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永嘉最偏远的山村——界坑村。四面环山,是三个地区交界(丽水,温州,台州地区),也是四个县交界(永嘉,仙居,缙云,青田),是永嘉最偏远山区之一。如果要坐车去县城,必须步行十来公里去巽宅才可以。交通闭塞所以相对落后。我的儿时的记忆是:煤油灯、赶羊、放牛、抓鱼。正如小品《相亲》中描述的,手电筒是我家唯一的电器。直到九零年代我们家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自行车(是哥哥肩膀抗到我村,只能在操场上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个年代还算好,父母都是民办教师,特别勤奋。他们除了教书还干很多事补贴家用。比如爸爸种地、剪窗花、做媒人、帮小孩取名等(不知道这些有没有钱,反正介绍成功的很多对,取名也很多人)。妈妈会帮别人绣枕头、吊帐的花,所以比一般家庭日子好过一些,能吃上米饭,偶尔还有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爸妈和哥哥姐姐,我还没出生》

特别是妈妈做的麦面是我最爱,尽管面粉没有现在市场上的白,却特别好吃,香喷喷的。还有爸爸很“厉害”,他会打猎、会抓溪鱼,经常有这些“野味来改善伙食,所以我们吃的还算好。父母在其他村小学当老师,我们姐弟留在当地学校食堂蒸饭吃,三人外加一头大土狗“赛虎,才蒸一个大盒饭一个口杯的饭菜,有点吃不饱,所以几个人都很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口的古树非常大,有一棵是空心的长在水边,树洞能容纳十几个小孩。我特别喜欢钻来钻去,我家至今还放着这棵树前全家福,这也是我儿时唯一的全家福,现在它被特大洪水冲走了。另一棵更大的樟树还在,生机勃勃,守护着我们村村口,默默见证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老家唯一的影子,左边是那棵空心大古树》

耕牛过去是宝贝,是生产队的稀罕物,农忙耕田全靠它。一个生产队一头,各户轮流放牛。我们家每年也会轮到,我都会自告奋勇去放牛。记得有一次大旱,轮到我家放水,妈妈拿着草席,我们全家睡在山上,爸爸不停在巡查有没有被人偷水了,就这样守着田水在山上一整夜。到处是蚊子、露水、蛇,虽然日子挺苦,但我感觉很有意思,现在的孩子们是不会再有这样的经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与村之间靠一天天石头路连接,中间距离比较远的,一般会有“凉亭”供路人歇息,而且还有“冷水坑”,就是供路人喝的天然泉水或井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条件很艰苦,很多家庭棉花不够,床上都铺有稻草。孩子们也没条件天天洗澡,头发上虱子很多,空余时间用一个特制梳子抓虱子。但孩子们很自由,除了吃饭时间,其他都在玩,田间地头、小溪边随便玩,吃饭准时回家就可以,独立性都很强。我六岁就能陪哥哥来回步行四十多公里去仙居陈庄村买桐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八几年才开始有人出去做生意,我们村主要是做算盘、弹棉花、收购动物毛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回来一般会带上一些孩子们吃的,所以每听说谁家回乡了,孩子就跑过去分“盘手”,有白兔子奶糖、苹果、瓜子、香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楠溪江农户,几乎家家养鸡养鸭养猪,但并不是经常有吃,只有过年或者来重要客人才有。而且通常鸡腿什么的是由客人先吃,然后小孩,再是老人。往往妈妈是吃不到好肉的,现在想来真是拳拳父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山村特别冷,比现在冷多了,每年瓦背都是很厚的积雪,连路上都是几尺的雪,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我每年都会长冻疮,现在都不会了。可能是鞋子和衣服穿的不够暖和吧!鞋子一般是胶鞋,一年穿到头,破了就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冬天,溪边总是有很多大婶大姐在溪衣服,我小手申出来就马上冻僵失去感觉,她们特别能吃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芦苇荡是孩子们的乐园,尽情的玩耍。不像现在孩子们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或者玩电子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几乎都是色青、灰色、白色,主要是青瓦、土墙、木板、石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梨花、桃花、柿子、柚子等水果,每当春天来临时真是美极了;秋天来时,水果还没有熟透,孩子们就急着去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们相互帮忙和串门,有高兴快乐的喜事都会分享。灶台新开、杀猪、建新房、结婚都会请邻居去吃饭。甚至晚上“打兜伍”,就是每个人出食材,你出猪肉,他出粉干什么的,然后煮起来一起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去当兵了,回来后又因为工作关系很少回老家。特别是现在我周末经常要出去摄影,加上孩子要学习接送等,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很想念家乡。我很喜欢楠溪江古村题材,也和我的童年记忆有一定,有一份不舍的眷恋。

我楠溪江摄影时看到很多的村庄只有留守老人,他们有些是对故不舍,叶有的可能是家庭经济原因,还依旧在村里。未来的乡村会怎么样?可能会一座座消失,也可能是一个个被改造成度假村?目前,农村村民要改善生活条件,所以一座座老房会被拆除,每天都在变化。我所做的只能尽量挤一些空余时间拍下一些照片,留给未来的孩子看看曾经祖辈生活的样子。最后,我祝愿这些留守老人健康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心声】一转眼,离小时候已经很遥远,再不记一些怕全忘光了,所以尽管没有妙笔生花,也要留下几句流水账似的文字。看看现在老家的已不是我儿时样子,全是新盖的洋房,村庄布局也变化很大,就连后山的田坎都变水泥了,增添了许多新坟。从此很多童年记忆只能飘渺在空中,没有了见物思念的寄托载体,但内心还一直是:家在楠溪江畔,梦在田园牧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文:小源飞侠

插图拍摄地址:岩龙村 南岙村 填垟村 巽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