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文章到期解禁:

由于宗教和政治背景上的原因,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归属,直接牵涉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政权理论基础到底哪一方合法,而且彼此间是互斥的。因此其重要性远超一般的边境主权冲突,导致近百年来战火都没有停止。

70年代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遭遇了全面失败、东部领土被印度肢解并独立为孟加拉国。由于国力和常规军事力量上已经处于明显的下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已无力再次和印度通过常规战争的形式正面争夺控制权。

巴基斯坦随后转变了思路,在克什米尔地区推行超限战策略,试图用各种不对称手段打击、拖垮印度 。但这一思路,在90年代末遭受到了巨大的反噬:

74天的战争中,巴方的所谓谋略成了自缚手脚的政治枷锁,印度却能毫无顾忌的全力以赴。

面对印度的幻影2000机群,巴基斯坦的F-16机群全程避战不出,只是任由陆军在印度的空地协同火力下自生自灭,最后在印度的不对称打击下死伤惨重。

此战的结果,是巴基斯坦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所有领域,全面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由于导航/飞控/火控上的性能优势,幻影2000即便是投放普通炸弹,攻击效率也远超苏联米格23/27;印度空军相当多高难度的打击任务,必须由幻影2000完成。从实战表现看,素以昂贵著称的幻影2000,真实性价比远超苏式战机

一:卡吉尔战争的环境特殊性——人类有史以来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战役

卡吉尔地区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控制一侧,印巴两国在1999年的军事冲突,本质上是对卡吉尔地区的战略制高点进行争夺。特别是卡吉尔战争核心战场之一所在的老虎山,其山脊可以直接俯视N-1A号印度国道,为巴基斯坦境内的炮兵提供精确的目标信息。

N-1A是连接斯利那加和来赫两地的唯一道路,极为重要。因此在印度发现老虎山脊等要害地点已经被巴基斯坦渗透控制之后,战火爆发便无法避免。

这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因素必须提及,就是由于政治因素上的限制,巴方的作战人员以克什米尔独立武装组织的名义进行战斗;直到战争结束后的数年,巴方才承认参战者的官方身份并补发各种荣誉。

在这种特殊政治条件制约和其他因素作用下, 巴基斯坦的空军始终没有参与卡吉尔战争。制空权的完全放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巴军在卡吉尔地区失败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老虎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老虎山地区的地形。

此战中,巴基斯坦一方居高临下、依托较为完备的坚固工事进行防守作战;而印度军队则需要发起仰攻,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按照印度军队自己的评估,按照传统陆战经验,拿下卡吉尔地区,至少需要付出3-6倍于对手的伤亡代价。

卡吉尔战争中,巴方的阵亡数据,各方统计差异巨大。

美国国务院的估计是700人阵亡,而根据巴国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说法,阵亡数字超过4000。印度方面给出的数字可能与真实情况较为接近,称巴方阵亡人数至少超过737人,可能达到1200人;其中在印军控制范围内,直接确认的巴方人员尸体超过249具。

按巴方阵亡700人计算,印度陆军本应付出2100-4200人以上的阵亡代价,才能获得胜利。但由于印度空军的最终介入,印方阵亡人数为537人,还少于巴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卡吉尔战争引发了巴国政局的分裂、政变,其代表人物前总理谢里夫(左)和前总统穆沙拉夫(右),就经常围绕卡吉尔战争相互攻击对方派系,给出的阵亡数字要么极端偏大(4000+),要么极端偏小(357人),可信度均不高

卡吉尔战争中,沿高原山脊展开、长达160公里范围的战场,海拔高度普遍超过5000米,少数接近5500米,冬季温度往往可以低到-48℃。这样的环境已经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在80年代印巴为了控制边境、不得不争相部署军事人员驻留之前,历史上一直是无人区。

这种特殊而极端的环境条件,导致了传统地面武装力量的作战能力严重衰退:

从人的角度来看,印巴双方军人都处于生存极限的边缘状态,思考判断能力、动作精确性、力量、耐力都变得极差,执行任务的能力严重弱化。

从80年代到现在,印巴边界类似地形上,和平状态下由于高原/高寒伤病导致的残废和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军事冲突中的战残、战死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苏联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原设计是前后4舵面,高原下暴露出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卡吉尔战争后,俄方为印度推出的M、M2改型,尾部舵面增加到6片,可适应6000米海拔

