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航天又传来喜讯: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圆满成功!

全国上下,无不激动万分,热烈欢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天事业的欣欣向荣,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人才济济。

不仅能够大力推动技术革新,带动高端产业发展。

而且对于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50多年前的那场人类首次登月事件,就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近,一部刚完结的航天题材美剧,正是对准了这段历史。

以极其宏大的脑洞和视角,为人类社会直接开辟出了一条平行宇宙的发展线。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它——

《为全人类》

For All Manki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剧在2019年的时候开播了第一季。

豆瓣8.1,烂番茄新鲜度86%。

其中作为收官之作的最后一集,在IMDb上拿下9.1的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两年之后,第二季在今年2月开播。

虽然看的人还不太多,但口碑一样优秀。

豆瓣评分上升到了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本季刚圆满收官。

最后一集,直接在IMDb网上飙到了单集9.7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的成绩也不奇怪。

本剧的导演迈克尔·莫里斯,可是执导过《风骚律师》《亿万》等口碑之作。

几乎季季都是9分+。

一句话,凡是他拍的美剧,入股不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剧最大的特点,是用极大的脑洞改写了人类历史。

故事始于1969年。

这一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酒吧。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里面正在转播的,正是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实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身穿宇航服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着他开口说话。

——他开口了!

等等,怎么是俄语

大家都知道,登月第一人明明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啊。

但剧中偏偏反着来,让苏联成为了登陆月球的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美国上下一片哗然。

针对政府的批评指责,不绝于耳。

面对这个情况,宇航员埃德心中是有苦说不出。

其实上一次它在绕月探测的时候,距离月表已经只有几英里,完全可以降落。

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非常谨慎,严令他遵照计划返航。

就这么白白错失了抢先登月的良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苏联这个反超,让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也让总统尼克松在国内的选民支持率大幅度下降。

很快,一个紧急严峻的任务落到了登月计划的主任迪克头上:

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登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虽然没有抢占先机,但技术已经成熟。

不久之后,也成功踏上月球

就当迪克刚松了一口气,苏联又送来一份大礼。

他们第二次登月顺利着陆。

并且,这一回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

当苏联宇航员在面向全球的直播中打开遮光罩时,人们惊喜地发现:

这是一名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女性宇航员成功登月!

这下,美国不光是技术,连观念也被苏联甩在了后面。

于是,迪克又接到了新任务:

用最快的速度训练出一批女性宇航员。

美国,也要派女性登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迪克顾不得对官僚竖中指,紧锣密鼓地开始布置计划。

从飞行员当中选拔出条件合适的人员,再用理论课操作课轮番轰炸。

这已经够他焦头烂额的了。

不久,他又听说苏联已经开始制造太空舱。

很可能准备在月球建立军事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全人类》的神脑洞,带领观众离真实的历史越走越远。

以登月为契机展开一系列想象,为观众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种可能。

比如,训练女性宇航员,固然是为了跟苏联竞争。

但同时,也无形地鼓舞了无数普通女性。

进而推进了平权运动的提前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因为竞争压力,两国的航天技术都突飞猛进。

不但实现了登月。

还因为争着扩大探测规模,意外发现了月球冰。

从此打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影响了战争。

因为国力开始向航天领域倾斜。

此消彼长之下,尼克松从越南撤军。

提前结束了这场现代史当中的侵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中的越南战争直到1975年才结束

当然,除了这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部分,本剧也有颇为现实的一面。

宇航员埃德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儿子出了车祸,抢救无效,他还在月球执行任务。

妻子跟他通话的时候,明明已经悲痛欲绝,却还要强颜欢笑。

编织出儿子参加篮球赛的美好谎言,稳固他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月飞行主管,从年轻的时候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事业。

睡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洗漱用品备了全套。

墙上的火箭挂画翻过来,就是一面镜子。

早上一边刷牙,还要一边研究相关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细节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登月这项壮举背后是一条怎样的艰难之路。

