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陈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还要设立一个巩固扶贫攻坚的成果的过渡期,原有的扶贫方式在过渡期内还会继续实施,包括扶贫单位的责任、扶贫的帮扶政策,以及监管的制度安排,整体的扶贫力度保持不变。过渡期之后,扶贫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一些相对贫困地区需要建立新的发展援助制度,重点应在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完善以及要素资源流动等方面着力。脱贫地区以后可能不叫贫困地区,而是作为欠发达地区来进行扶持。但我认为欠发达地区概念涉及范围太广,可能导致以后对脱贫地区的扶持不够准确,相比之下,叫做脱贫地区可能更有针对性。因为按照发达的程度,我们通常把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而脱贫后贫困地区的发达程度还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近70%百强县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
李克强总理于2021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过去的脱贫攻坚转向现在的乡村振兴,既是一个转型,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同时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乡村大都包含在县里,县域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突出解决好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县域经济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国1800多个县,类型很多、差异很大,不能以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在所有地区推行。中国发达县域与不发达县域的经济总量差距能达到上百倍,有些发达县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一些省会城市,如昆山市(江苏省县级市)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4276.76亿元,西宁市(青海省会)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372.98亿元,甘肃省会兰州市也不足3000亿。中国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地方主要是沿海地区,近70%的百强县都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的县域。所以,发展县域经济要区分类型和发展阶段。对于地处大都市区或城市群周边的县域,可以适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的同时又反哺农业,带动乡村振兴;对于粮食主产区特别是有耕地红线保护的地方,主要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和适当发展一些特色加工业,促进乡村振兴;而对于那些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重点是保护好生态,保护好绿水青山,审慎探索生态价值的实现形式;还有一些地处我国陆地边境地区的县,主要是守护好边境安全,同时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以边民互市为主要形式的边贸。从产业上来看,县城实际上是一个小城镇,适合发展一些特色制造和服务业,如加工组装业、互联网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总体上来看,县域产业发展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
农村整体消费层级略低
据统计,2021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9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9元。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3.23倍降到2021年一季度的2.43倍,说明农村总体收入偏低,但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另一方面,城乡消费支出差距小于收入差距,说明城市虽然收入比较高,但人均消费支出相对稳定。我们说的收入主要是指现金收入,但其实农村地区的收入和支出结构跟城市不同。农民通过种粮种菜可以节省食物支出,农民有宅基地和自己的住宅,所以住房消费支出也基本没有,而对于城市居民,吃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不小。与城市相比,农村整体消费层级略低,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挖掘出来,比如说家电消费、休闲旅游类消费和运动健康类消费。所以展望未来,随着收入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县域居民应该会增加健康、旅游方面的支出,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性政策,如前些年的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挖掘县域经济的消费潜力。
土地流转政策总体上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曾经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实行土地流转政策看似减少了农民种田、种地这部分收入,但实际上应该增加了农民总收入;由于各个地方的政策不一样,收入增加的多少也不一样。土地流转有很多种方式,如果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随着土地收入增加,农民获得的收益也会相应的增加。还有一些是土地流转后给一个固定的额度,比如说一亩地每年给800到1500元的补偿或租金,将来也许还会多一点。有些地方的土地本来就比较贫瘠,本身就产不了多少粮食或经济作物,流转了以后反倒增加了不少收入,多数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土地流转的大户或者是集中在某些地区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利益,如果农民收入减少,那么农民是不会愿意流转的。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民外出打工; 疫情之下农民工就业压力现在正在迅速缓解,因为现在中国经济恢复得比较好。农民工的就业困难不仅仅是受疫情的影响,还受职业技能的影响。要重视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工掌握多种手艺,不都是去干体力活,还要让农民逐步成为熟练工。新一代农民工都比较年轻,有一些知识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应该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力度,拓宽职业选择。部分农民继续在土地上劳动,比如农业工人,这也会增加农民部分收入。现在的制度设计已充分考虑农民工失业的风险,主要由低保制度为低收入人群兜底,农民没有地种就没有生活来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农产品滞销非正常现象
中国产地市场大多采用现货对手交易,几乎每一年都有农产品滞销,收购价远低于成本的情况发生,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农产品滞销是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例如柑橘等水果,可能某一年是大年,产量高,但是销售渠道没有完全打通,可能会造成滞销。由于产品不好保存,在卖出的时候可能价格还会低一些。现在要破解这个问题,肯定是要定义新的互联网+的模式,采用移动网购、直播带货等新形式,关键是要让大家能够了解农产品,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只要能够上网触网,农产品滞销问题就会得到很好解决。农产品从地里到消费者餐桌,运输距离比较远,特别是农产品相对分散,不像工业品一样相对集中在一个生产地,再加上农产品重量大且不易保存,运费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不小。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有一个比较高效的物流组织,比如有一些农产品在地里就可以直接进行快递,另外一些农产品需要集中起来运输效率更高。还可以改善一些农村地区的运输条件,改善运输道路,使物流企业将来深入到农村中,深入到农村的家家户户。
贷款购买奢侈品可能带来严重问题
由于农民的品牌意识在增长,消费者也选择有品牌、价格又很低的产品,因此仿造产品在农村是有市场的。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说,必须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此外,农村地区也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防止侵犯知识产权现象在农村蔓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人坐在家里就能够买到大品牌,甚至是奢侈品。但如果是出于虚荣心而贷款购买奢侈品,我觉得还是不鼓励为好,因为奢侈品本身就意味着价格要远远高于其性能。如果消费者没有还款能力,未来会给他个人及家庭会造成严重问题。
县域应多布局5分钟内到达的便利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4月2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 ,“完善对县域商业设施建设的用地、金融等政策支持。”促进农村消费确实需要商业设施建设。各个县的商业设施建设都要全面研究和科学布局。要考虑到整个县域的消费能力,也考虑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商业设施合理、高效,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型商业设施建的过多或过少都有问题。如果商业设施过多,将来肯定会导致低效利用,或者经营困难,甚至破产。而有些县只有一个大型超市,那么将来会造成垄断,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县域在商业设施上还要注意大中小合理的布局。商业设施不要都集中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上,连锁超市也不能过多,相对来讲,应该更多布局行人、居民5分钟内就能够到达的便利店。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关注网易研究局官方视频号,看书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经济学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