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韩信

韩信身为三国时期的英雄,一生创造出30多个成语,早期韩信并非什么英雄将领只是一位普通的平民,由于性格不拘小节,导致与仕途失之交臂。

常靠蹭吃蹭喝来谋生,因此韩信在民间一直被周围人厌恶,韩信身材高大,习惯身旁带把剑,但经常被人讽刺是胆小鬼,还曾经历过胯下之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真的是个无能的胆小鬼吗?其实并非如此,在吴广起义后,韩信带宝剑投奔项梁,后又辗转成为项羽的郎中,但仍不能得到重视,后刘邦入蜀,韩信离楚归汉,当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

这一路走来韩信一直未被重用,直到他遇见萧何,此人非常欣赏韩信,也正因萧何的原因,韩信才被刘邦重视,最后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才成为将军。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称为“兵仙”、“神帅”的人,他一生征战沙场,因能力非凡,惹人嫉妒,多次想要除掉韩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人对韩信的了解大多都是“武功盖世”,由于心性高傲有点成绩就开始飘飘然,丝毫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所以后来亲自提拔韩信的刘邦都想杀他。

但刘邦不会马上动手,因为韩信有功,如果现在杀他只会被天下人唾骂,所以刘邦打算先搁置此事,以后找准机会再算账。

为达目的,刘邦先夺走韩信的兵权,后又撤回他的王位,把他贬职为候,韩信此时丝毫没察觉到刘邦的用意,对他仍十分相信,刘邦最后并没有杀韩信,因为他心里还念着韩信的好,但韩信最终并没有得到善终。

虽然刘邦放过了韩信,但刘邦的女人吕雉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吕雉对韩信非常不信任所以最后吕雉杀害韩信,死前后悔没听蒯彻话,不然也不至于惨死在吕雉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蒯彻是什么人?他是韩信手下的一位谋士,本人能言善辩,有远见,为韩信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虽然他能力不凡,但私心颇重。

他曾多次劝说韩信自立为王,跟随韩信是因为他觉得韩信有这个实力,可以在他手下被提拔重用,但韩信根本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因为他心存善念,他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所以他对刘邦一直心存感激,若不是刘邦提拔他,如今他可能还是个小透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让韩信倍感意外的是,他本无心与刘邦对着干,没想到刘邦却一直想杀他,所以韩信死前才会后悔,当初没听蒯彻的意见。

韩信被吕雉害死这件事还不算完,韩信死前说的话,无意供出蒯彻,于是吕雉赶紧派人将此消息上报给刘邦。

刘邦听闻大怒,当即找来蒯彻,结果蒯彻都没有狡辩,直接直言不讳的说确有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蒯彻还大胆说到,谁叫韩信当初没听我的,最后落得这等下场,刘邦听后气到发疯,直接将蒯彻给煮了。

蒯彻不慌反辩解到,你这样做可是在冤枉我,刘邦问道:你教唆韩信谋反自立为王,罪该万死,还敢说冤枉?

然后蒯彻说出一句话,成功给刘邦洗脑,放他一条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之前我只知韩信是我的主人,并不是陛下您,所以我会站在主人的角度劝他自保,如此乱世谁不想称帝?难道想要一统天下的人都该被煮吗?这些人可是大汉子民,理当被宽恕。

蒯彻真不愧是能言善辩之人,在这危急关头都能化险为夷,一番巧舌如簧后即变现了自己的忠心,又旁敲侧击的点到既往不咎对稳固大汉的重要性。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皇帝的位置就像风水轮流转,不定哪天就成别人的了,刘邦正是被这种思想所禁锢,所以才会被蒯彻说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说起韩信死前大喊的:我不服!三个字,其实并没有什么现实依据,只不过在《史书》中记载过一句韩信死前说过的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样翻译过来便是“我不服”的意思。

韩信死得很冤,他一心为刘邦效命,只不过性格比较容易自大而已,若不是蒯彻教唆韩信谋反,可能刘邦也不会对他起疑心。

刘邦虽想杀他,但并没有彻底动杀心,只是削弱韩信的势力,防止他造反而已,没想到吕雉竟心有不甘直接将韩信害死,最后才说出这流传至今的电竞口头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