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昆明讯孩子一出生,家里的电话就会被月嫂公司打爆;手里缺钱,小贷公司就赶着送来“及时雨”;准备深造,培训信息简直要把手机刷屏;长期炒股的,八成会被拉入各种荐股群……面对如此精准的“定制服务”,有人感叹互联网的奇妙,有人则惴惴不安:电话那头的是谁?我的信息为什么被陌生人了解得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3日上午,昆明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做客《春城热线》时介绍,针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局方已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哪些行为构成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鸿表示,通常情况下,一些商家通过会员登记信息向会员推销本商场的商品或促销活动,不构成违法。但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提供和帮助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向其会员进行商品促销,则属于非法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遇到此类行为,消费者应进行电话录音、并保留通话记录,向12315或110进行举报。

任何组织和个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并对个人进行广告推销甚至骚扰和诈骗,都属于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类:

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爬虫技术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整理后倒卖从中牟利;

2.房地产、旅馆住宿、商场、超市、健身、保险、物业、汽车销售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或办会员卡等机构中的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3.一些App和钓鱼网站通过技术手段和利益诱惑,骗取用户输入个人信息,甚至违规窃取用户手机和电脑内存储信息;

4.通过关注公众号输入姓名、手机号码认证后领取小礼物等。

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违法犯罪等问题,从2019年1月开始,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加强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对强制、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发生或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而未采取补救措施,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按照《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依法予以处罚,包括责令App运营者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公安机关也开展打击了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针对和利用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实施“断卡”行动有效阻止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2020年10月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断卡”行动,严厉打击、治理、惩戒实名制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包括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以出售、出借、转借等方式提供他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或者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一经发现嫌疑人,便冻结其手机卡和银行卡。

截至目前,昆明市市场监管局作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协助公安刑侦部门查询涉案人员318人次,办照情况3394条。查询涉案公司27户,涉及相关人员办照情况220条。为云南省省反诈中心昆明分中心提供企业、投资人信息569528条。对打击治理电信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目前,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进行智慧市场监管建设,下一步,在受理核准营业执照登记时,会对异常用户如同一人员短期内办理较多营业执照等情况进行预警,并告知公安部门,从源头进行防治。

由于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转让和交易,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隐蔽性,所以取证较为困难,只有在其从事违法犯罪时才能暴露给受害者,因此,请广大消费者在接到非法推销、骚扰甚至诈骗电话后,及时进行通话录音、保存通话记录,并向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摄像:孙黎

编辑:李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