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历来以勇猛善战著称。但到了太平天国后期,随着湘军将领逐渐崛起,太平军、湘军互相摸清了对方战术特点,太平军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都屡屡被湘军将领压制,其中让太平军吃苦头最多的将领,则是鲍超和多隆阿。

忠王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后,在自述中还说:“鲍(鲍超)军之冲锋猛战,曾(曾国荃)军之稳练不摇,多(多隆阿)军之应变善战,皆贼中(太平军)所惮”。可见鲍、多二人,确属湘军中的战斗力担当。

一、鲍超专打硬仗

鲍超(1828-1886)是四川奉节人,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鲍超先是参加了清将向荣招募的“川勇营”,后来转隶于曾国藩的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超作战敢打敢冲,桂林大战,他奋勇冲锋,结果被太平军击伤。不久后太平军兵围长沙,鲍超又不顾性命地拼杀。太平军撤围北进后,鲍超第一次因功被授予六品顶戴。

清军当时与太平军作战,不论战果如何,在气势上都远远输于血气方刚的太平军。唯有鲍超以蜀人坚韧之志,屡屡冲锋陷阵,令人刮目相看。

曾国藩当时正愁无猛将可用,见鲍超如此不要命的打法,当即任命他为水师营官,相当于现在的团长,有了独领一军的机会。

1855年,鲍超隶于胡林翼帐下,胡让鲍超单独招募湘勇,成立了一支大约三千人的新军,命名为“霆”字营。霆字缘于鲍超的字春霆,其实鲍超本字春亭,胡林翼见其骁勇无伦,便把文雅的亭改成了霆。

鲍超很快便迎来了第一场真正的硬仗。

当年,太平军勇将陈玉成率精兵进攻湖北黄梅。黄梅是湖北江西接壤之处,对于湘军来说,必须全力保住,抵挡太平军向湖北渗透。

但当时湘军正在以主力进攻九江,企图进攻安徽,太平军这一招是围魏救赵,攻敌必救。怎么办?撤加攻九江的李续宾所部肯定来不及,危急关头,鲍超率领霆字营三千人顶了上去。

陈玉成当时来了五万人,立即将鲍超团团围住,在其营中立了五座高垒,以监视湘军动向。鲍超不为所动,将三千人分为五队,自己率领一队,进攻最高的一座营垒,其余由四个得力的营哨官率领,分头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以前打清军,一般都是一顿猛冲,就能把清军击溃,从来没见过清军反冲锋的,所以高垒防守很是稀松。鲍超分兵猛冲,果然将太平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五座垒全部易手。

太平军被打得军心动摇,无力再战,居然就此撤退。陈玉成生平未遭如此之败,战后告诫诸将,湖北军中出了一个鲍超,以后与其作战一定要注意不能轻敌。

二、鲍超三千败五万,而且是两次

1858年湘军试图进入安徽,打开进攻南京的门户,结果李续宾过于冒进,被陈玉成在三河全歼。李续宾当时声名犹在鲍超之上,结果被太平军虎口拔牙,湘军诸部一时间对陈玉成相当惧怕。

但鲍超偏偏不信邪。1859年12月,湘军重整旗鼓,再入皖南。鲍超仍率三千人进兵潜山。陈玉成又率五万人前来迎敌。

同样的对手,同样的兵力,怎么打?陈玉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搞互相孤立的营垒据点,而是连营几十里,搞了个鱼网阵,让鲍超无法搞多向突击。

那么鲍超该怎么办?

身处重围之中,鲍超身上的胆气虎气发挥得更加突出。他泰然自若,似乎眼前的五万太平军全如纸扎的一般。

鲍超的勇气从哪来呢?他的战场触觉异常敏锐,太平军虽然多,但布阵过于漫长,而且由于连营太大,扎营工作很繁杂,这容易造成指挥不畅通。鲍超一直沉着观察,等待发起突击的时机。

就在太平军扎营将完未完之际,鲍超在营中大摆酒席,令众将士会餐,然后借着酒意鼓励众军,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冲出去决一死战,反正都是一死,索性和狗逆(湘军对陈玉成的蔑称)拼死!

