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封写给烈士、署名为“来自新中国的青年”的信在网络走红。

红船杂志了解到,这些信是网友特意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献给烈士陈延年、赵世炎的。信的作者发文表示,看了《觉醒年代》才知道革命先烈四个字背后有多少付出,因此特意来到烈士陵园献上告慰信,谨此缅怀。

来自新中国青年的信

“像这样自发来龙华祭奠烈士,重新走一走先烈初心之路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社会大众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龙华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写给烈士的信,每封信的落款处都写着“来自新中国的青年”。

在给赵世炎烈士的信中,作者这样写道:你和那群少年,走过了新文化运动,走过了红楼,却再也没能走到飘着五星红旗的天安门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给赵世炎的信

“你:共产党人,我:共产党人;你:安徽安庆人,我:安徽安庆人;你:永远二十来岁,我:正当二十来岁;你:宁死不跪,灼灼其华。当年你离家匆忙,今天,我们一起再尝尝家乡的贡糕(云片糕)吧!因为你,每一片比以往更香甜!”这是陈延年墓前,一封年轻党员写给“老乡”陈延年的信。信的旁边,还摆放着一盒红色包装的云片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延年墓前的信

在“龙华英烈”的官方微博,也有网友贴上自己写给陈延年的信,落款处同样写着“来自新中国的青年”。信中,该名网友写道:“你们的精神将永远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觉醒年代》里的这些年轻人让观众泪目

今年年初,电视剧《觉醒年代》让那个风云激荡的变革时代再次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剧中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几位年轻人的经历和抉择让无数观众动情。剧中陈独秀不舍地目送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出国,出国前意气风发的青年与之后二人在狱中脚戴镣铐、血肉模糊的牺牲画面形成的鲜明对比,更让观众泪目。

陈延年,生于1898年,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负责《少年》月刊,协助周恩来组建了叶挺独立团,着力于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党的团结。

1919年,陈延年和弟弟陈乔年赴法留学,留法期间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国后选择为革命事业而奋斗。1925年2月,陈延年接替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他极为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到1927年3月广东党组织成为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组织机构最健全,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地方党组织之一。1927年4月,中共五大选举陈延年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6月,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首任书记。

当时由于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党组织受到很大冲击,陈延年于1927年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陈延年被秘密押赴刑场,高呼“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英勇就义,享年29岁。而他的弟弟陈乔年,也在一年后牺牲于龙华,时年26岁。

“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陈延年1926年说的这句话,现在被印在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书签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延年

毛泽东曾赞赏:“像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许多地方,我看出了他的天才。”

周恩来也曾高度赞许:“广东的党团结得很好,党内生活也搞得好,延年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董必武也称赞:“延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

郑超麟在起草哀悼赵世炎和陈延年的文章中称赞陈延年为“粤港无产阶级有力的指导者”。

陈独秀孙女陈长璞则说:“我的伯父陈延年、陈乔年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2009年9月,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陈延年在法留学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少不了赵世炎的影响。

赵世炎,1901年生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主编党的内部刊物《政治生活》,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如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工读主义等等。赵世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深刻认识到,青年朋友们过去对社会改造问题“看法太多、太不实际,是个危险”,所以在希望青年“要从冷静处窥探人生,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世炎

赵世炎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并对无政府主义批判,影响一些青年很快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傅钟回忆:“如果没有世炎同志经常向大家讲解,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懂得那么快。”

赵世炎还是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的入党介绍人。聂荣臻回忆赵世炎:“我们都很崇拜他。在法国的时候,开大会总是选他作主席,他发言能抓住中心,有条理。接触过他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与他合得来。他和蔼可亲,在重大问题面前又显得很严肃,原则性很强……”

1924年秋赵世炎回国,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活动。李大钊称赞:“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2年,赵世炎和周恩来、陈延年等在巴黎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与陈延年一起编印《少年》杂志以加强革命宣传工作。1924年,回国后的赵世炎在上海深入工人群众,后与周恩来等领导和组织了上海工人阶级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1926年5月,赵世炎遵照中共中央决定来到上海,化名施英,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呼应北伐。1927年3月22日,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赵世炎担任副总指挥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超乎想象。现存放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馆的一份作战计划书上显示,进攻警察总局等机构的武器只有“盒子十七个、手枪十九、炸弹四”,人数只有100人,大部分工人手中没有枪弹,只能埋伏突袭。

1927年7月,赵世炎遭叛徒出卖被捕,7月19日英勇就义,年仅26岁。在给家人的信函中,赵世炎曾这样表明决心:“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李大钊后人:时代需要这样的声音

《觉醒年代》的播出,让大众在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再次回顾了激荡人心的年代,以及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民族英勇就义的英雄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觉醒年代》宣传照

谈及此剧中展现的先烈,李大钊之孙李建生曾在接受红船杂志采访时表示,时代需要“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这样的声音。

李建生认为:“这部剧真实还原了1915年到1921年之间,中国共产党在孕育创建过程中的历史。让中国人同感一腔爱国情怀,人们再一次体会到先驱们的建党初心。”

如今,风雨激荡的革命岁月早已一去不返,革命先烈却在历史上挥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水深火热中的旧中国,正是因为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追求真理和理想,为了寻求中华民族崛起之路,在黑暗中燃烧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光辉之路。【资料:新华社、长江日报、龙华英烈、中国工人出版社】

编辑: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