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3500字,读完共需5分钟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4日“善哉贤话多”头条号,原标题为《中国人口之辩》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人口问题突然变得火热。很多专家对中国目前人口发展趋势,表示了种种忧虑。特别是不少人对中国出生人口出现负增长感到担心,其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中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最终会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甚至还有人因此判断中国经济永远无法超越美国,因为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能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高速发展需求。

据了解,这个观点很受专家们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讨论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中国出生人口增长率与经济GDP关系之前,我们应当首先弄清楚一个前提,不弄清楚这个前提其他问题无从谈起。但是,很多专家们似乎都有意无意回避这个前提。让我们感到一些困惑。

这个前提就是:

中国这个地盘究竟能容纳多少人?中国18亿亩粮田究竟能养活多少人?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讨论人口增长与否就没有实质价值了。中国就是一个家庭,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住多少人口属于最佳状态?我们一个普通家庭,四口人住在100平米房内算是舒适。这时有人一定要你多生孩子,说这可以增加你的收入,可是你的住房就变得拥挤不堪了,幸福感立刻下降多多,收入并没有增加。

一句话,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中国多少人口可能造成“过载”?中国的面积不会再增加了,而人口却要不断增加,就像就会形成许多“超载”汽车一样违章上路,结果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中国人口最大,最多,有个天花板才对,不能无限增加。

简单地以人口增长率判断经济GDP的增长,缺乏一定的市场依据。从中国1949年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有一定关联,但不是直接关系。1949年时,中国人口4亿,到六十年代中国人口6亿,到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达到8亿之多,而中国的GDP增长没有达到同步。因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是中国采取了大胆的改革开放和一系列正确的经济刺激政策,是促使中国经济迅速增加的根本因素,而非人口数量。

把人口数量与国家GDP增长率偏执挂钩,会误导不少国家经济政策。非洲,印度和亚洲少数国家人口无序膨胀,增加,消耗了国家大量宝贵资源和财富,既拖累了环境改善,也严重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最终都没有出现GDP同步提高的奇迹。

相比之下的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生人口连年递减。政治家们叫苦不迭,连发警告,鼓励民众多生。但是效果不佳。特别是德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对德国出生人口下降发出预警,当时的巴伐利亚州长施特劳斯的名言就是:德国民族是一个正在“消亡”的民族。

令人吃惊的是,德国的经济和再工业化恰恰是在德国人口出现下降时产生,并一直延续至今。GDP不降反升。

为了鼓励德国家庭生孩子,德国的补贴很是丰厚,可是执行几年人们发现,德国本土家庭的人口出生率没有上升,倒是那些外来移民家庭的“积极配合”,移民的后代一直处于高位。这个倒挂金钟的现象,值得政府决策部门和人口研究人员的认真思考。

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中国应当研究一个科学的预测:中国的总人口最多的“红线”,和最低的“红线”,只要我们的总人口在一个“合理区间”活动,我们就不必大惊小怪。

现在这个问题之所以热火起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有关机构推迟公布人口普查数据,引发多种猜疑和各种评论。

至于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应当参考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历。老龄化”问题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有人把老年人排除在“生产力”,“创造力”之外是错误的。

老年人依然是社会进步中重要的推动者,消费者,是社会安定的“压舱石”。在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如果没有那些忠诚的老一代人的坚持,坚韧,何来现在的安定与稳定环境。

谈到人口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看待和处理老年人的问题。因为许多专家,就是借口出生人口低于老年化速度,才呼吁多生孩子,可以对冲老年化,这真的会是个好办法吗?

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值得深入探讨。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