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94射雕英雄传》

作者:拙荆

本号原创

1、我们读任何书都会在一开始猜测作者大概是个什么观点,然后不断找文本内容印证,不断调整自己的猜测,最后使文本内容得到系统融贯的解释。但有一路读者常常会犯这种错误:刚看了什么书、有了什么观点,觉得特别牛,然后很喜欢一个作者,觉得他特别牛,然后看这个作者的书,稍微看两句,就斩钉截铁脑补作者在书中的全部观点,认为就是他刚看来的那个觉得特别牛的观点。这种阅读习惯怎么说呢,首先当然错得很明显,但这种读者之所以老是会犯这种挺可笑的错误,除了思想模糊混乱之外,主要应该是因为急于求成,刚买了一张彩票就把几百万的奖金怎么用都想好了,于是就拒绝接受这张彩票可能压根没中奖的可能了。

2、有一些理论青年似乎是这样的,乱七八糟看了不少东西,了解各种鄙视链,这也看不上那也瞧不起,但你让他正面解释自己的立场时,却发现他连鄙视链底端的那种立场的深度和清晰度都达不到,但他又会觉得你把他解释得那么low肯定是误解他了,因为他知道那是个很low的立场。怎么说呢,就是一步步都没踩实,乍看裘千仞,实则裘千丈,一个不知道自己在作假的裘千丈。

3、既然他能误解你的原话,就能继续误解你解释原话的话。

4、一些学术界的男性就像想把自己的思想之尿到处撒的狗,生怕哪边气味淡了。

5、犯了错误的人往往喜欢把单纯的道德上的好坏解释为道德观念之争,把单纯的学术上的优劣包装成学术理念分歧。上升辩护梯度,假装分歧很深刻,这样就可以避免认错了。

6、一类自由派:我愿意接受你醒来后发表的一切观点;凡是我不愿意接受的观点都是你装睡/真睡时说的。

7、题目摘要中英文效果类似于“哈啰大家好我是JJ林俊杰”,意在营造一种以中文读者为受众的国际化幻觉。

8、不了解罗X,但看到他被转发的种种言论似乎感觉他不是因为刑法讲得好而受欢迎,而是很常见的法学教授获赞模式:口才好,会讲段子;用权威身份讲一下他本人其实并不那么擅长的、说穿了其实挺庸俗的道德政治判断。

9、泛泛而谈层面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其实往往是两种价值理性:所谓工具理性,就是只有经济、物质、生理欲望、工业……等才是值得追求的真价值,所谓价值理性,就是康德啊、孔子啊各种唱高调的伪价值。

10、虎扑上经常有球迷帮球星“贷款”未到手的荣誉,学术界也有类似的做法,就是贷款未到手的真理,比如古典中有真理,只是我还在通向古典智慧的途中,暂时没法证明,但这不妨碍我先贷款真理,批评下各路现代学说。可能从这个角度也能理解为什么会一直停留在途中,这个状态最舒服了。