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与2010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6.79个百分点,从人数来看,下降约4000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则上升5.44个百分点。

老龄化程度远超全球平均值

60岁或65岁是国际划分人口老龄化的标准线,其在人口总量的占比超过一定数值,意味着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

按照联合国在1956年公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则认为,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无论是按上述哪个标准计算,中国均已迈入老龄化阶段——以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中国比例为13.50%;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界定标准为10%,中国比例为18.70%。

放眼全球,中国老龄化程度已逐渐逼近韩国。

世界银行收录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数据显示,世界整体老龄化平均值为9.099%。具体至国家,韩国2019年统计65岁以上人口数据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06%,日本为28.002%。

延迟退休在路上?

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将面临何种挑战?

以日本为例,主要体现在国家养老金系统和延迟退休等方面。

首先是养老金承压。世界经济论坛曾在2015年测算,日本养老金体系缺口为11万亿美元。

为弥补养老金缺口,日本政府只能采取不断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上世纪70年代,日本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上世纪80年代,日本推出《老年劳动法修正案》,废止一切60岁之前的退休行为。

2013年,日本推出《老年人雇用安定法》,规定企业有义务通过返聘等方式雇用有意愿工作的老年人直到65岁。尽管没有明文法律规定禁止60岁退休,但养老金直到65岁才开始发放,实际上将退休年龄推后至65岁。

2021年4月1日,日本实施《改定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企业员工65岁时可自主选择退休或者再继续工作5年,企业必须为这些退休员工再就业做好保障。虽然该法律不具备强制效应,但从2013年实施进程来看,日本政府可能会将养老金发放年龄提高到70岁。此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表示,希望打造“终身不退休”、“终身活跃”的社会。

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解读数据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比如,人口老龄化从挑战方面看,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宁吉喆表示,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