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著名作家“廖信忠”在微博上发出灵魂拷问:“鸡架到底有多好吃?每回沈阳的确诊人员行动轨迹里必有鸡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道菜可以记住一座城,一份鸡架也可以爱上一座城。

没错,这就是咱们大沈阳的魅力。

网络上有一个调查,说沈阳人每天要吃掉全国一半的鸡架。

当然,这个是夸张的说法,但足以证明沈阳人对于鸡架的热爱。

对于沈阳的土著来说,最圆满的一顿饭就是:“服务员儿,来个大碗抻面,完了再来个鸡架,再来一滴搂儿老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鸡架,是真香啊!

南方人通常用来熬汤的鸡架,到了沈阳人的手里,做法那是眼花缭乱,炸的、拌的、烤的、煎的、熏的、烀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国鸡架消耗量最高的城市,你可以随时看到鸡架的身影!沈阳的鸡架抻面馆,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几乎可以媲美南方的沙县小吃。

在沈阳生活久了,你会发现,最市井、最特色、最有滋味的,便是抻面配鸡架。

在沈阳吃抻面,可不像西餐的刀叉纵横,也不是日料的程序井然,而是配着鸡架的豪爽,是大快朵颐的畅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确诊的沈阳61岁大爷

行程轨迹公布后

最让人难忘的

恐怕就是各种鸡架饭店了吧?

 为啥每回沈阳的确诊人员行动轨迹里必有鸡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为啥每回沈阳的确诊人员行动轨迹里必有鸡架?!

鸡架吃法哪家强,中国东北找沈阳

如果你有沈阳的朋友

他一定跟你赞美过鸡架

鸡架对于沈阳人来说

相当于涮肉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吧

在沈阳你几乎可以吃到

all kinds of 鸡架

也许你的夜晚是这么度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于沈阳的老铁来讲

沈阳的夜晚,它才是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熏鸡架,烤鸡架

拌鸡架,炒鸡架

烀鸡架,炸鸡架

吃鸡架的精髓并不在于大口吃肉

而是那种慢慢拆

细细地啃每一丝边边肉的乐趣

嗦得干干净净时就很有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鸡架的由来

还是一个暖暖的正能量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

有一位贝勒家的厨子

看见了街边乞讨的可怜孩子

但自己又不敢明目张胆地

将厨房里的食物给他们吃

于是就把做菜剩下的鸡架骨

放在火上熏一熏

这样将其拿给孩子们吃就不为过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

这竟然成一道美味佳肴

随后在东北地区流传了下来

但唯有沈阳将它发展成了“城市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说了

今晚,鸡架安排上~~~

做好防护

战胜疫情

相关报道

沈阳确诊大爷流调信息火了!天天都在下馆子!网友:看饿了!

5月15日,沈阳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官方通报称,这名确诊病例是一位大爷,家住沈阳市和平区,是盛京医院后勤退休返聘职工,他曾于5月3日与家人共计12人自驾去营口市鲅鱼圈区旅游,5月5日自驾返沈。

官方公布了他的流调信息,然而网友看到他的行动轨迹后,纷纷表示看饿了,因为这个大爷从5月3日开始,一直就在吃吃喝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x海鲜烧烤 老x家熏鸡架 小xx羊杂馆 老xx抻面 原味斋 兰州拉面xx渔港x记炖肉xx面庄 牛肉面大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唯一一条疫情新闻下面没人讨论疫情的,大家热议的全是下馆子。

“一位吃货大哥的无辜倒霉之旅。”

“人家大爷生活比年轻人丰富多了,基本上都在外面吃饭啊!”

