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低调、谨慎的 " 技术男 "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频频亮相于公开场合中。

首先是参加了由俞敏洪主持的随访式节目《酌见》的第四期,节目中王传福侃侃而谈,在他眼里,比亚迪在当时只是因为这三个字比较怪,注册公司比较容易通过,就采用了这个名字。当然,在谈到核心技术时他开始稍显严肃,"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他又出现在 " 华夏同学会 " 中,与众多 " 新势力大腕 " 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内容展开探讨,一时间,小米与比亚迪联合造车的传闻也甚嚣尘上。而 3 年前,王传福便由衷赞美过小米 " 中国需要更多像小米这样的科技创新。"

再来便是现身于 4 月 7 日晚的四款纯电车型全面切换搭载刀片电池上市发布会,旁边一位媒体记者说,王传福能参加的活动一般都比较重视。只见他目光如炬,先是从全球芯片短缺问题谈到中国未来在能源形式上变革的问题,最后喊出了那句—— " 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有人说王传福今年有点在向魏建军靠拢,后者也是从一开始的闷头造车始终坚守的一副技术派自信的风格到最近几年频繁在媒体前露面转而亲和友善,笔者对于企业家行事风格上的转换不予置评,但无疑在技术层面,比起魏建军遥不可及的 " 氢功 ",我更看好王传福稳扎稳打的 " 刀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评价王传福呢?有媒体评价," 独立思考、突破,信念感、逻辑思维 " 构建了王传福的内心世界。的确,王传福是一个有判断力有使命感的企业家。

这种坚固而笃定的世界观让其坚信 " 中国未来在能源形式上的改变,煤炭需要‘革命’,储能形式也将发生巨变,太阳能、风能这些具有间歇性特征的能源,终将和储能结合起来,而电池储能也一定会占领未来新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掌握了未来能源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中国未来的能源才是安全的。"

王传福的长期主义

王传福的长期主义

在体制内做科研及 1995 年下海创业时,王传福做的都是电池,2003 年时他已将比亚迪做成全国第一的手机电池制造商,被称为 " 电池大王 "。同一年王传福进军汽车,并将电池应用到汽车上。十年后,比亚迪动力和储能电池销售收入达到 23.6 亿元蹿升到了行业第一。

进军汽车领域,王传福的目标不仅是跻身国内车企前列,其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颠覆传统汽车产业。内燃机时代正走向没落,电力取代燃油,如今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大趋势。而这也代表着传统车企的发动机、变速箱、燃油喷射等技术将变得再无用处,因为电动汽车并不需要这些东西。这对汽车产业无疑是颠覆性的革命,而对中国汽车产业也是一个机会。

" 我们进入汽车行业主要是造电动车,而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池是我们最擅长的,所以,我们坚信能把比亚迪先进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模式向汽车业移植,使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发生大的变动。" 王传福说。

电池,也是比亚迪造车的初心。而且王传福带有极客的偏执与激情,又带有学者的理性和稳健,他在比亚迪的布局上表现出的 " 全局性 " 和 " 整体性 " 思考跟隔壁的马斯克反而很相似。从现在的布局来看,比亚迪的多元化战略使得它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技术上的软肋,因为所有零部件全部自己造,将所有的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打造出一支真正能征善战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

比亚迪在 2002 年上市,至今的 19 年里,它已经从一家国内三线汽车品牌、手机组装公司发展为以生产电动车、电池收入占比接近 60% 的新能源巨头,赌赢市场 " 前哨 ",在重新洗牌的新能源汽车道路上一路狂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称为电动汽车 CPU 的核心芯片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方面,此前一直由日本三菱、富士、英飞凌等公司垄断,但通过持续的研发,比亚迪打破了这种垄断,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 IGBT 完整产业链的车企。

不容忘却的是,在去年的疫情中,比亚迪从一家汽车公司 " 变形 " 为口罩制造商,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何帆的《变量 3》中,谈到比亚迪在去年的新冠病毒的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评价道——优秀是被带出来的,但伟大是被逼出来的。想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动力来自于 " 变形金刚式 " 的创新:虽然源自自我,却能不断变革。

对于王传福而言,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其对能源行业未来的判断,王传福一直坚信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正是通过提前布局电动汽车产业,比亚迪又打开了一片新的市场蓝海。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政府环保意识的提升,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开始热销。

比如比亚迪的电动大客车,可能是全球能见度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伦敦交通局、洛杉矶公交公司、悉尼机场、斯坦福大学、Facebook 等国内外顶级客户都是比亚迪的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比亚迪的电动大巴足迹遍布全球 6 大洲、5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 多个城市,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海外汽车强国,屡次创造行业纪录。另外,从销量来看,其 2014-2017 年连续四年位居纯电动大客车全球销量第一,并占据美国 80% 以上的纯电动巴士市场份额和英国 50% 以上的纯电动巴士市场份额。甚至很多国家的纯电动公交车标准都是参照比亚迪标准来制定。

