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寿险改革已行至中局,中国平安还是投资人“时间的玫瑰”吗?奥一记者解析平安发布的前四个月寿险数据发现,平安4月单月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整体环比、同比增速都在放缓,1-4月的总保费收入增速更在行业头部企业中垫底。 这只是阵痛吗?

4月寿险新单保费增速环比放缓

奥一记者对比发现,2021年4月平安保险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整体环比、同比增速都在放缓。续期业务保费虽在增加,但是新业务保费收入在下滑。

2021年4月,平安保险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373.78亿元,新业务保费收入为87.37亿元,续期业务保费收入为286.41亿元。相比较上个月,总保费环比增长为-5.3%,新业务保费增量环比为-20%。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保费同比增长了-5.2%,新业务保费同比增量为-28%。续期业务保费,环比增长了-0.13%,同比增长了4.7%。

从占比来看,4月保费个人业务同比下降了2.46%,环比下降了2.18%;团体业务则下降得更多,同比大降42.13%,环比下降了45.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平安2021年3月、4月以及2020年4月寿险及健康险保费收入情况

回看第一季度的业绩,新单业务增长较为健康,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增长 15.4%,营运利润同比稳定增长 4.2%。

但是截至到4月,与几家a股上市险企比较可发现,平安成了唯一一家保费收入增速为负值的企业。2021年前4月,同行业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总保费分别同比增加了4.59%、1.92%、6.21%和7.4%,平安虽然以3025.9亿元的总保费收入稳居同业第一,但是增速却为-5.79%。

平安寿险的转身

寿险业务和健康险业务一直是平安价值与利润的核心主力,从平安2020年报可以看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收入占据平安总营收的近六成。

一直以来,国内保险销售主要依靠传统保险代理人,而寿险产品作为 “隐性需求”,需要保险代理人去挖掘、引导用户进行销售,所以代理人对险企经营的影响很大。翻看平安往年的经营数据不难发现,在2014-2018年,平安的代理人数量高速增长拉动个险新单增长,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渠道NBV占比在90%以上。

随着代理人高速增长的红利期过去,当前代理人获客已经进入存量阶段;加之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人身险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2019年末,平安代理人规模为117万,较年初下降17.7%。整个行业代理人规模的边际效应在下降。

“当前的消费群体、消费理念以及产品理念和服务模式都已发生了巨变。因此面对未来的变革,中国平安要走到前面,进行全面升级,迭代发展。”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2020年的业绩会上阐释平安寿险改革的原因。

作为行业领头大哥,2019年11月,平安寿险正式启动改革。此次改革包括在产品、渠道、数据化经营三个方向开启转型,规划了15个改革项目,涉及到了平安寿险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乃至最核心的基本法层面。

彼时,平安首席保险官陆敏谈到,平安要构建“寿险+健康+医疗+养老”的服务生态圈,即以保险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协同保险主业,探索新增长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平安官网截图

在产品改革方面,平安重新聚焦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代理人的销售能力、不同客户的需求展开。同时,代理人管理模式也进行了革新,在有质量的人力发展策略指导下,截至2020年底,平安寿险的月均代理人数量从2019年的120万人减至105万人,下降12.5%。

“接下来的三年中国平安求质不求量,会在保持100万代理人队伍的基础上,打造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三高”代理人。”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谈到。

但无论是产品还是渠道,科技赋能的数字化转型才是平安寿险改革的底层逻辑。从平安“数字寿险”的改革来看,前台要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主顾开拓,中台要成为“数字大脑”,在大数据底层打造画像图谱体系,建立全域因子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渠道,平安的营销、 服务、风控、经营全部可以纳入其中。

在2021 年第一季度开始,平安宣布寿险改革工程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对于今2021年保险新业务价值的预期,陈心颖表示会有一个正增长,“但是对于整个改革效果,要等到2022年才可以见效。”

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安的体量较大,同时现在寿险行业更饱和,所以3-4年完成转型都是比较乐观的,但最差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了。

寿险市场:蓝海还是红海?

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龙头,平安的寿险改革无疑备受行业关注。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保险行业,随着保险收入规模的迅速增长,保险市场也得到不断发展。从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寿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从2011年的86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39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93%。特别是2013年至2017年这个时段,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9.37%(同期GDP同比增速为8.57%)。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人身险(包括寿险、健康险与意外伤害险)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sigma的数据, 2019年中国的人均保险费额为320.92美元/人,而美国、日本的人身险人均保险费额分别为1889.96美元/人和2705.18美元/人,远超中国。但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寿险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际上,早在去年1月,由银保监会牵头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社会领域商业保险发展》就指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为参保人积累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但是面对着蓝海市场,平安健康险董事长朱友刚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下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健康险业务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在做,所有的头部互联网平台也都能销售,同时近一年多来还有介于医保和传统商保之间的普惠型惠民保类业务横空出世。”

除却市场因素以外,寿险发展模式的改变成了关键。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在当前保险公司尚难以控制医疗风险且监管仍对产品定价有一定监管影响的背景下,产品真正的差异化难以实现,因此与产品相关的指标为弱敏感因素。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最终决定“价值投入比”的关键因素是代理人活动率、人均件数和人均非销售收入。

而低产能、低收入、低留存是目前国内寿险代理人的痛点。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是人们对于保险公司专属代理人营销模式的形象描述。在保险公司基本法框架下,保险代理人通过“发展下线”,往往可以获得更多利益,随着招募规模的扩大,以及团队成员也开始进行招募,金字塔渐渐成型,随着层级的增加以及底层人数的不断做大,处于金字塔上层的人能获得的利益将越来越多,而下层人员则大进大出。打破传统成了推动寿险改革的必经之路,发展独立代理人的模式则成为必然。

近年来,保险行业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平安作为头部公司,显然是更快触碰到了传统模式的天花板,从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都期待平安能带来什么样的行业示范?

短期股价低迷 长期价值如何?

即便坐拥1.3万亿的市值,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是其股价变化却一直被投资者诟病。

有投资者表示,从今天平安70.90元的收盘价来看,大致与四年前2017年年底的股价相近,“相当于四年来颗粒无收”。特别是今年以来,平安的股价整体呈下行趋势,相较于1月4日83.78元的收盘价,目前股价跌幅在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平安2021年以来的股价走势

平安的股价,为何近年来一直呈现出低迷的状态?这显然和市场预期相关。

随着监管收紧,加之平安改革带来的代理人规模下滑,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成效等原因,二级市场给出了相应的反应。按目前股价计算,中国平安PEV(市值和内涵价值之比)1倍出头。

在对中国平安一季度的业绩报分析中,华金证券指出,核心寿险基本面恢复疲弱,新单萎靡反映出后疫情时代行业负债端修复动力不足,本质在供给和需求匹配差异。在代理人持续下滑下,公司仍坚定探索长期经营之道。

对于二季度的预判,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寿险方面,短期由于代理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缺口较大,判断 2 季度 NBV (新业务价值)增长面临压力,下半年随着销售队伍的修复及基数降低,NBV 同比增速将较 2 季度环比改善。

但是与此同时,也有投资者看好中国平安的长期发展,认为利好利空都是周期性表现,平安改革的成功与否才是影响企业价值的最重要因素。

就像但斌在《时间的玫瑰》中指出,“伟大的企业值得长期投资,他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而你短期只可能输掉时间,赢得的是长期丰厚的回报”。中国平安会是“时间的玫瑰”吗?

奥一新闻记者 麦妙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