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李 龙 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好人”张洪恩

他,是一位年届耄耋,有着23年党龄的党员志愿者;

他,怀着一颗对党赤诚感恩心,25年每年自掏腰包近万元办报栏,受益群众高达25万余人(次);

他,是“中国好人榜”人物,“四川好人”“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成都市文明市民”“川化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他,就是85岁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阅报栏”创办人、“精神家园守望者”张洪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副市长刘筱柳:“张老师,辛苦啦!成都市民感谢您这么多年的服务。”

2021年2月12日春节,这天上午8点刚过,张洪恩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化工路社区阅报栏”工作室,开始了繁忙的一天:“勾划圈阅,贴张报纸,上挂报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青白江区原区委书记张胜慰问张洪恩

一切是那样的娴熟自然,又是那样井然有序……

张洪恩的行动,让市民群众再次看到了这位“85”后老党员志愿者,新时代的“老黄牛”,又踏上了艰苦奋斗新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党员志愿者张洪恩:“我心永向党!”

“我能有今天,全靠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毫不夸张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张洪恩的今天,共产党的恩情我今生永不忘!”这是前不久央视、新华社等媒体联合采访张洪恩时,85岁的他含泪感慨。

做“为民服务孺子牛”,25年“精神家园守望者”踏新征程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特别是川化地区说起张洪恩,可谓“名人一枚”。原因简单:25年风雨无阻办报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青白江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受到市民群众广泛称赞;同时他还是“民盟川化支部”副主委、“华西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洪恩在张贴报纸

说起张老办“报栏”,还真可讲述一段“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呢。

1996年7月张洪恩从我国特大化工企业——川化集团公司法律顾问岗位退休下来,按照常理,本可以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在一次看报中,喜欢用笔圈圈点点批注的他发现了“剩余价值”:何不利用“废报”宣传法律知识,挽救社会上那些因为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维权,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的人呢?

说干就干。张洪恩于是找来了木板,钉起了架子,在川化家属区五村空地支起了10余平方米的“摊子”。就这样,“张洪恩报栏”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洪恩每天坚持更新报栏

开始一些路过“报栏”的人们会不由自主在这里逗留一会儿看看报纸,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基本固定的群体。每天“张洪恩报栏”张贴出《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法治日报》《中国化工报》《工人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报纸,每天从早晨7、8点钟到晚上天黑,这个“摊摊”就像“磁石”吸引了大量职工群众,甚至有十几个“报痴”一站就是几小时,或看或记,以至于产生了“人多报少”拥挤的矛盾,这是老张始料未及的。受到大家肯定后,老张的干劲更大了,更有了“成就感”。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川化集团公司党委知晓这一情况后,认为老张这一举动是“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应予积极支持,随即专门给老张划出一块地方,用来摆放展板,这使“张洪恩报栏”由原来的十几平方米发展成为几十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洪恩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共产党的恩情我今生永不忘!”

特别是近年来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党工委和化工路社区更是加大了对老张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报栏“鸟枪换炮”,由过去木质结构改造为现在的钢塑结构。说到这老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发展治理重点打造“点位”——“化工路社区阅报栏”,成为了张洪恩每天工作的“重头戏”。

人们看到,无论是在日常还是在防疫特殊时期,张老总是清晨7点便和志愿者们将勾画好阅读重点的报板准时“上栏”,及时供市民群众阅读,让大家“足不出社区,便知天下事”。

“社区变化大,报栏日日新。”张洪恩总能根据形势变化,“唱响爱国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把“爱党、爱国、爱社区”变为最具体的行动:“宣传社区好人好事新风尚,让社区榜样走进社区,为社区的发展治理默默做出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市民服务:咬定青山不放松!

而这一城市“地标”更成为了青白江区一道靓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

就这样,张洪恩从1996年到现在,25年来年自掏腰包近万元订阅20多种报纸报刊,免费为大家提供阅读。

25年来,张老这头“孺子牛”为每天更新报栏内容,节假日从未休息过,更不敢出远门;

25年来,张老累计贴报25万余张,受益群众25万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右)与张洪恩商讨创新报栏工作

当人们提起化工路社区这张靓丽名片时,党委书记钟会萍肯定道:“张大爷这么多年来,一直为化工路社区发挥余热,默默奉献!”语言中既有感谢又充满喜悦。

做“创新发展拓荒牛”,25年法律援助解民忧

“铁肩担道义,法律守正义!”在守望“精神家园”的同时,“创新”拓展为市民服务的领域。他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喂,张律师,今天下午有空吗?我想来找你咨询一下劳动纠纷方面的事情……”

2015年11月的一天,正在忙碌的张洪恩就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原来这位来访者在一家公司干了1年多,企业没有给他签订劳动合同和购买社保,现在老板要辞退他,还要扣发两个月的工资。着急的他于是来找张老咨询。

下午张洪恩热情接待告诉他,回去找公司开个不再被用工证明,拿到这个就可以找劳动仲裁机构仲裁,“如果对方不开证明,就报警找派出所,派出所有笔录就有证据”。

就这样,老唐按照张洪恩提供的做法拿到了应得的工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李德全的故事”更给张洪恩留下深刻记忆。张洪恩口中的李德全是在他退休不久之后接手的一起工伤纠纷中的当事人。

