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享有“民生超市”美誉的永辉超市,似乎正在被抛弃。

在继产品抽检不合格被点名、“道歉门”事件后,近日永辉超市公布了业绩报告,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受此影响,其股价也触及跌停。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被控制,永辉超市的业绩高峰沦为历史。而作为传统商超的生鲜品类龙头永辉超市,也正在遭遇着社区团购的全面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辉超市不再“永辉”

4月30日,永辉超市披露了2020年业绩报告及2021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 2020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1.99亿元,同比增长9.80%;归母净利润17.94亿元,同比增长14.76%。

与2020年全年业绩相比,永辉超市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据财报显示,永辉超市在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3.34亿元,同比减少9.99%。

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永辉超市方面称,主要是去年下半年全行业受线上业务,特别是社区团购等新兴业务的冲击,导致收入和毛利率下滑明显。

而在一季度年报中,永辉超市也表示,受疫情及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倾向下降,实体零售行业承压,以及市场上社区团购业务烧钱对公司业务的短期影响,预计2021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同比可能出现下滑。

除此之外,五一假期的火热,也并没有让永辉超市的市场预期有所好转。截至4月30日午盘,永辉超市大跌9.22%,报5.61元,总市值533.86亿元。与去年同期1000亿元的市值相比,永辉超市现在的市值几近腰斩。

据悉,这次股价大跳水源自于永辉超市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331.8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8.51%。简单来说就是,去年一季度明明还赚15.68亿元,结果一年过去后,利润只剩个零头,仅为2332万元。

面对如此惨淡的财报,就连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质疑:“永辉这是怎么了,未来还能‘永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两年,生鲜品类一直是巨头下场后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日常家庭餐桌的鲜活水产、蔬菜瓜果、禽蛋奶等生鲜产品,也成为巨头们“社区团购”业务的重点补贴品类。

而随着社区团购与生鲜电商的崛起,为了抢占市场,巨头们通常豪横地以极低的毛利甚至负毛利进行竞争,凭借低价便捷的优势卷走了其大量用户。没有千亿补贴,也承受不了负毛利的影响,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永辉超市只好将自己的用户拱手相让,而这带给永辉超市的负面影响仍然在持续作用着。

新业务探索受挫

除了利润巨幅下跌、毛利不断下滑之外,这份财报里还透露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永辉超市新业务探索失败。

在过去几年时间,永辉线下卖场受到电商的巨大冲击,面对互联网巨头对新零售的呼声,永辉急于推出新业态,于是推出超级物种,主打“餐饮+零售”,在2015年成立的永辉云创体系下,并吸引了腾讯入股。

2017年永辉开出第一家超级物种店,并喊出2018年底要开出100家门店的目标,但事情远不如计划的如意。

受限于运营模式盈利难,以及扩张凶猛,超级物种的亏损也随之而来。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6年至2019年,永辉云创4年间累计亏损26.46亿元。

永辉云创像个无底洞,耗尽了永辉超市的钱和耐心,开始拖累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随着超级物种光环的褪去,这项新业务也只能以被关闭、被叫停而告终。

然而,永辉超市的危险还不止于此。除了在新业态试水陷入失败困境外,永辉超市在经营上也是问题频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永辉超市旗下门店就因食品安全问题、样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频频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

仅本月以来,永辉超市就已经三次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黑榜”。而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光今年一季度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对于永辉超市来说,局面只会越来越危险。毕竟一二线城市有盒马、每日优鲜持续收割,低线城市有社区团购长驱直入,永辉超市暂时只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从“农改超”起家,永辉超市曾凭借生鲜打下一片江山,从福建福州走向全国。如今,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零售压力重重、顾客流失严重的困境,永辉超市想要重回辉煌怕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