“外地人来旅游其实可以按照大爷的路线吃吃饭,都挺好吃”。

一位网友还为这个大爷作诗一首:沈阳大爷六十多,单位返聘开小车,吃喝玩乐应酬多,顿顿都在外面喝,鸡架羊杂加唱歌,振兴东北付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本地网友还给大爷下的馆子做了一个美食攻略:老x家的鸡架确实不错,一个大的好像都是15以内。x记炖肉人均30吧,有筋有肉,免费加汤加饭,口味很正。老xx抻面就是苍蝇馆子,饭点肯定排长队。小xx羊杂也快20年老店了,羊杂汤和烧麦爆肚都挺不错。原味斋就是烤鸭和炒菜,性价比足够高。xx渔港在鲁园加油站边上,晚上基本上满的,盘子够大,性价比爆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网友总结称,这老哥相当会吃,专挑这种性价比爆表的老馆子,不去年轻人喜欢的网红餐厅,基本保证花的钱全都用到食物上。外地人如果来沈阳旅游,还真就可以按这个吃一圈。

还有人对比了此前北京昌平区那位确诊病例,他的行动轨迹就是每天横跨城区上学上班,中午无休,早六晚九。和这位沈阳大爷一对比,让人感慨万分。

延伸阅读:

东北疫情抬头,沈阳大爷流调透露哪些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起苗苗苗”的口号,半夜猫叫了大半年,不如确诊病例出现半天的效果好。

安徽突发疫情,当地市民头顶着暴雨接种。照街道办工作人员的说法,往常送15个鸡蛋,都没这回效果好。国人惯有的心态,让我国疫苗接种工作,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本该赶英超美,变成了抄人家作业的后进生。

不过,美国在推动疫苗接种工作,也是各种花式促销,比我们锚定老年群体的送鸡蛋、送手纸,大手笔多了,俄亥俄州州长在推特宣告,全州疫苗接种者可参与百万美元抽奖。相比之下,西弗吉尼亚州送100美刀储蓄债券,底特律市推荐一人打疫苗送50美刀,都是毛毛雨。

可见,全球同此凉热,再怎么用心良苦“劝打”,都不如传到家门口的病毒管用。

大城市的“孙子”,小城市的“大爷”

尽管此轮疫情,安徽六安最早发现确诊,但辽宁营口病例出现时间更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分析,此次本土疫情源头可能是辽宁营口。

5月15日,全国新增13个中风险地区,其中9个位于辽宁营口,8个位于鲅鱼圈区,沈阳市新增确诊病例的那位大爷,五一期间也去过鲅鱼圈旅游。

先来看沈阳病例。当地公布了确诊病例流调轨迹,与大城市居不易相比,这位医院后勤退休返聘的大爷,幸福指数羡煞一众“打工人”。鸡架、抻面、羊汤、炖肉、馅饼、牛肉面……大爷的午餐不重样,晚上不用996熬加班,21点多了还能去兰爵名仕汇KTV唱歌散散心。

不由得想起,北京中年考研男的流调轨迹,两两相看,只能替大城市中年人发出一声叹息。

2020年底,北京疫情火了一位中年考研男。34岁的他,从北京顺义出发去宁波出差。在北京被检出了新冠肺炎阳性,卫生部门对他的行程进行摸底,发现他家住顺义,却住在海淀每天通勤50公里;人到中年还想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却在考研前三天被领导安排去外地出差;为了出差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结果发现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地铁(图/图虫创意)

大城市的打工人,没有大保健、没有茶馆、没有麻将、没有逛街、没有酒吧……看似坐拥千万房产,实则是30年才能还完的房贷,徒剩一具被生活碾压得毫无脾气的躯壳。小城市的大爷,有酒有肉,退休后的夜生活,还有KTV增光添彩。

究竟谁才活成了生活的“大爷”?

“躺平学”、反内卷,东北人才是祖师爷

这些年,提起东北,总有人板起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面孔。说什么东北是“扶不起的阿斗”,投资不过山海关,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东北振兴的道儿,指了一条又一条,但东北人就是不上道。

不过,东北人究竟是不上道,还是不上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写过一句话,“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这句话也被用在电影《七宗罪》里。在东北人眼中,我们相信前半句,但后半句得改改,既然世界如此美好,难道不更值得我们去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平浪静的闲暇》剧照(图/网络)

