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邻隆昌市、泸县,南界泸州市、宜宾市,西与犍为县、井研县毗邻,北靠仁寿县、威远县、内江市;大地构造系杨子淮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自贡凹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017年,全市幅员面积4381平方公里,管辖4个区、2个县;户籍人口323.94万人。2020年实现GDP1458.44亿元。当然自贡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一位是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魏明伦

魏明伦,四川自贡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被誉为巴蜀鬼才。历任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演员、编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电影文学剧本《四川好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四十年未换单位。14岁(1955年)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1957年)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

《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连中三元”,剧坛罕见。《巴》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底《潘金莲》问世,引起社会各界大讨论。争议扩大到港台欧美,余波回荡十年不止。全国几十个剧种,二百余个剧团纷纷争演《潘》剧;并由香港影视剧艺社、台湾国立复兴剧校译制上演。近年《潘》剧连续参加台湾第十四届国际艺术节,新加坡第四届国际华族文化节等等境外演出盛会。剧本由海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单行本出版多种,英译本在美国发行,又被选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大系》、《八十年代文学新思想丛书》、《中国现代派作品大系》。

1992年,《夕照祁山》获第六届振兴川剧调演优秀剧本奖,名列第一。剧本由《中国作家》与香港《大成》杂志破例发表。1993年,《中国公主杜兰朵》由北京京剧院带到意大利演出;1995年又由自贡市川剧团带到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参赛,一举夺魁,囊括优秀剧本、优秀演出等十一项大奖。八十年代末期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代表作收入《中国杂文大观》、《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品集》、《新华文摘》、《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十年代兼涉影视,曾应邀出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撰稿;领衔创作《众人划桨开大船》等节目获得多项春兰杯奖。担任电影《变脸》的编剧,该影片获1995年度中国电影节华表奖(政府奖)最佳合拍片奖、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珠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首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奖、东京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奖;96香港十大华语影片。

被誉为“巴蜀鬼才”的魏明伦,曾在戏剧、杂文、词赋碑文领域穿梭,变化多端,均有不菲的文学成就。今年上半年,他在成都开了个人文学馆。年已73岁的他谈兴颇浓,语速犹似连珠箭,时常爽朗大笑,他说:“很多作家是一口大致可以度量方圆的池塘,而我是一条不知走向的河流。”

第二位:张锦秋

张锦秋(1936.10-),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籍贯四川自贡。张锦秋于1954至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1至196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莫宗江教授。自1966年2月起,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并自1987年起任总建筑师。张锦秋的建筑设计思想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进入建筑创作阶段,代表作:西安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群贤庄小区,三项目均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大奖,被誉为“新唐风”。此后创作领域扩展到城市设计,代表作: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黄帝陵祭祀大典、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其中二项获建设部和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三项获全国优秀设计奖,二项获建筑学会创作大奖;在建筑创作上又不断创新,呈多元化探索,如: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塔、临潼大唐华清城等。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延安革命纪念馆被选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2006年10月举行的《〈长安意匠丛书〉·大唐芙蓉园》首发式,推出她创作的七卷本《〈长安意匠〉——张锦秋建筑作品集》,从公用到民用、从纪念性殿堂到宾馆及现代民居、从博物馆到宗教建筑、从建筑单体到大型园林及城市设计,涵盖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锦秋在中建西北设计院工作中,在“华清池”大门设计中建立了唐文化概念,从阿培仲麻吕纪念碑设计开始确立了新唐风建筑的风格。为了探寻传统建筑与现代工艺、材料相结合的融合之路,实现新馆历史风貌与现代建筑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结合。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和南湖的创作是对陕西生态的复兴和环境的重建。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设计中,实施了雨水利用和中水利用。陕西历史博物馆从总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均预见了未来的需求,预留了发展余地。2010年10月20日,在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颁奖大会上,她表示:“大奖并不属于个人,是团队的光荣,同时也是献身于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建筑人共同的荣誉。获奖以后,将更加努力和年青人在一起,在祖国的沃土上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建筑开拓、创新、求实、奉献”。

长安塔为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张锦秋对于如何表现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把握设计成败的关键,做了思考。“它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要求长安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同时人在塔中也有融于自然、能与自然互动之感。”唐诗中“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等名句,使张锦秋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了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西安的地标性建筑,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张锦秋的长安塔设计,把握了远观塔势、近赏细形的原则。远望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色,每一层挑檐上都有一层凭座,逐层收分,韵律和谐。各层挑檐体现了唐代木结构建筑“出檐深远”之势。但檐下与柱头间却用金属构件组合,抽象地概括了传统建筑檐下斗拱系统。玻璃幕墙设在外槽柱内侧,通过玻璃肋与立柱和横梁固定。一系列处理,使长安塔蘸满唐风唐韵,又不失晶莹剔透的现代感,它生于斯、长于斯,而非“天外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