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等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办。为宣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特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情况。

走进武夷山,探寻华东屋脊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地处我国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结合部,其主峰黄岗山是中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被称为“华东屋脊”,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动植物种类繁多,古老孑遗珍稀种类众多,有生物“避难所”之称。已记录到高等植物2799种,其中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5种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武夷山还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昆虫的世界”。已记录到各类动物7400余种,其中哺乳纲79种、鸟纲302种、爬行纲80种、两栖纲35种、鱼纲62种、昆虫纲6849种,黑麂、黄腹角雉等9种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数据引自《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行: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领鸺鹠

第二行:大鲵、鹅掌楸、尖吻蝮

第三行:戴褐臂金龟、杂色竹荪、藏酋猴

生态环境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划定并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武夷山优先区是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2011年以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项目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积极开展武夷山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已建成1个9.6公顷森林大样地,17个主要植被类型辅助样地,100多处动物观测样线(点)以及森林气象、水文、土壤观测和研究设施,配备百余台(套)红外相机、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土壤微环境监测系统等观测仪器和装置,初步形成了以武夷山市为中心,辐射武夷山优先区的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网络,为国家与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与重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南京所将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全方位合作,全面启动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携手开启新的武夷山秘境探寻之旅,寻找“华东屋脊”的美丽精灵,守护武夷山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