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27日,艾森豪威尔接到马歇尔的急电:“要防止敌人形成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区,(德国)南方的崇山峻岭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地区之一”!美国陆军总参谋长建议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渡过莱茵河的美军主力,应向东南方向突击。而同一天,艾森豪威尔又收到了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蒙哥马利的一封电文,内容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歇尔

英国人表示将以两国装甲部队为先导,沿韦瑟尔—汉诺威的公路全速推进,即兵锋指向偏北,蒙哥马利电文最后的两句话是:“然后沿着公路直抵柏林,我希望如此”。也就是说,在是否抢先攻取柏林这个问题上,盟军内部也是有分歧的,当然没有法国人什么事,他们那点兵力根本没有话语权,最终有权决定盟军主攻方向的,仍然是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的意见更多是从军事上考虑,当时风闻德国大批军政要员已经逃出柏林,汇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准备建立所谓的“民族堡垒”。据称德国人“将能依靠天险和最有效的秘密武器继续存在下来,准备东山再起,那里有许多容纳军工厂、粮食和设备的大山洞,还准备成立一支专门接受游击战训练的青年地下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森豪威尔

蒙哥马利等英军将领则是从政治角度认识柏林的重要性,丘吉尔的态度亦如此,那就是要争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话语权、以及形成战后与苏联军事对峙的有利态势。但是艾森豪威尔更倾向于执行马歇尔的指示,因为他也担心所谓“民族堡垒”可能真的存在,从历史上看,没有什么是希特勒做不出来的,况且大批纳粹要员南逃确系事实,鬼知道他们要去干嘛?

在高级将领会议上,艾森豪威尔忧心忡忡地说:“如果让德国人真的建立了民族堡垒,那么我们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和代价更大的围攻战。而德国人就可以保有他们的最后希望,即利用盟军的不和,最后获得比无条件投降更为有利的条件”,美军重要将领、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布莱德雷也支持艾森豪威尔的意见,他摆出了三点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哥马利

第一,就战场态势而言,盟军主力部队距离柏林尚有250英里,而苏军兵锋所指,到达柏林仅剩30多英里(1英里差不多1.6公里,自己算哈哈),差不多是八倍的路程,美英盟军即便是玩命赶路,也未必能在苏军总攻柏林之前到达,那么去干什么呢?难道是专程去给人家庆祝胜利不成?

第二,布莱德雷保守估计,如果强攻柏林,美军将至少付出10万人以上的伤亡,在1945年3月德国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实在得不偿失,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一条挺重要,就怕死人多。笔者个人感觉布莱德雷的估算还真的不准确,以盟军地面部队与苏军的战斗力差距,就算拥有空中优势,伤亡也不会低于20万(苏军最终伤亡30余万),因为攻克柏林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巷战,空中掩护作用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哥马利和朱可夫在柏林

第三,军人就应该干军人分内的事情,消灭敌人为第一要务,既然苏军已接近柏林,根据《雅尔塔协定》的条款,盟军能够打到易北河已经帮了苏军很大的忙,战争就是战争,布莱德德着重指出:“我们更关心的是消灭德军的残余力量,而不是战后政治力量的组合”。

艾森豪威尔拍手称是,因为按照《雅尔塔协定》划定的美苏对德占领区范围,直到易北河以西90英里,都算是苏占的德国东部地区,也就是说,盟军挺进到易北河都已经是“越界”了。而柏林完完全全在苏占区之内,盟军就算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打下来,最终还得把它交还给苏联人,除非想马上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否则就是吃饱了撑的为别人火中取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向美军缴械

于是美军高层就此决心放弃柏林,转兵东南去干掉德国人可能存在的“民族堡垒”(事实证明子虚乌有,但是大批德军高官逃到南方是真)。而接到作战命令的蒙哥马利大为不爽,忽悠英国政府和参谋长会议出面,试图改变艾森豪威尔的决定,美英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关键时刻,马歇尔力挺艾森豪威尔:这是最高统帅的权责,应该得到完全支持。

艾森豪威尔底气更足,1945年4月1日专门电示蒙哥马利:“你应注意到,我在前封电报中没有提到柏林,在我看来,那个地方只不过是个地理概念,我对它从来不感兴趣,我的目标只是消灭敌人,摧毁其抵抗力”,言外之意,老大老二你得分分清楚,执行命令就得了,没事少B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度度狼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