从装备的角度来看,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在设计中考虑过在如此高海拔的高寒山区中使用。这带来了大量的问题——比如枪械和火炮,其弹道设计、射表编制,均是在低海拔的高密度大气环境中完成的;在高原环境下,既瞄不准、也打不准的现象非常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卡吉尔的地理环境对火炮性能发挥限制极大

特别是在这样的高海拔山区中,运输人员和武器弹药的车载载具,发动机功率下降非常严重,而且道路匮乏,大量地形崎岖的履带式车辆也无法通行。因此火炮能抵达的地点和海拔非常有限,大量目标处于火炮的打击范围之外。

种种因素限制下,在74天的交战中,尽管印度陆军累计打掉了整整25万发炮弹;但在幻影2000真正介入战场之前,巴基斯坦军队的工事、物资、人员始终保存完好,战局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少有实质性进展。

二:高原山地环境,空中力量的精确打击能力将决定战斗的胜负

卡吉尔战争中,印度军队在前期的徒劳无功,极大程度上归结于内部的军种之争——陆军强烈拒绝空军的介入,只要求直升机的空中支援。但在卡吉尔山地这样的作战环境中,真正受海拔、温度、以及地形影响最小的,恰恰是在空中飞行、设计活动范围就能达到海拔1.4~1.5万米以上高空的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多种因素导致了巴基斯坦空军的避战决策,包括90年代巴军block 15批次的F16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面对印度的幻影2000时将处于极大劣势,巴方当时并没有能承担起F-16机群战损殆尽的决心

印度空军在后期的介入,彻底决定了卡吉尔战争的胜负。虽然印度战机投下的炸弹总数量仅500枚左右(这还没刨去俄式战机的无效投弹),远远少于陆军发射的炮弹数量;但是在对巴基斯坦关键目标的摧毁效果上,却是后者无法相比的——比如印度空军的幻影2000战斗机,通过投放激光制导炸弹,准确摧毁了巴基斯坦位于“老虎山”的指挥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卡吉尔战争中被防空导弹击落的印度米格-21,飞行员被打死。性能落后的俄制飞机虽然便宜,但真打起来都是累赘,占用后勤物资和指挥调度的宝贵战争资源,还给对方送人头

以老虎山为代表的高原山地地形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飞行员难以目视分辨山峰之间的区别,极易混淆;开俄式战机飞不准航线、找不到目标的现象非常普遍,无效出动比例非常高。而幻影2000的导航在该地形下优势极大,作战效率远远高于俄式战机。

其二炸弹的飞行轨迹只要稍偏一点,就会因为地形的陡峭,落在很远的地方,而且冲击波和弹片大量被地形遮蔽。在平原地形上够用的投弹精度和弥补措施——比如选用更大口径的炸弹,偏一点也能毁伤目标,在高原山地上根本行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虎山上的巴基斯坦军队指挥部,两个目标(帐篷群)均被幻影2000投放的激光制导炸弹摧毁

印度在1997年签订了利特宁吊舱的引进合同。在1999年卡吉尔战争爆发后,印度空军当时拥有的全部5个吊舱,仍然处于测试阶段,与幻影2000的整合工作尚未完成,软件版本不一而且故障和错误很多,仅极少数飞行员拥有实际操作经验。

卡吉尔战争,实际上是印度空军第一次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由于吊舱与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具备相关操作技能的飞行员人数严重不足,在幻影2000发起的打击中,一直都是普通炸弹与精确激光制导炸弹共同使用的。通常采用如下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利特宁吊舱,能对战场进行高效观测和瞄准,并对激光制导炸弹提供目标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激光制导炸弹的典型原理

为了防止被巴基斯坦的地面火力击落,印度空军的幻影2000采用了与地面保持3000米以上高度差(实际飞行高度通常在海拔9000-10000米)、以1000公里/小时左右速度飞行并投放炸弹的攻击方案。

在2-4机编队中,一架双座幻影2000携带利特宁吊舱/激光制导炸弹位于后方,后座飞行员专门负责操作武器。编队前方的幻影2000,每架飞机携带多枚普通炸弹并发起首轮打击;当这些飞机的打击效果不理想,或者发现高价值目标时,最后方的幻影2000使用激光制导发起精确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蒙托·达洛的巴基斯坦军队后勤营地被摧毁后的照片。4架幻影2000投放了24枚250公斤普通炸弹,大约有300名巴基斯坦军人在空袭中死亡。空中打击在作战效能上的性价比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战术被证明相当有效。卡吉尔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连续摧毁了指挥机构(老虎山)和后勤营地(蒙托·达洛、4388山谷),整体战斗力迅速崩盘;随后分布在各处的大多数工事和据点,也在后续空袭中被连续摧毁。

