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啊,出去吃好吃的啊!”不知道诸位是什么情况,反正在奇点糕这里,约朋友出去玩,大差不差就是逮个好吃的店饱口腹欲。

其实早年说起下馆子还是个挺稀罕挺正式的事儿,现在呢,一日三餐不得不在外面吃或者叫外卖的人也不在少数,在家自己准备饭菜反而成了奢侈。

外食不如自制健康,估计我再叨叨读者们都要嫌烦了。不过今天看到的这篇研究,数据还是比较吓人,会让人瞬间想丢掉外卖的程度。

近期,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杂志发表了一项队列研究,3万5千余人调查显示,相对不怎么外食的人来说,每天至少2餐在外面吃,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4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18%、癌症死亡风险升高67%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pixabay

外食是一门儿全世界的流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1977-1978年间,美国人只有17%的热量来自外食,到了2011-2012年,数字就攀升到了34%

馆子固然很快乐,自己不用动手,东西好吃,人多又热闹。但是馆子里的食物往往能量密度更高,含有更多的脂肪和钠,而那些公认为健康的成分,例如水果、蔬菜、全谷物、膳食纤维、抗氧化剂等物质就少得多了

是我,是那个下馆子就记得点大肉的我。

倒也不是没有饭店主打健康轻食,但是吧,都出门吃了,谁乐意去啃草啊……所以大部分时候,出门吃的食物质量还是远不如在家自己做的(除非你是炸厨房组成员)。因此,外食也就和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挂上了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我们一般下馆子点的都是这 | pixabay

那么,外食和死亡之间的风险又是怎样的呢?

这项研究采用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NHANES)的数据,包括了35084名年龄在20岁或以上的参与者,共计随访291475人年,中位随访7.83年,最大随访时间16.75年,期间共发生2781例死亡,51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638例死于癌症

相对来说,更经常出门吃饭的人群有以下特征:年轻、男性、非西班牙裔白人、单身、不抽烟、锻炼、肥胖、总摄入量更高、食物质量差。

对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饮食和生活方式、BMI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之后,模型计算发现,相对不怎么外食的人(每周<1次),经常外出用餐(每天2次及以上)与死亡风险升高有关,全因死亡风险比1.4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比1.18,癌症死亡风险比1.67

对低收入家庭来说,风险的提升要更夸张,风险比达到了2.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数据上来看,最“健康”的不是根本不怎么出去吃的人,还是那些外食次数比较适当的人

这里要提出一点,所谓“外食”,实际上指的是food prepared away from home,也就是并非自制的食物,所以无论下馆子、叫外卖,还是吃的超加工食品,应该都列入其中。

这项研究的数据固然吓人,但跟此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倒也能形成对应。例如,之前一项针对意大利人的研究发现,生活在快餐店密度较高的地区的人,全因死亡风险要高出2.52倍;另一项研究则发现,一个地区的快餐店密度每增加10%,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就增加1.39倍,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36倍

为什么外食会如此“有害”?论文给出了三个潜在的原因。

第一,外面的食物相对家中自制的餐食要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和钠,钙、铁、纤维较少。而高钠摄入量、低全谷物摄入量和低水果摄入量是全球死亡的主要饮食风险因素。

第二,近期有研究发现,外食的人更容易摄入更多的有毒化学物质,例如邻苯二甲酸盐(一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暴露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三,经常出去吃饭的人也可能是由于没有时间做饭,这是工作繁忙、压力大的标志,这也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我想大部分总在外面吃饭的人,还是这第三点所迫吧。对他们来说,强调在家吃饭显然站着说话不腰疼,解决方法可能还是要从提升饮食业的食品质量开始,比如说强制餐厅对菜品标注营养标签或保证一定营养的百分比。

至于咱们,就出门吃饭的时候,多说服自己吃两口草吧。

参考资料:

[1]https://jandonline.org/article/S2212-2672(21)00059-9/fulltext#%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丨 代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