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rli Lukas

译者:易二三

校对:Issac

来源:Senses of Cinema

(2005年7月)

迈克尔·鲍威尔和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的电影丰富而古怪。杰作或拙作,惊人或扫兴,它们总是有奇怪的角度,勾人人们的兴趣或戏弄人们的思想。

——英国电影评论家雷蒙德·杜尔纳特

我喜欢电影……我不是一个有个人风格的导演。我只是拍电影的人。

——迈克尔·鲍威尔

对我来说,以上两句话最好地概括了迈克尔·鲍威尔及其电影的巧妙和大胆。自从第一次在借来的录像带上观看《黑水仙》(1947)后,鲍威尔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水仙》(1947)

我喜欢他的电影是因为它们具有令人崇敬的视觉美感和诗意美;色彩或其他电影手段的运用在文本中创造出了心理破裂;影片中的强大女性以及她们所经历并最终超越的「旅程」(往往达到令人不安的目的);对场所的生动描绘;明显的怀旧时刻;鲍威尔(当然也包括普莱斯伯格)的俏皮幽默感通过视觉上的双关和简洁、机智的对话表现出来。但最重要的是,我喜欢鲍威尔的电影是因为它们笃定的风格和对片中人物世界的「想象」的巧妙尝试。《红菱艳》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菱艳》(1948)

作为导演,鲍威尔的职业生涯是多产且长青的,正是因为他从来不怯于尝试不同的类型、电影风格和技术,也许最有说服力的是,他愿意接受挑战——在有限的制作预算下与不同的制片人合作,以完成拍摄,但同时,还能在成片上留下他独一无二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职业生涯横跨50年。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他那迷人的、极其英式的电影开始被美国的「电影小子」——斯科塞斯、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和德·帕尔马——以及英国的影评人和学者,如雷蒙德·杜尔纳特和伊恩·克里斯蒂重新评价。这样的赞誉导致了对他所有作品的重新发行和回顾,最终使鲍威尔跻身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的神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菱艳》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舞蹈片,因为它是第一部超越舞蹈的戏剧性,进入「纯电影」层面的舞蹈片。作为一部「戏中戏」,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制作,为关于舞蹈的电影如何被诠释得更具启发性,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它影响了无数的歌舞片,最著名的是吉恩·凯利、文森特·明奈利、斯坦利·多南等人的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雨中曲》(1952)和《篷车队》(由弗雷德·阿斯泰尔主演,19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

正如伊恩·克里斯蒂所说,「在《红菱艳》之前,有一些包含舞蹈表演的电影。在那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媒介,它把舞蹈、设计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构成梦幻般的景象。」为了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顺利上映,吉恩·凯利为米高梅公司的高管们多次放映《红菱艳》——这证明了它的精彩绝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第一次内部放映时,《红鞋》遭到兰克影业公司(Rank Organisation)高管们的鄙视,但由于当时英国政府对美国电影实施了引进禁令,以致对英国电影的配额需求空前地高,高管们最终还是给予了这部电影大力支持。

这部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电影,超出了预算一倍之多,而且在经历着战后配给和粗糙的现实主义电影大行其道的刻板时代,结局过于可怕和虚无主义;简而言之,它是非英国式的、非童话式的东西。和《百战将军》(1943)一样,该片被认为是「对良好举止和良好品味的持续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战将军》(1943)

据出席了那场内部放映的剧组人员称,高管们并没有掩饰他们对该片的鄙视。他们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从座位上站起来,默默地离开了。由于预计会引发公众的强烈抵制,兰克影业公司取消了《红菱艳》的首映式,而且也没有为其制作首次公映的影院海报。这部电影在伦敦西区的一家影院放映了10天之后,才进行了短暂的小规模公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部电影在英国以及后来在国外的大部分积极评论表明,兰克影业公司的高管们对其产品及其独立制作公司射手影业(The Archers)的看法是短视的、极端保守的。例如,《影迷》杂志(Picturegoer)称它为「一部非常美的电影……绝对不该错过,即使你是那些所谓『对芭蕾无感』的人。

锐意进取的射手影业又一次开辟了新的天地……特艺彩色的运用十分敏锐——只不过片尾场景中血迹的涂抹有些过度,影片总体上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美和有着精湛表演的盛宴。」据说,王室成员也非常欣赏这部电影,除了它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亚历山大·柯达位于伦敦的家中举行的一场私人放映会后,年轻的伊丽莎白公主和玛格丽特公主据说「都被这部影片的结局震惊了……她们泪流满面地感谢他为她们放映了『一部如此美妙的——(哭声)——电影』」。

此后,《红菱艳》多次重映,它作为经典电影经久不衰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源于纽约百老汇外一家200座的小电影院「宝石剧院」(The Bijou)的奇迹般的放映季。这家电影院最初与兰克影业公司协商了6个月的影院放映权,但由于观众的需求,他们续约了一季,总共延长了两年,并获得了与兰克影业公司在这部影片上的总支出相等的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前文所述,这部电影(以及迈克尔·鲍威尔)在美国的声誉因此而提升,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它还是激发了好莱坞在彩色歌舞片制作方面的复兴。《纽约时报》称其为「必看」影片:「一部不受限制的浪漫电影……从视觉和情感上诠释了芭蕾的优雅、节奏和力量。舞蹈生活的色彩、兴奋和奇异的陶醉随处可见。还有只有充满热情和挚爱的人才能体会到的狂喜和心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也许正是《红菱艳》中对「情感」和「激情」的电影化演绎,让观众产生了分歧。那些要么缺乏浪漫精神,要么对芭蕾这门「高雅艺术」及其背景更为熟悉的人,似乎把这部电影视为一系列无知的伪装,与舞蹈或生活的准则没有现实性的相似之处。宝琳·凯尔是这一派的著名人物,她认为这部电影是「由高级媚俗的供应者们所创作的,煽人落泪且自我意识不强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这种方式贬低这部电影,就完全忽视了它的意图和制作背景,因为鲍威尔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表示,他认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十年来,不管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我们都被告知要为自由和民主而献身,而现在战争结束了,《红菱艳》告诉我们走出门,去为艺术献身」。

影片中的舞蹈团团长鲍里斯·莱蒙托夫的问题重重的形象,在鲍威尔的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反映,这也激发了包括科波拉和斯科塞斯在内的未来导演们,让他们拥有了同样着魔式的抱负——他们小时候都看过《红菱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是鲍威尔在电影中专注于对莫伊拉·希勒饰演的芭蕾舞演员、女儿和贤惠钟情的妻子等多重身份的展现,让我深深着迷且难以忘怀。这些崇高而又令人不安的时刻在整部电影中随处可见,它们也预示着她即将面临的厄运,因而显得更加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红菱艳》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艺术、野心和性欲的,有着震撼视觉和结构复杂的电影,它也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探索,从一个男人的角度来看,一个「现代」女性可能意味着什么——夹在个人主义的事业野心和作为妻子/母亲对满足家庭生活的渴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