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最近六年,沈巍以一个流浪者的身份,栖身于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他以拾荒为生,却擅于作画长于文略,虽然蓬头垢面但却语出惊人。在路人们的镜头之下,以标准国语大讲《尚书》《左传》,谈各地掌故,论治理企业,因他的视频在抖音上广泛流传而大受关注。

据多方可靠消息证实,沈巍早年曾任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公务员,他文化程度高,个人素质好,连年工作也小有积蓄;但是因为喜欢捡垃圾,又与家人不和,才流连街头,一身浪荡。

自从沈巍过上了流浪生活,家人也有试过为他找了住处,但是与邻里不睦,两度被人驱赶,他也就索性自此流落街头。不过沈巍个人曾明确表示喜欢这样的生活,直言“不想红,还是喜欢宁静的生活”。

衣衫褴褛,颠沛流离;西装革履,万人追捧

在“沈巍”这个名字为大众所知前,熙熙攘攘的路人总能在上海杨高路这边看到一个和寻常流浪汉不大一样的流浪者。

他虽然看起来和其他流浪者一样邋遢不堪,但是细心的人发现,他虽然在垃圾桶杂物堆间翻翻找找,但是却将垃圾分拣地井井有条,若是走上前和他搭几句话就能发现,其人谈吐不凡,凡事皆能见解独到,令人诧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浪在街头巷尾的时候,沈巍的生活称得上颠沛流离,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不说,上顿不接下顿也是常事,栖身之所也不外乎就是天桥桥洞、车站长椅,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七八年,沈巍迎来了他人生的大转折。

一个破衣烂衫的流浪汉,却谈吐不凡,言辞精辟,自从类似的短视频出现在各大平台,越来越多被沈巍“圈粉”的人,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因他慕名而来,为的就是来见见这位隐于市野的流浪大师;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沈巍索性就停下了漂泊的脚步,拿起手机,自己直播起来,竟然短短时间就从一个社会最边缘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了衣着光鲜,收入不菲的“网红”。

少时不遂凌云志,暮年常悔决意迟

沈巍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成长在那个年代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城市家庭,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自小和外祖母一起生活。从那个时候,沈巍就对作画和诗文历史有着莫大的兴趣,然而这却让他的父亲不忿,认为沈巍不大“务实”,时常责备沈巍;那时候他看书画画都要偷偷摸摸。“学审计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沈巍如是说,想必没有父亲当年的阻挠,如今的他会是另一幅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沈巍大学毕业,开始了在审计局的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他就与同事们格格不入;那时候的沈巍已经有了分拣垃圾的爱好,只不过他中意的不是能卖出好价的铜皮铁罐,而是他人弃之如敝履的旧纸烂书。虽然沈巍工作勤奋却因为异于同僚,常常被投诉;而这种受人排挤的公务生涯一直持续到1993年,局里的领导主动给沈巍办理了病退,赶他回家

因为家里阻挠而不展抱负的沈巍,早就心怀怨愤,回了家里自然也待不长,1995年沈巍离家独居,2002年,因为不合群而常被邻里嫌恶的沈巍,终于开始了他那放飞心灵的流浪生活。

早年不能研学自己深爱的艺术和文学,这让沈巍到了中年都还在和家里闹别扭,在别人眼里“铁饭碗”的公务员职业,对他来说是拘束他心灵的牢笼,而周围人的不解甚至冷眼,更让失望和落寞萦绕在沈巍的心头。

一个本可以大有建树的“文科生”被迫成为一个泯然人海的“理科生”,这是何等的痛苦?!年轻时不能纵情于诗文投身于画道,这是沈巍一生的遗憾,即便他如今早已鸟脱樊笼,却也仍在痛惜流逝的青春,悔恨着当年没能有足够的决意脱离父母安排的人生,浑浑噩噩到而立之年,到如今只能扼腕长叹。

“流量大师”两脚书橱,还是“流浪大师”博古论今?

“大师在流浪,小丑居殿堂”这样一句含金量不大网络宣传语,因为沈巍的走红而被人们耳口相传,在他之前走红的于丹先生和陈果老师,前者被戏称为女版私塾先生,后者更被蔑称为加强版知心姐姐。

到了沈巍这里,人们的看法也分歧为两类,大相径庭。有人尊沈巍为先生,说他大隐隐于市,通晓至理,能博古论今;也有人对沈巍大加批判,认为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过是泛泛之辈在人前夸夸其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沈巍大受追捧,倒不是他真的是沦落为草莽的经天纬地之才;而是刚好满足了时下人们的猎奇心理。邋遢的拾荒者,流离的流浪汉,竟然饱读诗书,还能频出金句议论精辟。谈吐气质,和衣着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比起常见的惺惺作态的烂俗网红更引人注目。

经过有心人的包装再被刻意地宣传,让观者以为眼前蓬头垢面的流浪汉竟能比肩那些身居高位的博学专家,成功地引起了围观,大赚流量。他被炒成"国学大师",如能正衣冠的铜镜,反映出现在的人们,知识储备竟然匮乏至此,能独立思考甄辨是非的人,十不存一。

沈巍先生虽然偏执,放弃一切,一边醉心于诗文一边身体力行地分拣垃圾,可是比起被尊为“大师”受万人追捧,他更倡导垃圾分类这等利民的实事;连他自己也承认水平尚且不足,岂能狂傲自大地教化世人?!可见,这不过是与他无关的有心人为谋己利,拿了沈巍做赚取流量的幌子。

话虽如此,但相比时下活得疲累的人们,沈巍不受俗物琐事所累,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读自己喜欢的书,不仅有乐于身,且无忧于心,人前看似穷困潦倒,实则率性洒脱,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充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社会人们高强度地工作,为的不正是安乐自在的生活,让心得到真正的宁静么?沈巍做到了这些,他拥有的财富可不止那一点病退工资,真正的财富是相伴一生的诗书和横贯身心的洒脱自由。居于书中黄金屋,尝足书中千钟粟;对沈巍来说,能随性地流浪并有相随的诗书就够了。

不得所爱终身未娶,遂肆意流浪,纵情诗书

网上流传,沈巍的妻儿不幸丧命于车祸,这是纯粹是有人意图用“大师不幸”来搏人眼球,沈巍自己也站出来澄清谣言,言明并无此事;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一生未婚。究其不娶的原因,沈巍说,当年中学时,他爱慕一个姑娘,暗恋许久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打听到那姑娘竟然就在自己单位附近的医院工作,遂托人递去情书,不想佳人已有婚配。再之后,挣扎在如牢笼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沈巍就再未动过心,乃至后来离家流浪,早已静若处子的心已然许给了诗书和流浪。

到底是求取名利,西装革履的网红还是真才实学,明悟至理的国学宗师,围绕着“流浪大师”的闹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到底,只有“大师”自己看得最清;不过从心而论,也许沈巍先生的国学造诣称不上真正的宗师,但这颗与书籍为伴,不受世间杂事干扰的心,正配得上他的“大师”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