某种程度上看,时下年轻人信奉的“躺平学”、反内卷,东北人才是祖师爷。上海财经大学曹东勃老师,曾这样定义东北人的“懒”——环境的塑造力量之大,不是个人可以逆转的。寒冷漫长的“猫冬”和一年一熟的短暂农作,使这里洋溢着一种慵懒的气息。

相声演员姜昆,则给河南宝丰县“十三马街书会”题诗:“笑语江南客,无声塞北人。宝丰有相会,马街赏书琴。”塞北人无声?这话说出来,赵本山答应吗?当春晚尚在诚心实意娱乐大众的年代,是东北小品撑起春晚大半壁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本山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图/网络)

东北人的文艺细胞,也是“猫冬”的天赐。俗话说,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地,六月干闲。半年无地可种的自然条件,给了东北人充足的时间。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才是人上人”,那些“舒服留给有钱人”的成功哲学,大概率也骗不了东北人。活着本身才是生活的意义,当高强度工作,耗尽生活的能量,压缩活着的质量,既然命中注定都会变死鱼,提前当咸鱼也比长期缺水窒息强。

南方人多地薄货抽条,只能“开源(拼命工作参与内卷)”,东北人少地多,棒打狍子瓢舀鱼,躺平闻着稻花香,听取蛙声一片,这种生活它不香么?

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躺平学”,放弃拼命工作攒钱焦虑伤身的生活,主动低欲望地生活,这个道理,东北人早就参透了。

“系统性”躺平,底气还是系统

某种程度上看,万物皆可内卷,是大城市的流行病,原因还在于流动性。东北人看似洒脱,其实多数人“躺平”的底气还是系统。

都说东北人爱直播、爱撸串,其实东北人更爱考公务员。在那里,最吃香的工作,不是当程序员,而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一位知乎网友回答,看看东北曾经的社会结构,几乎整个社会都在体制内。像鞍钢大庆这样的组织,鼎盛时期有几十万人。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大庆油田。(图/网络)

沈阳大爷流调轨迹,透露小城生活“真香”定律?答案也没那么简单。七普数据显示,十年间,东北流失了1100万人口,如果算上人户分离,恐怕数字更惊人。如果东北生活那么舒服,为何年轻人还想要逃离?

生活不易!北京中年考研男的流调轨迹:白天往返50公里上班 晚上复习考研 还要带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北京人流调轨迹图,既是长安居大不易的真实写照,也尽显世事维艰下打工人的奋斗图谱。

近来,最让人唏嘘的,是一位北京中年考研男的命运。与成都确诊女孩信息泄露,被网暴骂夜店“转场王”不同,看到他的流调轨迹,没人戏谑得出来,只有一声活着不易的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新冠患者的流调轨迹(图/网络)

这位34岁男子,从北京顺义出发去宁波出差。在北京被检出了新冠肺炎阳性,卫生部门随即对他的行程进行摸底,发现他家住顺义,却住在海淀每天通勤50公里;人到中年还想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却在考研前三天被领导安排去外地出差;为了出差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结果发现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

01 “长安居,大不易”

好事的网友将流调结果做成对比图,搞出了城市生活大PK——新冠密接的成都人在打牌、蹦迪、美甲、茶馆;广东人在吃早茶、吃午茶、吃夜宵;南京人在上英语辅导班、数学辅导班、篮球辅导班;长沙人在茶馆、打麻将……就剩北京人在上班、开会、吃包子、挤公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把不同城市的流调轨迹拿来对比(图/网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有篇自媒体文章描述这位中年男士的苦闷生活,颇为精准——各种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然后中间就是吃包子……规规矩矩,没有大保健、没有茶馆、没有麻将、没有逛街、没有酒吧、没有任何“劣迹”被严格的流调查出——北京千千万万的男士,就是这样扮演着规规矩矩的给家里挣钱的顶梁柱角色,一分钟休闲都没有。

当然,这话说得有点满了,多少男士不那么规矩,这回面临流调压力,估计也得规矩一阵子。但是,超一线城市生活,真不是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倒是真的。

就拿这位考研男来说,每天通勤50公里,其实真不算什么翻山越岭,也才刚够着北京人通勤时间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