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融媒

光明这些元素被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

5月15日上午

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市民中心开幕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

500余名市人大代表将围绕

市政府工作报告等进行讨论审议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等与光明息息相关的元素被频频提及外,光明行政区设立、虹桥公园、光明“三无”信访经验、大科学装置群、综合粒子设施、深圳湾实验室、光明中心区、光明小镇、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光明能源生态园等也被写进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赶超奔跑的光明,已经从特区边缘,逐渐走向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

正如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王伟中15日下午参加光明代表团审议时所说,近年来,光明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光明科学城建设热火朝天,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城市治理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委对光明工作充分肯定,对光明发展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关键词光明科学

▲朝阳照耀下的光明科学城(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阳照耀下的光明科学城(资料图片)

市政府工作报告三次提到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次提到光明科学城。

从作出部署到呱呱落地,从市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光明科学城的地位不断升级。2018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光明区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群的重大部署,聚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同年9月19日,光明行政区揭牌成立,被市委市政府赋予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荣使命;2020年4月1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光明科学城发展目标分“三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此次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光明科学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地位。

去年以来,光明区滚动推进“9+9+2+2”共22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并着力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推动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接下来,光明区将聚焦搭建具有光明特色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依托大装置、大设施、大平台,汇聚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科学、城市、产业、生态”四位一体、集中度显示度更趋显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关键词光明虹桥公园

▲虹桥公园(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虹桥公园(资料图片)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时提到,深圳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辉煌新时代灯光夜景、前海石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香蜜公园、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光明虹桥公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一出道就是人气王。今年春节,虹桥首次完整亮相,壮美“红飘带”惊艳众人,该公园仅在今年大年初一、初二两天,创纪录每天吸引八万多名游客入园参观,赢得如潮好评。

虹桥公园占地403万平方米,全长4公里的“虹桥”西起新城公园,东接大顶岭绿道,醒目的“中国红”缠绕在青山绿水间。在这条“红飘带”上,人们既可以与山林亲密接触,观赏沿途丰富多样的美景,将来还可以走下桥,轻松进入到公园的创意运动、都市休闲、生态科研区域。

顺着虹桥走,连绵青山中的大顶岭上还有三个核心节点——“三桥”。包括浮桥、探桥和悬桥,三桥的立意源于对人与自然如何共融共生的思考,造型优美,别具一格,建成后也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关键词光明“三无”信访经验

▲光明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资料图片)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时还提到,深圳法治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建成全国首个民法公园,推广光明“三无”信访经验,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光明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大开发大建设矛盾问题多、人口结构严重倒挂。2019年以来,光明区坚持“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突出“纠纷化解、公共法律、社会心理、投诉建议、帮扶救助”五项服务,营造“诉求疏导更加顺畅、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平安幸福更加凸显”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国家信访局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自2019年1月在公明社区试点、3月全区铺开以来,光明群众诉求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矛盾纠纷化解率全市第一,全区信访量大幅下降,被评为2019年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此外,全区社会治安安全感提升全市第一,人民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

关键词综合粒子设施

▲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效果图(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效果图(资料图片)

报告在部署2021年工作安排时提到,要重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推动综合粒子设施、鹏城云脑Ⅲ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2020年8月18日,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开工建设,自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到开工建设仅用138天,相当于项目常规推进时限的60%,跑出了新的“深圳速度”。开工的首栋建筑为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用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是综合粒子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科研人才提供研究工作室、学术交流等空间保障。

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光明科学城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需求规划布局的标志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项目选址于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区,是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内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由市发改委主管,光明区政府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共建。

据了解,综合粒子设施可以利用不同特性的微观粒子作为探测工具,提高对物质的观测和理解能力,实现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过程的全面解析及性能的精密调控,具备极高的学科、科研、产业和人才价值。

关键词深圳湾实验室

▲深圳湾实验室(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湾实验室(资料图片)

就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报告还提到要加快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湾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作为首个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的重大基础研究机构,深圳湾实验室是省委省政府对标国家实验室,在生物医学领域培育创建的省级实验室。2019年11月14日,深圳湾实验室与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光明区省级实验室零的突破;时隔200余天之后,2020年6月18日上午,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

深圳湾实验室过渡场地位于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建设生化实验室、公共仪器服务平台、实验动物中心、科研办公室等。据悉,深圳湾实验室永久场地拟选址于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关键词光明中心区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鸟瞰图(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鸟瞰图(资料图片)

报告提出,要提升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西丽高铁新城、北站国际商务区、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宝安中心区、光明中心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燕子湖等规划建设提速。

光明中心区位于光明区地理中心,北至公常路、东至光侨路、南至华夏路、西至龙大高速,范围涉及光明、新湖两个街道,规划范围8.15平方公里,处于由深圳市中心出发半小时的交通等时圈内,与东莞市相接,经龙大高速仅十分钟车程即可到达东莞松山湖。

光明中心区作为光明科学城国际化高品质优质公共服务配套区,未来将打造成为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脏”,突出科技、商务、政务、文化、社交等功能融合,依托科学公园规划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立体城市项目,建设大尺度城市地标,打造多元融合的中央活力区和城市新中心。

关键词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

▲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在光明科学城启动(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在光明科学城启动(资料图片)

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也是报告部署的2021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快筹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等高校。

2020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启动,这是继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后又一落地光明区的高等院校。项目具体选址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新羌社区及圳美社区交界处,用地面积474466.65平方米,紧靠地铁6号线支线科学城东站(在建),地铁站东南侧斜对面就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可以看到中山大学正在建设的部分校舍,两座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邻居。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双方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现有基础,在深合作共建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校,它将发挥科教优势,努力建成理工为基、科学引领、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此前光明区政府与中科院深理工签订协议,将光明区内滨海明珠工业园9.5万平方米用地改造为中科院深理工过渡校区,过渡校区位于茅洲河畔,风景优美宜人,正式校园建成之前,将提前进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同时吸引高水平人才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