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1日上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房价、三胎、养老、医疗的秘密都在这份报告里。

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全国人口共 14.11 亿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 63.89%,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13.5%,东部地区人口为占比 39.93%,相比 2010 年上升 2.15 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数据如果大大低于预期,则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变数。不仅仅是房地产会迎来真正的行业转折点,制造业也是,消费也是。过去40年,中国最核心的红利就是人口红利,一旦消失,所有行业面临洗牌。

全国人口普查,与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是关乎国情国力的三大周期性普查。一般而言,经济普查 5 年一次,农业普查 10 年一次,人口普查 10 年一次。

自 1953 年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先后在 1953 年、1964 年、1982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2020 年进行了七轮人口普查。从 1990 年开始,人口普查每隔 10 年一次,尾数逢 0 年份为普查年度。

人口是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人口普查,将为生育、养老、教育、就业等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人口普查的几个亮点数据

其一,大陆总人口突破 14 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但增长持续放缓。

2020 年,全国普查人口共 14.11 亿人,相比 2010 年增加 0.72 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人口普查的 1953 年,大陆总人口为 5.82 亿;上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2010 年,总人口已经突破 13.3 亿,这一次则站稳了 14 亿。

虽然总人口创下历史新高,但 10 年新增人口却在不断减少。2000 年相比 1990 年增加了 1.32 亿人,2010 年相比 2000 年收缩到 0.74 亿人,2020 年相比 2010 年增加 0.72 亿人。

要知道,过去几年来,我国先后放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但依然阻挡不了生育率走低的大趋势。

其二,老龄化率再创新高,我国即将进入 " 深度老龄化社会 "

普查数据显示,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35280 人,占 13.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而言,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比重超过 14%,则标志着 " 深度老龄化社会 " 的到来。超过 20%,则称为 " 超老龄化社会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此而言,我国早在 2000 年,就已步入轻度老龄化社会。未来 5-10 年,大概率步入 " 深度老龄化社会 ";到 2035 年,有可能进一步滑向超老龄化社会。

其三,孔雀东南飞。东部人口大增,中部、东北人口减少,广东 10 年新增 2170 万人,领跑全国。

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 39.93%,中部地区占 25.83%,西部地区占 27.12%,东北地区占 6.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 2010 年相比 , 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2.15 个百分点 , 中部地区下降 0.79 个百分点 , 西部地区上升 0.22 个百分点 , 东北地区下降 1.20 个百分点。

其中,广东增量最高,10 年间大增 2170 万人,其次为浙江、江苏,分别新增 1014 万、608 万。

这意味着,人口仍在向东部的发达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聚集。随着抢人大战的推进,这一趋势还会有增无减。

其四,汉族人口占比再次降低,未来有望回升。

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汉族人口占比 91.11%,相比 2010 年的 91.51% 微降,而 1964 年、1982 年、1990 年、2000 年分别是 94.22%、93.3%、91.96%、91.59%。

这背后是不对称的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不过,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以及进一步放开生育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未来这一比例有望回升。

其五,整体性别比处于正常区间,但近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却一直居高不下。

2020 年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 105.07,与 2010 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但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1.3,有一定改善。

性别比失衡,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天价彩礼、光棍危机、拐卖问题、生育率下滑等都与此不无关系。

因此,近年来,加强性别比治理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近日,国办发文指出,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

其六,城镇化率再创新高,中国正在步入城镇化后半场。

2020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3.89%,相比 2010 年大幅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处于 30%-70% 之间时,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突破 60%,离 70% 的上限越来越近,按照目前每年 1% 的城镇化速度,到 2030 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就有望突破 70% 大关。

城镇化,是中国房地产的终极支撑之一。一旦城镇化开始减速,未来房地产必然受到明显影响。

人口数据公布,楼市会否面临“人口拐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为何我国房价能持续跌幅小但涨幅大的趋势呢?

客观来讲,表面上来看影响市场经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供需关系、市场饱和度、外部货币关系,这些看似时时刻刻影响着房价走向。但更加深层次来说,有几点原因才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人口红利、供地不足的背后土地和住房需求不平衡。

人口数据与房价经济,万众瞩目。

1、县城的房子不要再碰。核心城市的房价可能会继续坚固。

很多人说房价涨跌,长期看人口,现在生育率这么低,未来房子肯定会跌。其实不是这样,相反的,人口如果持续减少。人少之后,剩下的人更需要抱团,因为一个区域人少。

首先萎缩的就是公共设施,你靠一个村子,你养活不了一个三甲医院,它只能支撑村里的卫生所,一个小县城是支撑不了一个飞机场,因为它没有那么多交通的需求,所以人少了之后,小城市会迅速凋零

人们不得不往大城市迁移,大城市可能会更加繁华,比如说德国老龄化特别严重,全国人口不过8315万,其中1/4是老人。可是德国的房价近几年涨得特别快,欧洲房价增速最快的十个城市有四个在德国。

柏林的房价更是全球房价涨幅第二,因为人群会聚集,需要配套的生活设施。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但是东京的房价已经连续涨了11年。人口减少会让小城市的房价难以支撑,但是不会影响到核心城市的房价。

2、学区房的概念“可能会消失”

虽然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价仍然安全,但是学区房这个概念可能会消失,因为学区房的本质不是为了教育投资,而是利用教育投资

你给孩子找好的家教,带她去旅游,这些钱是你花掉,叫做教育投资。

大部分的学区房概念都是你买了学区房,上了学校之后,等孩子上完学,你的房子同步也在涨价。在这里表面上是投资教育,实际上是以教育的名义去投资房子。现在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出生人口少,等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教育资源会出现过剩,学生少,老师多,考生少,学校多,那么学区房的价值还能保持吗?

第二,学区房带来的教育压力不利于国家鼓励生育,不顺应国家政策,别的房价不好压制,想打压学区房的太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理解了国家未来的趋势,顺应这个趋势才能吃到发展的红利。

3、最后说说投资机会吧。

从目前舆论导向看,放开二胎甚至是三胎的舆论已经有了,也就是说生育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放开,有三块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最直接的机会是,辅助生殖行业和二胎概念股,这产业不一定有多大发展,但可以短线炒炒牌照和概念预期。

另一个机会是,随着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红利也在逐渐下降。机械自动化替代人工生产速度会逐渐加快。所以可以关注机器人的国产替代龙头,和高端制造业龙头。

还有一点,新生儿减少相对而言是老年人增多。

老年人增加,必然带来医疗系统的发展。

其实医疗是经久不衰的大赛道,未来任何人都需要用到医疗。但由于确定性太高,估计资金会争抢严重,很难捡到便宜的价格,当然如果有回调,可以考虑上车。

最后说几个基金,可以关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医疗行业的基金能穿越牛熊的并不多。尤其成立5年以上规模10亿以上的主动医药股基就更少了,而易方达医疗保健,中海医药和博时保健混合,都是成立7年以上的医疗基金,过往业绩稳定性会更高些。

对于这类基金,如果你看好中国二胎市场,中国医疗市场。那么可以不用择时,采用定投策略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