢,行走的时候会引起食物的震动,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对于患者这些患者而言,应先集中血液让胃部把食物充分消化,再考虑进行其他动作。

糖尿病:

饭后运动本该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的运动,但由于进食后食物到胃里面,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时如果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减少,会影响血糖升高。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必须在饭后半小时才可以选择步行。

贫血

对于贫血者而言,体内血液供给本就较健康人群更弱,再加上饭后大量血液都供给胃部了,若此时散步非常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对于贫血人群,更加建议早起散步。

胃下垂

胃下垂患者在进食后,会出现饱腹感和沉重感,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饱餐、运动或久站后加重。因此,饭后立刻运动会增加胃部震动,加重肠胃负担。

对于此类人,晚饭后应保持平躺10~0分钟,尽量避免过多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冠心病:

饭后心脏必须加快心跳以排出更多的血液提供给胃,帮助消化,这时冠状动脉会因此而反射性地收缩自己,减少了对心脏的血液供应。

进食后立刻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最好餐后1小时再散步,每次半小时,注意步速不要过快。

科学的“百步走”,确实可以帮助锻炼体魄,但是没有顾忌的“乱走”,不仅不会帮助延长性命,反而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反馈,那个时候,别说“九十九”了,很可能“六十九”就是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