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含糖茶饮非常受年轻人追捧,可以说火得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有关糖或含糖饮料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也热起来了。

这不,研究人员近期又发现了青春期含糖饮料摄入量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所以我们又双叒叕来提醒大家控糖啦!

近日,来自首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3-18岁时糖或含糖饮料摄入越多,成年后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越高

具体来说,每天果糖能量占比每增加5%(约合35 g果糖),患结直肠腺瘤风险升高17%

好消息是,如果每天用2份(160 g)水果代替2份(710 ml)含糖饮料可使近端结肠和直肠腺瘤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5%和39%,用2份乳制品(480 ml牛奶、240 ml酸奶或60 ml芝士)代替2份含糖饮料可使直肠腺瘤的发病风险降低47%

需要注意的是,用果汁代替含糖饮料可没有这种效果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在许多高收入国家,结直肠癌呈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有关[2]。1996年,美国青少年的含糖饮料摄入量较31年前增加了1倍多[3];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09-2013年,中低收入国家54%的青少年每天至少喝1次碳酸饮料[4]。

既往研究关注的都是成年期高糖饮食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5,6],青春期高糖饮食与结直肠癌有无关联尚未可知。

鉴于此,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著名的护士队列II(Nurses’ Health Study II)就青春期糖、含糖饮料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腺瘤和锯齿状病变)的关联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研究是如何展开的。

首先介绍一下护士队列II,这个队列始建于1989年,由116430名年龄在25-42岁之间的美国女护士组成,每两年以邮寄问卷的形式调查1次生活习惯和患病情况,目前仍在随访[7]。该研究从中筛选出在1998年完成了高中食物频率问卷(HS-FFQ),此前未患过癌症、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并在1999-2015年期间至少接受过1次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33106名护士

HS-FFQ包含124个条目,问及参与者13-18岁时常见食物/饮品的摄入频率,据此算出糖(果糖、葡萄糖、添加糖、总糖)、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和果汁的摄入量。其中,总糖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糖饮料包括含/不含咖啡因的可乐和其他碳酸/非碳酸类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包括碳酸或非碳酸类低卡/无糖饮料;果汁为鲜榨果汁。

糖摄入量以糖所含能量占每日总能量摄入的百分比表示。饮料摄入量以“份”为单位,1份果汁约为177 ml,1份其他饮料约为355 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每两年1次的随访中,参与者需要回答是否做过下消化道内镜,做这项检查的原因和检查后病灶是否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息肉。之后,医生查阅有息肉患者的诊疗记录,核实诊断并根据病灶特征将息肉划分为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直肠腺瘤或高危型/低危型腺瘤和小/大锯齿状病变。

研究结果显示,有12.6%的参与者在青春期时每天至少喝1份含糖饮料。随访期间,4744人被诊断有至少1枚息肉,其中2909人有至少1个腺瘤,2355人有至少1处锯齿状病变。76.5%的患者被确诊时不满55岁

具体来看,每天果糖能量占比每增加5%(即每天每多摄入35 g果糖),患结直肠腺瘤风险升高17%,腺瘤位置或危险等级不同,其发病风险升高的百分比也不同(见下表),升高最多的是直肠腺瘤(43%),特别是高危型直肠腺瘤(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期每天糖能量占比每增加5%(总糖为每增加10%)或每多喝1份含糖饮料,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升高百分比;*95%置信区间下限为0.99或1;×无相关数据;—风险无显著变化

葡萄糖、添加糖和总糖的结果与果糖类似,只是风险增加得相对较小。

而每天多喝1份含糖饮料,患结直肠腺瘤风险升高11%,风险升高最多的也是直肠腺瘤(30%),特别是高危型直肠腺瘤(34%)

一些小伙伴可能会比较关心无糖饮料和果汁对这类疾病的影响,该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饮料或果汁摄入量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无关,但水果摄入较少且果汁摄入较多的青少年高糖饮食后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还是会高于低糖饮食者。

需要格外警惕的是,当每日果糖摄入过多(能量占比≥11.8%)或喝≥1份含糖饮料合并以下任一情况时,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都会进一步升高:每日水果摄入不足1.3份(104 g)、蔬菜不足2.8份(224 g)或纤维素不足20.2 g