有人说王传福能成功靠的是三板斧:逆向工程、工程师制胜、垂直产业链。逆向工程,就是买几台车来研究,再依葫芦画瓢自己造;制造秘诀还是 " 小米加步枪 ",将汽车生产线分解后由人工完成,把工程师红利发挥到极致。靠着人海战术,比亚迪开始打怪升级: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 ……

但在我看来," 三板斧 " 是外核,而长期主义才是王传福能够创造耀眼成绩的根本所在。在互联网和资本圈," 长期主义 " 是一个高频词汇。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流水不争先,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长期主义就是持续地做一件你想做的事情。

事实上," 长期主义 " 绝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梳理比亚迪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在王传福身上,有着一股蔑视一切挑战与困难," 无所不敢 " 的决心和胆量率领着比亚迪在一步步在市场的裂变中寻找 " 优胜基因 "。在这过程中,王传福能扛得住风险,同时也能看得清方向,这既是长期主义公司具备的共同特征,也是一名长期主义者所具备的大智慧。

如今的王传福,相信也见惯了市场上各种坐高速过山车的企业,一年时间不到就泡沫散去,下跌破发者数不胜数。他愈发能够深刻感受到,即便比亚迪什么都可以造,但想要成为行业新能源变革的引领者,未来必须要具备当机立断的凌厉。

在 3 月 29 日比亚迪刀片电池超级发布会上,我感受到了这种凌厉感,一方面来自于他口中接连不断迸出的词汇,比如 " 彻底终结 "" 倒逼 "" 纠偏 "" 引回正道 " 等。另一方面作为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他,也没有掩盖作为一名长期主义者的野心和斗志。

一把刀切开电池江湖

一把刀切开电池江湖

我至今仍记得作家毛姆在小说《刀锋》中说过一句话,"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的。" 比亚迪新铸就刀片电池的这 " 一把刀片 " 的蹭亮刀锋,已经切开整个电池江湖。

纵观 2020 年,因为电动车发起的自燃事件多达 124 起,尤其是夏天可谓 " 火烧连营 "," 自燃 " 已成为电动车用户心中最大的痛点。

确实,在补贴年代,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能拿到更多补贴,于是大家想方设法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从 532 到 622 甚至到现在的 811,镍的比例持续上升,锰的占比持续下降,电池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差。

这也不能完全怪行业的跑偏,毕竟,一方面政策补贴的诱惑太大,另一方面,因为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也不得不致使企业这样做。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再长的续航,也抵不过安全,安全既是搭建出行领域一切事物堡垒的基础,也是一名长期主义者的底层逻辑之一。

笔者有幸在在发布会前夕去重庆壁山参观电池工厂,印象中,发动机变速箱总装车间参观过无数,电池工厂是头一回参观。这个工厂建成不久,唯一的任务就是生产刀片电池。亲眼见闻后才发觉这把 " 刀 " 看起来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一些方块状的电池模组相比,它高 118mm、厚 13.5mm、长 600mm~2500mm,铝制外壳包裹,其形长且窄薄,如同一柄刀片,所以被直观地命名为刀片电池。

更值得注意的是,刀片电池采用了全新的设计,使得传统的电芯到电池模组再组装成电池包,简化成直接由刀片电池组成电池包,跨过了电池模组,省去许多用于固定的梁和其他结构件,这使得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从传统的 40% 提升到 60%,提升幅度达到 50%。刀片电池也因此有了更高的系统能量密度,搭载它的电动汽车也就有了更长的续航里程。

刀片电池不是材料和技术革新,而是电池生产和加工工艺。" 刀片 " 是形容电池狭长,长度可达 2 米,厚度只有 13.5 毫米,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幅提高电池体积利用率,在有限的汽车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池,从而在续航里程上匹敌三元锂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更加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比亚迪还首次披露了 " 重卡碾压测试 " ——测试人员随机取下一辆汉 EV 的电池包,在经过 46 吨重卡碾压之后,该电池包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装回原车之后,汉 EV 依旧能够正常驾驶。虽然这是比亚迪 " 自创 " 的测试项目,但已能看出刀片电池在扛碰撞方面的十足底气。

刀片电池的问世,改变了行业对三元锂电池的严重依赖,将 " 电池自燃 " 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抹掉。王传福在《酌见》中说," 比亚迪什么都可以造 "," 我们是一群崇尚技术的人,因为改变世界需要一些技术;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然后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抓住行业的痛点,之后你一定会获得行业的承认。"

