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由知乎著名军事专栏——装甲维修部的作者夏逸凡撰写,这样高质量的军事考证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一定不要错过。

题图:正在与上级进行战术讨论的IS-2车长们。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详,最右侧的两名车长所使用的是中间带镰刀锤子的五星徽章的腰带扣的腰带,在战时,一般只有军校生才会使用这种腰带。

注:本文译自Андрей Уланов所著的《«Раш по центру»》。

1944年春季,苏联红军坦克部队开始接收他们期待已久的新装备 —— IS-122 (IS-2)重型坦克及ISU-152自行火炮。随着这些新车辆的列装,苏军坦克手们终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得以同德军所装备的“虎”式、“豹”式和“斐迪南”坦克歼击车同台竞技,一较高下。然而,在最初的几次战斗中,新式的IS-2重型坦克与ISU-152自行火炮的表现不尽人意,呈现出胜负参半的两极分化,此外,不同的指挥官对于这些车辆所经历的失败作战也有着不同的个人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罗特米斯特罗夫:“我们现役车辆的性能都太一般了,请给我超强力的701工程!”

1944年8月30日,装甲坦克兵元帅P.A.罗特米斯特罗夫撰写了名为《关于改进红军坦克装备的举措(О мероприятиях по улучшению танковой техники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以下这些值得关注的观点:

IS-2重型坦克的装甲的防护水平与“虎”式坦克大致相同,但比不上“虎王”坦克。火力方面,IS-2重型坦克所搭载的122mm火炮比“虎”式的火炮略胜一筹,与“虎”王坦克的火炮不相上下。 “斐迪南”自行火炮的装甲防护水平优于我们当前装备的所有坦克。 由此可知,1943至1944年间,我军重整军备时所列装的新型坦克(即升级过后的T-34坦克及重型坦克),其作战性能仅仅只是达到与德军坦克相持平的程度。 军备重整的目标应当着眼于确保我军的实力占优,然而,从性能方面来说,我们的新坦克所装备的主炮及装甲并没有超越德军的主力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列搭载着IS-2重型坦克的火车正准备奔赴前线。

建议: 1、不论是T-34坦克还是T-44坦克,其装甲防护水平与主炮的性能都已落后于时代。中型坦克所配备的主炮应当具有近似于122mm火炮的作战性能,其装甲应当有90-120 mm的厚度,其车体外形则是类似于T-34坦克。 2、重型坦克的装甲防护性能,尤其是它的车体外形,并没有达到这类车型理应达到的防护性能要求。 应当引入701工程来取代现役的重型坦克。701工程可谓是当世最强的重型坦克,它有着类似于T-34坦克的流线型车体和厚达180mm的装甲,搭载一门122mm火炮,其使用的现代化的传动系统可让701工程具备更强的机动性。这种坦克无疑是战场之上无可匹敌的强大存在。 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增加122mm火炮的初速,此外,为了增加射速,还应当研发相应的整装式弹药… 如果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措施能够得到实施,我军坦克对抗德军坦克的作战效能将获得显著的提高,同时我军也能确保战场上的德军坦克将在性能上处于劣势的地位。

从上述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罗特米斯特罗夫元帅对部队所接收的这些新式坦克并不是很满意,他认为有必要尽快采纳701工程 —— 即未来的IS-4坦克的设计。然而,在1944年时,701工程仅仅只制造出了第一辆原型车,直到1946年,这种新型的重型坦克才开始投入生产,当时只有6辆用于试验的样车被批量制造出来。

最后,为了让整个事件的拼图更加完整,我认为有必要提一下罗特米斯特罗夫元帅的个人履历:1944年夏季,由于其麾下的部队在进攻作战中蒙受重大的损失,罗特米斯特罗夫元帅被解除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司令员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朱可夫:“各作战单位务必认真学习上级文件,不要再用错误的方式来使用宝贵的车辆!”