与腺瘤不同,青春期糖或含糖饮料摄入量不会显著影响锯齿状病变的发病风险。

除青春期糖和含糖饮料摄入情况外,研究还调查了参与者成年期的摄入情况,所用FFQ含131个条目,自1991年每4年调查1次,多次结果取平均,未发现二者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有关。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两个阶段的糖、含糖饮料摄入量并没有非常相关。青春期果糖或含糖饮料摄入多但成年期摄入少的人比两阶段摄入均较少的人更易患结直肠腺瘤,特别是直肠腺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期果糖、含糖饮料摄入量与腺瘤发病风险

为什么只在青春期存在上述关联呢?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会出现胰岛素水平生理性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分泌增多的现象

而含糖饮料会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快速飙升,长此以往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抵抗)、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同时慢性炎症加重,这些都是癌症的危险因素[8,9]。与此假设一致的是,该研究发现,升糖负荷是介导糖/含糖饮料与结直肠腺瘤的中介因子。

此外,果糖还有一些额外的危害。与葡萄糖不同的是,果糖要在肝脏中代谢[8],超出代谢负荷时会造成内脏/异位脂肪堆积、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10]。果糖还可能直接作用于结直肠细胞或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来影响肿瘤形成[11]。

虽然水果和某些蔬菜也含糖,但它们当中有益的微量营养素和纤维素可能会抵消一部分危害[6]。水果榨成汁后,缺少纤维素的缓冲,短时间内果糖在小肠中大量释放,容易溢入肝脏和结肠[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研究也有一些局限:例如,青春期饮食回忆可能不准;可能存在残余混杂或未测量因素混杂;研究人群主要为白人女护士;鉴别锯齿状病变有一定困难。

总的来看,青春期糖尤其是果糖和含糖饮料摄入越多,结直肠腺瘤特别是直肠腺瘤的发病风险越高;二者不影响锯齿状病变的发病风险。

鉴于过去几十年青少年对糖、含糖饮料摄入的大幅增加,该研究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近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85%的结直肠癌由腺瘤进展而来[12],若能证实上述关联,减少青春期糖、含糖饮料摄入对预防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 Joh HK, Lee DH, Hur J, et al. Simple Sugar and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During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Precursor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Mar 19]. Gastroenterology. 2021;S0016-5085(21)00537-0. doi:10.1053/j.gastro.2021.03.028

2. Siegel RL, Jakubowski CD, Fedewa SA, Davis A, Azad NS.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Young: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Management. 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 2020;40:1-14. doi:10.1200/EDBK_279901

3. Cavadini C, Siega-Riz AM, Popkin BM. US adolescent food intake trends from 1965 to 1996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West J Med 2001 Oct;175(4):235]. West J Med. 2000;173(6):378-383. doi:10.1136/ewjm.173.6.378

4. Yang L, Bovet P, Liu Y, et al. Consumption of Carbonated Soft Drink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Aged 12 to 15 Years in 53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m J Public Health. 2017;107(7):1095-1100. doi:10.2105/AJPH.2017.303762

5. Zhang X, Albanes D, Beeson WL, et al. Risk of colon cancer and coffee, tea, and sugar-sweetened soft drink intake: pooled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J Natl Cancer Inst. 2010;102(11):771-783. doi:10.1093/jnci/djq107

6.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Expert Report, 2018. Available at dietandcancerreport.org.

7. Bao Y, Bertoia ML, Lenart EB, et al. Origin, Methods, and Evolution of the Three Nurses' Health Studies. Am J Public Health. 2016;106(9):1573-1581. doi:10.2105/AJPH.2016.303338

8. Malik VS, Hu FB.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n Update of the Evidence. Nutrients. 2019;11(8):1840. Published 2019 Aug 8. doi:10.3390/nu11081840

9. Wu J, Cai Q, Li H, et al. Circulating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 report from the Shanghai Men's Health Study. Carcinogenesis. 2013;34(12):2799-2803. doi:10.1093/carcin/bgt288

10. Bray GA, Nielsen SJ, Popkin BM. Consumption of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in beverage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epidemic of obesit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m J Clin Nutr. 2004 Oct;80(4):1090]. Am J Clin Nutr. 2004;79(4):537-543. doi:10.1093/ajcn/79.4.537

11. Wong SH, Yu J.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16(11):690-704. doi:10.1038/s41575-019-0209-8

12. Strum WB. Colorectal Adenomas. N Engl J Med. 2016;374(11):1065-1075. doi:10.1056/NEJMra151358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丨BioT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