自去年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以来,磷酸铁锂的上险占比 2020 年 1 月到 11 月从 6.11% 升至到了 32.75%,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在 2020 年 3 月到 12 月从 0.53(GWh)升至到了 6.89(GWh),而登录工信部公告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从占比 8% 增长到最高将近过半(48%)。刀片电池几乎以一己之力带动着行业驶向安全方向。

而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 " 汉 " 系列也在市场的 " 洗礼 " 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已经在过去的四个月连续销量破万,也成为中国汽车第一款月销破万的高端 C 级轿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从今天起,比亚迪旗下的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切换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给了比亚迪信心,也给了王传福信心。而全面切换到刀片电池的决定,也寄托着王传福 " 安全问题不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绊脚石 " 的美好期待。

" 刀片电池发布后,几乎每一个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与弗迪电池洽谈合作。" 王传福表示,目前刀片电池产能正在快速爬坡,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向全行业外供。虽然目前公开的合作方只有红旗品牌,但 " 未来大家将能见到刀片电池,陆续搭载在国内外各主流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上。"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写道,"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等待与希望。" 幸好,比亚迪从未放弃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和技术迭代," 电池大王 " 王传福作为长期主义者更是懂得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最终等待真的酿成了最美好的希望。

真正的国货自信

真正的国货自信

前不久有一个新闻震惊了我,在得物 App 上,李宁某款鞋售价竟高达 48000 元,而该鞋参考发售价仅 1499 元,涨幅近 31 倍!尽管这样的现象和定价过于离谱,但凭心而论这样的情况放在三四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吴晓波曾指出,以 80 后、90 后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消费者不再是 " 价格敏感体质 ",他们更加理性,愿意为好的品质和服务买单,本土审美苏醒,崇洋意识日渐淡薄。而且吴晓波还专门提出了一个新国货公式—— "(品质 + 核心技术)× 圈层消费 "。

在这个的新国货公式里,品质与核心技术是企业内功,圈层消费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所有人都一样,企业内功则因人而异。比亚迪的内功究竟有多深厚?举一个例子,都说当下汽车行业变革的趋势,智能化重要性远大于电动化。过去,汽车软件是服务于硬件,将来,硬件要听命于软件。而比亚迪的智能化则是在更加追求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开始了向上生长。

从 2020 年开始,比亚迪开始加快旗下车型的 OTA 升级频率。自 2020 年 7 月上市以来,比亚迪汉已经历了 13 次 OTA 升级服务,OTA 频率不断加快。在这 13 次 OTA 升级中,不仅涉及智能网联领域,还改进了驾驶辅助系统和动力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 OTA 升级还包括制动系统,汉全车采用电信号,且是全球首款搭载博世 IPB 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的新能源车,制动系统也可升级,这是绝大多数传统车型无法实现的。

谈到自信,比亚迪是唯一在车内各项按键中使用中文标识的车企,这种文化自信自然是没有其他自主品牌可以比拟的。每当我坐在比亚迪的车内,那种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货品牌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 " 集群 " 上市的四款纯电车型中,2021 款唐 EV 零至百公里加速仅 4.6 秒,成为首款杀入 30 万元以内的中大型四驱 7 座纯电 SUV;同样佩刀而来的秦 PLUS EV 以快和远,成为同级车中的性能表率,同时摆脱了里程束缚和充电焦虑。佩刀升级的宋 PLUS EV 配合全新一代智能温控系统,及德系豪车底盘调校,轻松突破 505km 续航,0 到 50km 加速时间快至 4.4 秒。2021 款 e2 是一款具有动感时尚设计、领先同级刀片电池技术、人性化智能交互多维升级的十万级超安全纯电精品之作。

这些车型最低不到 10 万,最高已然超过 30 万,比亚迪的目标是要覆盖最广阔的市场,而这个市场的打开,释放出来的销量将非常惊人。发布会结束后,我能感受到如今的比亚迪在技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已经慢慢开始有了品牌自信,没有谁能比比亚迪更担当得起 " 国货 " 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款车型的到来不仅是比亚迪汽车的安全宣言,更是为未来搭载有刀片电池车型的闪耀登场做好了最扎实的铺垫。比亚迪还在加快着它的步伐,未来随着刀片电池的产能逐渐攀升,将会给更多的人群带来安全防护的全方位保障。

中国制造正在走向成功和未来的康庄大道,而其中比亚迪无疑将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颗明珠。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我从不去想未来,因为它来的已经够快了。随着 5G、物联网等技术的加速落地,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比亚迪未来定能以新能源技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革,加快汽车电动车的转变。

文 | Menchester

图片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