众军士血气上涌,于是鲍超乘机率兵猛冲,太平军果如鲍超所预料,防备不是很周密,也根本没料到鲍超会再次以劣势兵力猛攻。太平军的包围被冲破一个口子,士气大沮。

正因为鲍超以三千人拖住陈玉成五万大军,为湘军其余援兵赢得了时间,大部湘军赶到,将陈玉成击败。太平军在皖南连连吃了败仗,太湖等地被湘军夺取,鲍超之功可谓其首。

三、硬吃太平军虎将刘玱林

1860年,湘军自湖北大举入皖,曾国藩部署兵力围攻安庆。

安庆是南京上游最后一道门户,也是太平军联结西北方向的重要战略枢纽,是双方必争之地。陈玉成率重兵进攻安庆外围集贤关不克,于是留下猛将刘玱林扼守关外咽喉赤冈岭,自率主力转移至桐城搬救兵。

刘玱林是广西老兵,多年追随陈玉成,号称陈玉成部下第一员骑将,作战非常勇猛。他率四千余人扼守赤冈岭四座营垒,与湘军对峙起来。

陈玉成的本意是,他率主力与洪仁玕等部,进攻桐城挂车河,以调动包围安庆的湘军;如果不成功,便转攻潜山、太湖,威胁湘军后路,迫使围城湘军解围;如果两计都不奏效,便会同大军一齐来攻集贤关外的湘军。而刘玱林的任务就是在赤冈岭吸住湘军主力。

但陈玉成失算了。

湘军胡林翼看出了关键所在。刘玱林是很能打,其部下广西兵也比较悍,但问题是赤冈岭是孤地、绝地,很容易被包围。只要打一场硬仗,将刘玱林消灭,安庆外围的湘军仍然能占据主动,走留完全不成问题。

胡林翼素来知道鲍超能啃硬骨头,便让他带六千精兵攻赤冈岭。

鲍超超初硬攻四垒,结果被太平军屡屡用枪炮杀伤。于是集中大炮,对四座太平军营垒日夜猛轰,连轰十四天,把垒壁轰得只剩下几丈来高。

在湘军的强大火力压制下,垒内太平军无法出城撤退,成了瓮中之鳖。第二、三、四垒在主将带领下出垒投降。只剩刘玱林所在的第一垒仍然坚持抵抗。

又过了两天,刘玱林实在无法再坚守下去,于是只能趁三更时冲出重围,结果撤至河边,因为水涨无法过河,被鲍超率兵追上,刘玱林及其残兵悉数被杀于河边。

刘玱林之死,等于断了陈玉成的一条臂膀,陈玉成得知痛心疾首,深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同时,也对鲍超这个死敌更加恐惧。

四、一面旗吓退李秀成

鲍超的霆字营声名远扬,太平军诸部望其旗而远远避开,都不愿意和这个猛虎硬拼。

当陈玉成在安庆外围苦战时,太平军另一位军事支柱、忠王李秀成,也率大军参与了战斗。

李秀成所部有十几万人,当时从湖北战场退回安徽,在皖南祁门意外遭遇了曾国藩的大营。曾国藩当时坐镇祁门指挥,是为了吸引安徽江南部分的太平军兵力,使他们无法去增援安庆。但由于安庆战事日益胶着,曾国藩将主力全都派至安庆增援,身边只留了一万余老弱病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成十几万人马到来,把曾国藩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几乎动摇了继续围攻安庆的既定战略,想调几枝军马过来保卫大营。但危急关头,曾国藩坚定的毅力再次发挥了作用,他只把鲍超一部兵力,仅万余人马,调到祁门来,其余大军继续围攻安庆一带。

鲍超接令急速向祁门增援,他强令士卒连续不停行军,一天走了一百多里,终于及时赶到祁门,将霆字营的军旗插在大营。

太平军后期由于新兵多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招募,其作战意志远远不如广西老兵,打不了硬仗。李秀成也就是凭着兵力众多,才能勉强与湘军缠斗。此时见到鲍超在此,顿时感到十分为难。

打吧,有一定兵力优势,或许能胜。但如果打不过呢?安庆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如果被鲍超死死拖在祁门,到时安庆失守,又或湘军打下安庆直进南京,形势可就无法逆转了。

筹思及此,李秀成决定不与鲍超缠斗,径自率兵东归。

鲍超之勇,其实只勇在敢打敢冲,他的战略水平其实和陈玉成、李秀成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因为有曾国藩、胡林翼等战略大师居中筹划,鲍超只管执行战略,因而其勇猛敢战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这才铸就了他太平军克星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