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和中国有没有关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8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本周”节目上的一番表态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林肯18日接受ABC采访 视频截图

节目中,主持人问道,包括前军方高层在内很多人反对拜登的撤军决定,认为这样做会让美国面对“恐怖主义威胁”时更加脆弱。你肯定也听到了反对声音,如何回应?

布林肯在回应中说,他本人刚刚从喀布尔回来,在那里见了阿富汗总统加尼和其他领导人,他从他们那里以及北约盟友那里都听到了对拜登总统决定支持的声音。他强调,美国军队去阿富汗在20年前,原因是美国本土在9.11事件中受到了袭击。

布林肯说,美军去阿富汗的目的是对付袭击美国的人,并确保阿富汗不会变成恐怖主义的庇护所。如今这些目的已经达到,基地组织“已经严重退化”,本·拉登十年前就被击毙。因此拜登总统觉得,如今应该以2021年的视角看世界,而不是2001年的视角。

布林肯接着说:“我们的议程上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事项,包括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处理从气候变化到新冠疫情的种种事务。这就是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和资源的地方。”

听到这话,彭博社将布林肯的言论解读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符合美国政府将资源集中在中国和新冠疫情问题上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将从今年5月1日前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全部撤军将在9月11日之前完成。这意味着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外战,有望在“9•11”恐袭2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画上句号。

另据《联合早报》报道,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18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被问及伊拉克的情况是否可能在阿富汗上演,沙利文说:“我不能保证阿富汗的未来会怎样。没有人可以。”

“美国所能做的,就是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人民提供资源与战斗力、训练和装备他们的部队,向他们的政府提供援助,” 沙利文说,“我们已经做到这点,现在是时候让美军回家,阿富汗人必须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国家了。”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策划实施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一直在塔利班的保护下,躲藏在阿富汗境内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边境山区。也正是因为为本•拉登提供庇护,美国于“9•11”之后,以反恐之名宣布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统计,过去20年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消耗了前所未有的兵力和资金。20年间,在前总统奥巴马时期,美国曾一度在阿富汗派驻兵力超过10万,连年战火导致超过3.8万名阿富汗平民以及2300名美军士兵丧生;美国政府在阿富汗战争中耗资高达2万亿美元纳税收入,对阿富汗以及周边国家地区局势等产生了深远的结构性影响。

此前,对于美方称美从阿撤军也有集中精力和资源应对包括中国竞争等威胁挑战的考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回应,当前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恐怖主义问题远未得到解决。中方立场一贯而明确,外国驻阿军队应以负责任、有序方式撤离,确保阿富汗局势平稳过渡,避免恐怖势力趁乱做大。

赵立坚称,美国是影响阿富汗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美方有关决定和行动应充分考虑尊重阿富汗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切实负起责任,维护阿富汗和平重建成果,并充分兼顾地区国家合理的关切。“美方从阿富汗撤军同所谓应对中国挑战挂钩的言论,反映出一些人的阴暗心理和根深蒂固的冷战零和思维,有损中美互信,不利于两国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赵立坚称,我想强调的是,通过政治方式解决阿富汗问题,早日实现阿富汗和平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符合包括中美在内的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方愿意继续就此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合作,为阿富汗尽早实现长治久安,发挥建设性作用。

延伸阅读

克里访华给中国"下套" 中国凭什么听美国的话?

最近的世界很“精彩”, 日本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后美国反手一个“赞”、美方一支所谓“非官方代表团”于14日飞抵台湾、拜登即将主持全球气候峰会等。

4月22日,拜登将邀请包括中俄在内4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网络气候危机峰会。这几日,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问中国,也成为2019年7月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美国高级官员。

气候变化是全球普遍比较关注的共同话题。虽然它是西方提出来的,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同意,这确实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险。气候得不到控制,对全人类都是一种挑战。中国接受这个全球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中美在这个问题上是真可以合作的。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来讲,中国、美国都是大约占到人类的1/4,也就是两家加起来占到人类排放的一半。所以中美如果不合作,所有国际协议都没什么实际意义。

因此,在外媒从克里访华行程中解读出“白宫寻求合作”等拉拢意图之余,也认为“克里任务艰巨”。不过,他们还是视气候合作为中美紧张关系中的一抹潜在“亮色”。

作为拜登的气候特使,克里已经访问多个国家。他在伦敦、布鲁塞尔和巴黎见过欧洲官员,去过阿联酋、印度和孟加拉国。如今正值中美外交关系高度紧张之际,克里也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拜登政府官员。

那么,此次中美之间在气候问题上到底能谈出什么结果?

实际上,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中国一直在释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信号,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并作出自身“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美方应对气候变化与中方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截图

3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中美双方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均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合作。

不过,有了共同的诉求并不代表双方一点就能谈得拢。

对于气候变化,中国的基本立场叫“共同而有区别”原则。气候变化确实是个全世界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具体怎么应对、不同国家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应该说是有所区别的。

现在我们大气当中积累的二氧化碳量,有很多都是西方几百年工业化的历史上形成的,他们已经实现人均收入3万美元以上了,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发展阶段,既然需要发展,就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碳排放量来支持自身发展。这是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一个基本态度:第一,我们承认气候是个问题,我们要好好应对;第二,应对也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争取本该有的权益之外,中国也在努力中,各种技术也进步很快,并且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将达到巅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尽管中国顶着很大的压力,但我们一向是“言必信行必果”。

而对比美国,日前,逾300家美国企业签署联名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到203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至少一半。这几乎是前总统奥巴马2015年设定的目标的两倍,奥巴马曾承诺到2025年减排25 - 28%。但无论是哪一个目标,美国目前都还未走到实现的轨道上。

在3月的一份声明中,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也呼吁实现同样的减排目标。该组织称,这一减排计划可使“数百万美国人找到工作,帮助美国摆脱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并且能在11月联合国召开气候大会前激发人们采取更为雄心勃勃的行动。

在气候问题上,各国之间理应没有屏障。极端天气无国界,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自2021年以来,全球极端天象频至。美国遭遇极寒天气,多地出现史上最低温度纪录;英国受暴风雨侵袭,引发罕见的冬季洪水;澳大利亚城市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地区遇60年以来最严重洪灾;日本多地遭遇强降雪,局部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米。而中国也遭遇了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天气的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2016年4月22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拜登政府明明已将气候行动确定为其四大优先事项之一,但是,就在美国国务院宣布克里访华消息的同一天,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一份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中,将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大国”列于“威胁”清单首位。美国全方位的对华敌意,正大幅降低两个大国之间的政治信任。

怎么看,美国都不够有“诚意”,甚至有人担忧“气候问题”会否变成下一张扼华的牌。

在以前,欧美国家就一直以所谓的“碳排放”为借口,要求对中国的相关产业进行限制,并对相关产品提高关税。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就是不想让欧盟拿“碳”问题获得主动权,但是拜登上台之后,选择拉拢盟友,更喜欢巧立名目彰显自己的“灯塔”形象,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居然主办起了全球气候峰会。

气候变化谈判一直是一场持久艰难的博弈,美国也总是“逍遥法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克里均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需要与中国合作,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提醒指出,中美在具体领域的合作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必然与整体的中美关系息息相关。不应指望一方面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在双边和全球事务中给予理解和支持。“我们希望美方能够为中美在重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简单的说,请美方多点诚意,少点套路,多看看自己,少要求别人。或许,中美之间在气候问题上的谈判会有更深一步的进展。(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