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参与者都放弃了太多太多。

甚至还有牺牲更大的。

埃德三人成功登月一段时间后,美国准备再次发射航天飞机,为他们换班。

但就在距离发射还有最后一个小时的时候。

已经装载好燃料,在发射塔蓄势待发的航天飞机,居然爆炸了。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所有人都失去了语言,只能默默地看着屏幕上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情节,显然有着现实中挑战者号事故的影子。

现实与虚构在此刻形成微妙共鸣。

与现实对照的不止这一点。

太空探索与国家竞争的关系,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每一次重大推进,都跟苏美之间的竞争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首先登上了月球,所以美国想方设法抢先建立月球基地。

美国在探索时发现了月球冰,所以苏联极力开展月球开采活动。

苏美基地在月球上遥遥相对的这一幕。

可以说是现实科幻主义的典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竞争是一把双刃剑。

带来动力,也带来危险。

苏美双方建立月球基地后,生怕对方来犯。

平日里互相防备,提心吊胆。

不巧,一场太阳风暴在这时来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影响,双方的监视卫星都有一部分功能失效。

美国的军方如临大敌,马上提升到了三级战备,核武器的发射只差最后一声令下。

飞行主管见状,立刻提出质疑:

苏联不太可能会抢先攻击,这样做是不是太危险了?

将军的回答是:

但苏联会担心我们抢先攻击,所以可能反而更抢先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家伙,这猜忌链没完没了了。

一场太阳风暴,差一点让地球沦为核武器的战场。

危机过后,反战的声音也如约而至,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

总统的支持率又双叒叕受到了威胁。

于是此时美国提出了新的建议:

双方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一次握手,表明和平发展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责人打了一手好算盘:

谁在这个提议面前退缩了,谁就成了国际社会眼中的罪人。

如果双方都同意,美国作为提出者更受好评。

这波操作果然够心机。

美国的影视工作者自黑起来,也真是没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说回来。

太空竞赛,虽然有国家博弈的成分在。

但若跳出这个视角,从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去看待,也必须认识到:

正是这场国家博弈,「误打误撞」地促成了人类历史上无比伟大的征程。

到了第二季里,这种探索进一步扩大。

人类对于太空的幻想蓝图,被尽数搬到了这个平行世界当中。

第一季中的太空站,还基本上属于写实。

空间有限,设备简陋。

三个宇航员同时执行任务,已经是承载极限。

到了第二季中,就已经有了「科幻」的味道。

宽阔的场地,丰富的设施。

十几人的团队在这里工作生活,都毫无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和苏联,都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开采基地,夜以继日地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同时,还将火星开发的事项,列入未来计划的一部分。

尽管官僚主义还在拖着科研的后腿,尽管技术难题还在让大家焦头烂额。

但至少,这一切都已经在前进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禁让人好奇。

如果人类在当初没有放弃对太空的探索。

那剧中的一切,是否真的能变成现实?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现实终究归于现实。

一方面,基础科学的缓慢进展,让太空探索受到了技术上的束缚。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

当手机电脑中的虚拟世界太过精彩,人们好像已经忘记抬头仰望星空。

50多年前的那场经历,成为了人类对于登月共同的遥远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剧的剧名——「为全人类」。

这个名字乍一听,真是好大的口气。

但随着剧情推进,好像也能渐渐理解其中所指。

指的是什么?

是大国竞赛之间的勾心斗角?

是权力更迭之中的尔虞我诈?

还是社会变革之下的步步为营?

都是,但又都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答案,那鱼叔认为是:

探索精神给人类带来的无限可能。

在剧中。

它让人类走出地表,踏向月球。

又让人类更进一步,把目光投向火星。

我们探索地外文明,去往宇宙深空。

在无限的深邃当中,寻求一个终极的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那个真理并不存在。

或许,那个真理太过遥远,以至于我们永远无法追求得到。

但上穷碧落下黄泉。

人类正是在这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作为物种的未来。

当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笔直地朝向太空深处进发的时候;

当宇航员的面罩落下,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去回望家园的时候;

当踏上月球的人类排成一排,在球形山的环抱之中,迎接旭日初升的时候……

那一刻,人类历史已经汇成了一曲动人的歌。

而「为了全人类」的最终答案——

或许,早已融入他们的歌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