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恐龙

博物馆,是记载文明和历史的地方。

人对自然和古老有种本能的敬意,在博物馆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它承载着往昔,让文物被保存下来之后,在时间横流中,能有归所,使得人们相隔几千年岁月,依然可以跟以往相望。

博物馆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也是民族精神的显化,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而博物馆这个词汇,在英国大英博物馆这里,却成为了历史耻辱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英博物馆 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是博物馆是历史的幸运,

而大英博物馆,则是历史的罪证。

「01」

耻辱从何而来?

大英博物馆开放于1759年,被西方媒体称为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英国伦敦,其中最为出名的却不是本地的风情文化,

而是东方博物馆和埃及艺术馆。

但在这两所藏馆里的展品无一不是,杀烧抢掠和贩卖得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烧圆明园

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便开始了大航海时代,

从此打开了新的世界局面,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经济。

19世纪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殖民主义在全世界内扩张,权力的争斗,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冲突。

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利用先进的技术,发起各种手段将其他地区变成殖民地,

去侵略,占领,和洗劫。

在1840年前,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将鸦片毒品贩卖到中国,不知有多少人为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吸食鸦片的人

后来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开始禁毒,此番举动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出于这个原因,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次侵华最终以中国失败告终,割地赔款,

让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在这段期间,英国涌现出来一批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他们打着保护文物的名号,从世界各地搜刮奇珍异宝。

通过盗挖和劫掠,这群人带着到手的文物漂洋过海,辗转到欧洲送回英国,亚非地区被洗劫一空。

这让英国伦敦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文物交易黑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罗汉三彩像 现存大英博物馆 图源:网络

河北省易县的宋罗汉三彩像,一经出世就引起世界的轰动,其艺术分量不亚于罗马雕像,属于十分罕见的写实佛像。

但在民国军阀混战的时期,国外的古董商人四处搜刮,德国人帕金斯得知三彩像的存在后,

便立即前往中国河北,名为“考察”,实则有八尊佛像由他盗卖至欧洲。

而在盗运出境的过程中,至少毁弃了三尊佛像,

经后来调查,河北省易县罗汉像原来总计16尊,

现如今能查到的只有10尊,

没有一尊现存于国内。

大英博物馆内有一个“斯坦因密室”,里面堆满的敦煌画卷和经卷,数以万计。

一千年前各国文化在此交汇,佛教的传播,丝绸之路商人之间的来往,都避不开敦煌。

敦煌文化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欧亚非三大陆之间碰撞促生的产物。

这里的壁画、彩塑、和绢画正如敦煌的名字,辉煌,繁华,而又盛大,这些极具美感的艺术品,原本应该在敦煌一座藏经洞里面,现在为何在大英博物馆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经变)唐(9世纪)

这就要提一下英国人斯坦因,这个在国人眼里手段卑劣的盗贼,敦煌文化的破坏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1862-1943年)

斯坦因从1900到1915前后三次到亚洲探险,接近疯狂的寻找古迹,四处挖掘和偷取文物。

斯坦因仅在新疆和田大规模的发掘遗址,就收获了1500件文物,

运送回英国之后,鉴于他的学术建树,英国皇室赐予了他爵位,而这些获得的成果,都是建立在窃取中国文物之上。

斯坦因的三次探险,最著名的便是敦煌之行,他先是在敦煌附近挖出大量汉简,后来得知藏经洞后产生极大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珍品

当时看守藏经洞的是一名道士,虽然并不知道那些经文的价值,却也不轻易让人接近。

在打探到王道士推崇唐僧之后,为了取得信任,斯坦因哄骗王道士,说自己是“玄奘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远道而来就是要将这批经文重新送往印度。

之后便给了王道士500两银子修建道观,斯坦因前后两次搜刮走上万的经卷和五百多幅佛像绢画,其中包括现在已知最古老的木质印刷书籍《金刚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坦因拍摄的敦煌莫高窟 图源:网络

斯坦因此行,让敦煌声名海外,不少人带着狼子野心而来,最终导致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

据统计: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

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

强行剥离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并拿走一尊唐代彩塑。

中国流失在外的文物,总共高达164万件

被华尔纳强行剥离26块壁画后的墙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窃取的飞天佛像

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对此,英国不仅没有内疚之心,相反的更加肆虐,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

除了中华文明遭受厄运,欧洲文明的源头,希腊也未能免遭毒手。

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是人类文明的遗珠,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起源,古代建筑群壮美而有节奏感,一切都是积极的,昂扬向上的,

古希腊人说“人类是唯一向上看的动物,因为他们能仰望众神。”

他们的精神明亮,坦荡,艺术品很明媚,在经历过战争爆炸都未能摧毁的神庙,

却在19世纪初迎来了至暗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帕特农神庙的废墟

英国大使额尔金爵士自称得到奥斯曼帝国的批准,陆续将仅存的半数雕像运回英国,

这是对神庙毁坏最为严重的一次。

等希腊自己的博物馆建立起来之后,因为英国政府一直拒绝归还雕塑,

博物馆里面空空荡荡,希腊政府束手无策,只好将残片收集,用石膏代替被抢走的雕像。

而现在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原件,对外展出的 就是希腊不能愈合的伤口。

02

如今屈辱依然存在

英国的血腥行为,不止于掠夺文物,这份伤害一直存在,从未消失。

文物对外部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几经颠沛流离,这些文物在大英博物馆有被妥善保存吗?