无独有偶,在罗特米斯特罗夫元帅之前,G.K.朱可夫元帅就已对接收了新装备的部队在战斗中蒙受的损失感到不满。然而,与罗特米斯特罗夫不同,朱可夫认为,新装备本身在设计方面的不完善并非这些单位出现损失的主因,问题其实在于个别指战员用错误的方式去使用这些新装备。

乌克兰第1方面军曾给所辖的单位下发了名为《IS-122坦克团及ISU-152自行火炮团作战策略(Указания по боевому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ю танковых полков ИС-122 и самоходных артполков ИСУ-152)》的指导文件,其中提到新式的重型坦克与自行火炮是对抗德军重型坦克的最佳武器,“只要这些车辆使用得当”,将能对德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军途中的IS-2坦克纵队,这些IS-2隶属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

这份文件中列举了一些指战员错误地使用这些新装备而导致“不必要损失”的反面案例。在这些反例中,最为瞩目的是(射)步(击)兵第141师,该师师长将近卫重型坦克第29团部署至该师一线部队所在的阵地,导致近卫重型坦克第29团在战斗中损失了8辆坦克。此外,在一场战斗中,机械化第17旅下令让ISU-152自行火炮推进在前,步兵紧跟在后,这一错误命令导致2辆ISU-152损失。

与此同时,这份文件还给出了一些如何正确将这些新式重型车辆投入战斗的指导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种类型的指导文件并不是在这些新式坦克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才首次发布,早在这些新式坦克抵达前线之前,这类指导文件就已经出现了。举个例子,1944年4月1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指战员们收到了由乌克兰第2方面军各集团军坦克与机械化指挥部负责下发的指导文件,其中不仅提到那些运抵前线部队的新式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刚走下生产线的第一批车辆,还给出了如何在战斗中使用这些车辆的指导意见。

然而,即便上级部门已在指导文件中给出了详细的说明,也列举了具有教训意义的反例,所有的这些警告与相关措施都没能彻底防止下级单位在实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尽人意的作战与经验教训

总所周知,IS-2的首次参战发生在1944年2月19日,当时,近卫重型坦克第13团奉命对雷相卡(Лисянка/Lysianka)发起进攻。尽管此战作为经典的反面案例经久不衰,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流传着的许多与此战相关的描述中,一部分内容实际与坦克第2集团军的司令员S.I.波格丹诺夫(С.И. Богданова)中将的报告并不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与上级进行战术讨论的IS-2车长们。

这份报告显示,近卫重型坦克第13团的IS-2的作战任务是作为第二梯队的车辆伴随T-34坦克群发起进攻。当时,5辆IS-2以散开的队列推进,T-34则是位于IS-2的侧翼,报告原文声称这一坦克队形是“根据1944年2月15日苏联红军坦克与机械化部队第49104号指导文件的要求”来部署的。实际上,除去5辆直接参战IS-2外,该团还有14辆IS-2 —— 这些时常会在此战的相关描述中被后人忽略掉的IS-2当时停留在原地,为前线战斗提供远程的火力支援。

尽管如此,在对阵防守在雷相卡村的24辆德军坦克(其中16辆为“豹”式坦克)时,苏军坦克指战员采取的“直取敌阵中心(раш по центру)”的作战方式最终以惨败而告终。5辆参战IS-2全部在600至700米的距离上因德军的防守火力而失去作战能力,其中有2辆被焚毁,2辆需要进行大修(капитальном ремонте),1辆经过前线技术人员检查后认为可以由坦克团和坦克军的维修单位修好。此外,这份报告还强调,虽然德军部署了24辆坦克用于防守雷相卡,但“近卫重型坦克第13团的IS-2没有毁伤(подбил)任何1辆德军坦克”。

【译者注:关于苏军报告中车辆受击后的诸多状态词,因译者才疏学浅,只能标以原文进行解释。根据译者的经验,подбито,实际指被击伤,坦克失去作战能力,但仍能维修好,和повреждено近似。подбито及其衍生词在英文语境中,与knocked out相通,повреждено及其衍生词在英文语境中,与damaged相通。此处虽使用毁伤(подбил)一词,其含义实际等同于knocked ou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IS-2坦克的伴随下,苏联红军步兵对德军阵地发起进攻。

近卫重型坦克第11的IS-2在首战中所遭遇的状况与上述这个案例完全不同。笔者所著的《塔尔诺波尔“堡垒”的崩塌(Крушение «крепости» Тарнополя)》详细地记录了这场战斗,在此便不做赘述。简而言之,在战斗中,IS坦克占据了极佳的防守位置,使其能充分发挥出火炮的火力优势。

此外,这篇关于塔尔诺波尔的文章还提到了近卫坦克第53旅和IS坦克的协作 —— 在行动中,IS坦克积极地配合近卫坦克第53旅的T-34坦克,与之参与了诸多作战。新式的IS坦克的性能给坦克旅的指战员们留下了深刻了印象,他们甚至向上级提议调整坦克旅的编制:

坦克旅应当拥有一个装备IS坦克的坦克营,用于和德军重型坦克进行远距离的交战。实战已经证明了IS坦克的重要性,对于进攻作战而言,IS坦克必不可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于1944年夏季,利沃夫,近卫自行火炮第374团的ISU-152自行火炮。

另一个被朱可夫元帅点名批评的单位是近卫自行火炮第374团 —— 由于频繁地进行战术机动,近卫自行火炮第374团的ISU-152自行火炮耗费了大量的摩托小时。实际上,在被正式投入作战前,该团的自行火炮就已经处于“向前线推进”的路上了,期间,由于部队对行军路线的事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提前勘察好路况,还发生了1辆ISU-152自行火炮坠桥的事故,而维修单位竭尽全力才终于成功地回收了这辆不幸的ISU-152。

上面这个案例中提到的是第一座,但绝不是最后一座被重型自行火炮压垮的桥梁。在重型自行火炮逐渐肩负起“救火队”的重任,致力于为推进中的部队扫清一切阻碍在前路的障碍时,ISU-152的机动问题也随之渐渐凸显出来。例如,1944年3月12日,尽管近卫自行火炮第374团已向上级报告说该团的燃料供应只能保证30至50公里范围内的机动,其上级仍旧下达了让该团转移至前线另一个区域的命令。行军途中,通过桥梁时,1辆自行火炮不幸坠桥并沉入水中。当该团其余的自行火炮终于抵达前线时,恰逢正在进攻苏军防线的德军部队。当德军坦克在战场上出现时,原本理应伴随自行火炮作战的苏军步兵突然丢下友军一溜烟后撤了,直接把毫无保护的自行火炮单位扔在前线上独自面对德军的攻势。此战最终以苏军失利而告终,有2辆自行火炮被车组乘员自行焚毁,另有1辆ISU-152在撤退的途中陷入泥泞被车组成员遗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辆ISU-152正在驶上工兵搭造的渡船,准备横渡河流。

至于近卫自行火炮第375团,还未抵达前线,该团就已出现了首次车辆损失 —— 在长达320公里的行军中,有2辆ISU-152掉队,另2辆ISU-152因技术故障而抛锚。然而,在正式投入作战后,近卫自行火炮第375团的自行火炮遭遇了更加严峻的困境:

德军的攻击机和所谓的“坦克杀手(авиация истребления танков)”对我军战线上的坦克与ISU-152发起了5波大规模空袭,1辆被机炮直击的ISU-152在战场上起火焚毁。坦克与步兵已后撤至后方新组建的防线。我团独自留守在前沿战线以阻挡德军接连不断的猛攻。战况十分艰险。

【译者注:此处的“坦克杀手”应该是Hs 129对地攻击机,其常见昵称是开罐器(Консервный нож/Büchsenöffner)。】

在察觉到苏军前沿阵线仅剩孤立无援的近卫自行火炮第375团时,德军加强了攻势。在当天的战斗中,近卫自行火炮第375团有9辆ISU-152因焚毁(сожжёнными)而损失,另4辆被击伤而失去作战能力的ISU-152在夜间被维修单位成功回收并维修好。次战期间,该团宣称毁伤(подбитыми)8辆“虎”式坦克和3辆“斐迪南”自行火炮。

也许是对近卫自行火炮第375团宣称的巨大战果有所怀疑,坦克第2集团军的司令员S.I.波格丹诺夫中将于5月21日视察了该团,在观摩了该团次日进行的实弹射击演习后,波格丹诺夫中将认为“在使用直射火力射击移动中目标这一方面,该团士兵显然缺乏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搭乘在ISU-152车外的苏军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总结

总的来说,通过研习与IS-2与ISU-152的初战相关的报告,笔者认为上述的种种案例证实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假设:这两种新式车辆并非所谓的“奇迹武器(чудо-оружием)”,它们无法 无视敌军的炮火,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前提下 做到“直取敌阵中心”这种开挂操作。

接收新装备之后,前线部队需要与新装备进行磨合,对车组乘员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许多伴随新装备而来的常见问题。另外,在这无常的战争中,任何事情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且敌军也不一定会按照指导文件所说的定势来与苏军交战。

然而,笔者个人认为,这些新装备的作战成败主要取决于前线指战员在战斗中使用这些车辆的方式。如果前线指战员们都能意识到单纯地出现在战场上的重型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无法创造任何奇迹,那么胜利的天平将时常倾向苏军这一方。

好吧,如果前线的指战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会成为被上级在文件中以“如何不使用新式技术装备进行作战”的标题来点名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