当时李德全因为在钢丝绳厂上岗操作时,不幸被机器绞断左手掌中指头,送去医院治疗后,医院建议李德全转院到十几公里外的陆军医院去治疗,但是厂家却不愿意多花这笔钱,迟迟不肯给李德全转院治疗。面对厂家的不作为,李德全有苦无处去诉说,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找到张洪恩,希望能够给自己提供法律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期间看报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张洪恩听完李德全的哭诉后立即向青白江区劳动局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在区劳动局的调解下,厂家同意将李德全转至47医院做截指修补治疗。

为了能够使李德全的问题得到完全解决,张洪恩和律师事务所的同仁又自掏腰包调查取证,4次踏着泥泞乡间小路去调查了解李德全的家庭情况。通过走访当地群众,了解到李德全一家五口人,有4人生病或残疾,李德全是当地特困户,需要靠政府救济,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张洪恩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青白江区劳动局做了汇报,通过历时11个月的不懈努力,厂家最终一次性偿付了伤残补助,拿到了“来之不易”赔偿金的李德全对张洪恩感激不已。

肖某某,30岁,2013年因犯以贩养吸贩卖毒品罪被判刑7年半。接手这个案子的张洪恩十分痛心。在判决书下达后,他决定要挽救这个失足青年。深思后的他给即将去监狱服刑的肖某某写了一封深情的恳劝信:“孩子,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这次犯罪,你母亲和作为长辈的我十分痛心,现托你母亲带去300元以表心意;孩子:‘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你在什么地方摔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你要争取立功,早日回到亲人身边!”在张洪恩和亲人们的鼓励下,肖某某因表现好,减刑提前释放回归社会,现在广汉一家公司工作,过上了幸福生活。

吴某某,91岁,原川化退休职工,老伴1990年去世。吴老太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每月退休金有2000多元,虽有5个子女,但都不管她。茕茕孑立,孤独一人,吴老太连上街买菜、去医院看病,甚至躺在床上子女也不管不问,全靠邻居帮忙相助。于是,愤怒的她把几个子女告上了法庭。

接手这个官司后的张洪恩感到难度较大,因为大家都是川化职工,低头不见抬头见,张洪恩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经过深思后,他认为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站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扶危济困,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最前沿,必须为他们撑起法律“保护伞”。

于是,张洪恩毫不犹豫地为吴老太太写了诉状,到法院立案,在法官的调解下,使吴老太太的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洪恩与受助群众在一起

25年来,张洪恩对慕名而来的求助者总是认真询问,耐心解答。特别是对经济困难“打官司”的更是分文不收且随叫随到。采访中一些受助者告诉笔者:“张律师是个大好人,对人热情、耿直,他有一副热心肠!”

近年来,张洪恩积极参加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成为了一名“老党员志愿者”,担任起了化工路社区“侨家港湾—馨化老党员工作室”法律调解员,负责法律咨询、调解纠纷;同时,他还创办了报栏《法制专栏》,让居民朋友知法、懂法、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据初步统计,25年来张洪恩为辖区居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而这位“华西律师事务所”知名副主任律师,就是这样默默地坚守着社会正义,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洪恩(左)与“馨化老党员工作室”总牵头人黄志金商讨工作

做“艰苦奋斗老黄牛”,负重前行“追梦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2016年11月20日对于张洪恩来说不啻是一个非常不幸的日子。这天拖着病痛身体坚持工作的他,在家人的多次劝说和强制下,来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及转移”——即癌症晚期。这个不幸的结果对张洪恩及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在经过短暂的悲痛后,张老以坚强的心态告诉自己:“不惧病痛,不惧病魔,直面人生!”同时他还安慰家人道:“我有信心配合医生治疗,战胜癌症!”

“或许留下的岁月不多,那就更应该抓紧时间!”老张这样暗自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洪恩向来宾介绍办报栏经验

为了不因自己生病而影响报栏按时与广大市民读者见面,治疗期间张洪恩每天一大早就从青白江坐车赶到成都军区总医院输液治疗,中午1点过拔下输液针头,张老又马不停蹄赶回青白江处理报栏事务;按医疗方案,张老本应该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在家休养,再进行下步治疗。可他暗地里违背医嘱,又偷偷返回工作室整理报栏,接受法律咨询和援助。近两年来,无论天晴下雨,他都雷打不动,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看到这些,辖区居民朋友和家人都感到十分心痛。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报栏一定要办,没有她,我的精神就会垮!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这辈子将永不忘党恩,为社会贡献余热。”这是接受采访时张老的人生感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读报群众认真“导读”

张老最后告诉笔者:“创业难,守业更不易,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做下去,这个报栏就要办下去!”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陈年的酒……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精彩人生!”

这,就是“中国好人榜”人物,“四川好人”“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成都市文明市民”“川化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张洪恩,一位“85”后新时代艰苦奋斗“老黄牛”的崇高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