事实是没有。

除了运送过程的损坏,由于对当地文物的陌生,维护技术的缺乏,只能任由成箱珍品的破损日益严重。

如果现在去往伦敦,去大英博物馆看修复的敦煌壁画,看到的将会是人物发绿的壁画。

大英博物馆所说的修复,是用化学溶剂去进行浸泡,结果让原本的壁画发生变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壁画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

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

据说之前一直挂在乾隆的书房里,是他的珍爱之物。

这幅画作后来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现在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在修复的过程中曾被拦腰切割成三部分,明清时期的题跋也给残忍地裁剪丢弃,形成了历史空白。

对于不容乐观的画作,大英博物馆内的两名古画师,尝试去用对待日本古画一样的方式去修复,

却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画作的表面愈加脆弱,并且出现了掉渣现象。

后来大英博物馆只能联系国内的装裱师,邱锦仙和上海的同事们一起前往英国,看到那些没有经过修复的文物,

只能像垃圾一样放在条件欠佳的博物馆储藏室里,敦煌的绢画皱成团,有些已经残碎不堪,甚至破的只剩下几厘米。

邱锦仙不忍离去,看着这些中国文物,无比心疼,她最终决定留在大英博物馆里修复中国古画,现如今已有20年。

在国内修复师心里,对文物的感情,更加深沉,在他们看来,

文物为的是让精神文明得以传承,文化能够传播,它们肩负着历史责任,

在日复一日的修补工作中,为的就是能保留住几千年前的生活岁月,让器物重新变回最美的样子。

这样的保护才是对历史的尊重,他们爱惜每一样文物视如己出,

而大英博物馆由于不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对文物缺少历史情感,他们做的只是将美独占。

在这期间中国的装裱师,不仅修复了《女史箴图》,还有明代画家吴伟的《凤凰仕女图》与朱邦的《北京宫城图》。

相比之下,修复师苦苦想要留住的东西,大英博物馆的行为更像是抹杀,

在20世纪,大英博物馆为了满足赞助人对古希腊雕塑的想象,将掠夺的古希腊雕塑进行打磨,刮去表面,使其变白,变得和古罗马雕塑一样。

实际上的古希腊并非“白色文明”

真正的古希腊雕塑是五彩斑斓的,异常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希腊青铜御者 图源:网络

在雕塑身上的蓝色被称为“古埃及蓝”,是从古埃及传到了希腊,还有一些颜色则是来源于波斯。

雕塑原本整体流光溢彩,眼睛有宝石嵌入,显得典雅又雄浑。

许多雕像残留下的历史细节和颜色就这样消失了。

大英博物馆一直在持续这种伤害,是因为他们把错误看得理所应当,

在他们眼里,只有他们才配拥有世界上无价的珍宝,

也只有他们才有欣赏艺术品的能力。

他们热衷于把别人的痛苦,当作勋章挂在胸前。

03

屈辱不能被遗忘

大英博物馆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古老的文明,如此洋洋可观的藏品,

正是源于英国强盗式的行为。

大英博物馆曾公开支持,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种族歧视,但面对要求归还文物的声音,

大英博物馆捂住双耳,用一贯的说辞遮掩自己的虚伪。

“你们国家没有良好的保存设备,还回去会损坏文物。”

“如果东西都还给你们了,我们大英博物馆就空了。”

这样的回答,只能彰显所谓的西方文明,也不过就是偷窃者的表演,

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他们自己的。

强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说出真相,自己就只能心虚的沉默和狡辩。

利用战争窃取他国文物不仅没有正当性,也违背了国际法。

而这些文物真正的故土,才应该是它们的归属。

随着四月份德国归还了尼日利亚的青铜器,对英国归还“殖民战利品”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约翰逊却撒谎声称帕特农神庙的雕塑是“合法获得”。

近日,香港警务处副处长郭荫庶接受西方媒体访问时,对于之前香港效忠英国法律,现在却效忠中国法律时,

他说:“作为中国人,我的忠诚从未改变。”

并且他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讽刺了大英博物馆的行为。

“一个贼人不会因为好好保护偷回来的文物,就代表他的本意都是良好的。”

英国先是偷走我们的土地,接着又想偷走我们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无论大英博物馆出于怎样的动机,在所谓的“保护”之下,都不能掩盖这些文物是被掠夺的事实。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吸食其他国家的血液,一直都是英国的本性,

而大英博物馆就是最好的铁证。

文学家雨果曾经写过这样一封信,信里说: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试想若干年后,英国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站在大英博物馆里,

面对无法回到故乡的文物,他们是否敢直视那段历史?

将自己国家过去的卑劣讲述给自己的孩子们说:

这些东西都是偷来的。

他们没有勇气去接受时间的审判,只会去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

继续霸占本就不属于他们的一切。

但这些文物,它们原本就是属于我们的,归还理所应当,

而当我们再看这段历史这些伤害,

所能做的 就是不要让它们再次被遗忘。

参考资料:

《相隔千年宛如初见 梦你千万遍》央视新闻

《在大英博物馆修中国古画》三联生活周刊

《国宝档案》

《大英博物馆文物来源之争:后殖民时代,西方博物馆如何重塑合法性?》界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