在单方面制空权的全力支持下,印度陆军完成了对卡吉尔地区的再次占领和控制,而且伤亡大大小于巴基斯坦军队。

对于同样拥有高原山区边境的国家而言,卡吉尔战争是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样本。它充分的反映了这样一条现代战争规律:

虽然高原山地边境的占领和维持实际控制,必须依靠地面部队完成;但真正爆发高烈度的热战后,空中力量将会决定最终的胜负。

三:对卡吉尔战争的几点思考

1、巴基斯坦渗透卡吉尔地区的决策,是在国内政治斗争的推动下草率出台的。政治矛盾推进了军事行动,战争胜负又受制于政治。

巴方在外交、经济(抵抗、瓦解经济制裁与封锁)、军事(应对第四次印巴战争爆发)等诸多方面;统治层内部根本没有形成一致认识,既没有承担对应代价的决心,也没有足够的实际准备工作。

巴方的作战人员,在当时甚至都不能被官方承认是巴方军方人员。这种试图通过小成本的偷鸡式行动,长久控制对方核心战略要点的决策;其期望成果、决心与成本支出之间,完全不对等。

卡吉尔战争的胜负,在爆发之前,就已注定在这个环节上了——当印度战争机器全力发动后,巴基斯坦军方却无法同等的跟进,只能坐视己方的渗透力量被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印度向巴基斯坦移交巴方军人尸体

巴方的参战人员命运是相当悲惨的。在5000米附近、乃至接近5500米海拔的高原冰川山地上,人的生存非常痛苦,缺氧和高寒带来的伤病残疾非常普遍,非战斗减员长期高达30%以上。

不管一个人的初衷和过往性格,只要能在这种环境下坚持长时间生存、作战的,就没有真正的孬种。但这些巴方作战人员,却在开战之前就被安排上了弃子式的投机筹码身份;无论个人如何机智、勇悍,最后都牺牲的毫无价值。

一将功成,万骨枯曝;案头几许点墨,沙场血流成河。书卷屏幕前,总有看客凭空把热血灌注了满腔,不知将自我代入了哪方?是庙堂上羽扇纶巾谈笑的当世诸葛,还是雪山下弹片洞穿胸膛如破风箱、口鼻间血沫翻滚嚯喇作响的垂死儿郎?

卡吉尔战争的后果之一,就是巴基斯坦不仅没有达成预期的战略目的,还在本国内部再次引发严重且持续多年的政治动荡、混乱,并严重影响到经济与民生。

2、国内军事爱好圈里存在一个普遍性的误区,就是把印度军队完全视作懦弱低能儿的集合群体,而对巴基斯坦军队评价过高。

实际上印、巴两国本来就是国家由于国内宗教和国际政治因素而分裂的产物;两国军事力量在行为组织层面上的特征和能力水平,相似程度远高于差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印度苏30MKI被巴基斯坦F16击落,抛开单个战例的偶然性不谈,苏30mki和米格21改型,碰上block 50/52批次还带了AIM-120的巴军新F-16,本就胜望渺茫

如果两国军人的普遍品性和技能水平——尤其是空军,真的像国内的智障小粉红和傻逼五毛吹的那样反差强烈,巴方有着压倒性优势;那么印巴两国的军事冲突中,就不可能出现第三次印巴战争、卡吉尔战争中印度压倒性胜利的结果。

实际上两国的高技术兵种和精锐部队,其主要军官和技术骨干,均普遍有西方国家或俄国的留学、培训经历,水平上都很接近。

3、高原山地作战能力中,麻烦最大、最困难的不是技术兵器的问题,而是空地协同中,军种配合相关的体制问题。

军种协同的关键,在于相关的体制构架和官僚业务流程,或者说穿了——就是空军与陆军之间怎么分配功劳、地位、责任、义务;在战斗过程中到底谁指挥谁,谁听从谁,谁为谁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通讯组网、传感器数据共享之类的技术问题,是军种协同里最简单、最不具备决定性影响力的因素

要改动这样的环节,平时的训练和演习结论都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不死伤足够多的人,不遭受足够多的挫折;一方再有道理,也压不过另一方的抵死不认。

只有实战中,流了足够多的血,才能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放下彼此的立场,向着总体协作的最优化方向相互妥协。即使是强如美国,从根本上都没有逃出这个规律,从二战到战后的战争,为此枉付的死亡是以万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